知名作家聂华苓10月21日在美国爱荷华州家中去世,享年99岁。她的次女王晓蓝发布消息称,母亲“走得很安详,没有太多痛苦。”

“我是一棵大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聂华苓曾这么形容自己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1925年,聂华苓出生于湖北武汉,1949年,聂华苓抵台定居,从事文学创作;她曾在台湾大学任教,在东海大学兼课;20世纪60年代,她定居美国,任教于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

1967年,聂华苓与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创办“国际写作计划”,集结世界各地作家创作。截至目前,已有逾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作家参与。

中国大陆作家艾青、王安忆、汪曾祺、余光中、冯骥才、莫言……台湾的白先勇、余光中、林怀民、蒋勋、张大春……以及香港的董启章、李怡、钟玲、潘耀明等知名作家,都曾先后来到爱荷华,通过“国际写作计划”与各国作家交流。

汪曾祺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自己1987年9月至12月在爱荷华大学参加“国际写作计划”时所遇到的种种有趣细节。

在那里,汪曾祺与聂华苓及其丈夫保罗·安格尔成为好朋友,还与很多外国作家共同写作、交流、联谊,留下中外文学交流的一段佳话。

王安忆也曾在她与张新颖的《谈话录》中详细分享过1983年她与母亲茹志鹃以及吴祖光等人一起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时所感受到的难忘经历、所思所想,并且将这次经历视作自己创作道路上的一个关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时的聂华苓。图源:新闻晨报

聂华苓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多部作品,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语言;1990年,她的小说《桑青与桃红》英文版获颁“美国书卷奖”。

她曾在《三辈子》一书的自序中写道,“我的母语就是我的根,是我可以抓得住的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侨网

聂华苓曾如此写道:“我是一棵大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熟悉她的作家李锐认为,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果实在全世界。”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中国新闻社、封面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新闻、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