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编辑|泡泡

现代推广火葬,尸体火化之后放在小小的一方墓地中,倒是节省地方。

但在过去几千年,中国流行的都是土葬,一片一片地坟头,寄托着后辈对前人的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中国从早期的几百万人到现在的14亿人口,历经几千年,死去的那么多人都要土葬。

一个人占一个坟头,照这样下去,中华大地岂不是遍地都是坟墓?

现在所能看见的基本都是近几十年的坟墓,那么以前的坟都去哪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土葬的科学之处

埋这个字显而易见,就是“土里”,把人葬在土中。

封建文明尚未出现时,人类就已经采取土葬的方式掩埋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原始人只是简单地把尸体埋在土里。

这样的话,尸体腐烂的速度必然很快,可能要不了多久连块骨头都找不着了。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又开始找东西把尸体装起来再埋入土中。

这样对死者是一种尊重,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显得更加正式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发现过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土葬遗址,可见在此之前,原始人们就已经使用了土葬的方式。

不过他们无需挖掘专门的坟墓,而是直接把死者葬在洞穴之中,也是非常简单易操作了。

利用天然环境埋葬死者,而人类尸体腐化后回归大自然生态,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封建时期,人们之间有了阶级的分化。

上等人希望自己能够体面一些,不仅生活过得比底层人好,就算死了也要把自己的财富带走。

人们对自己的身后事越来越重视,为自己准备的陪葬品也愈发丰厚。

有钱人是金银财宝,普通人家也会陪葬一些生产生活用具之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信奉转世投胎的理念,相信人死了之后会有灵魂,在地下的另一个世界也要生活。

死者的亲人为其准备一些陪葬品,寄托着对死者的关怀和不舍。

这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后代越来越流行厚葬,身份地位高的人往往都有着大量昂贵的陪葬品。

而财富都被掩埋在地下,自然有人惦记。

盗墓之风于是兴起,不少坟墓遭到恶意挖掘,墓中精美陪葬品被掠夺,坟墓本体也被严重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拘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他们的墓都有被盗的风险。

而一些生前有地位的人的坟墓肯定更容易被盯上,吸引盗墓者不顾性命和道德为财宝铤而走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时间的流逝,一些普通的坟墓被风沙夷平。

而本来应该能保存更久的王公贵族的墓又容易被盗被破坏。

或者他们的后人在埋葬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把墓穴挖得更深,让人找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重原因作用下,在地面以上的那些坟墓过个几十年几百年就完全消失了。

而地下的坟墓又被土地中的微生物侵蚀吸收,或是跟随地质运动沉埋至更深的地底。

像遍布坟地这种问题完全不会出现,被大自然完美解决。

但土葬如果真的那么好的话,火葬又是为何出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为何推广火葬

虽然中国人讲究“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认为必须把家中老人风风光光地送走才算孝顺。

不过我国在古代其实就已经出现了火葬的形式,有些地区还有水葬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埋葬方式。

尸体本身不占什么地方,古代有些穷人死后随便拿张草席一卷就埋了。

战乱饥荒时要死许多人,可能挖个大坑就把他们全部埋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正式埋葬的话就需要棺材,需要物色一块风水宝地来当作墓穴。

像古代的皇帝和妃嫔去世还要专门建造陵墓,兴师动众,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些皇家陵墓一般都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帮助我们研究历史。

而普通人的坟墓能回归大自然最好,一直堆在地面上就有点占地方了。

农村流行土葬,不可避免会占用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广西等山区比较多的地方,可能是把人埋葬在荒山里,到祭拜的时候都未必能找着地方。

而平原地区耕地资源紧缺,还要专门划出土地来留作墓地,多少有点浪费资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下去,耕地林地会越来越少。

而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就寸土寸金,自然更不可能留出土地供人埋葬死者,火葬便成了最优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尸体送到殡仪馆火化,只留下一小坛骨灰。

再去专门的公墓中购置一块地,把骨灰存放在里面,随时都可以过去祭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又有人提问,公墓虽然占得地方小了,但它也占地,时间长了还是会找不到地方埋葬死者,公墓的价格也在不断升高。

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火葬的不足之处

毫无疑问,土葬是更方便回归大自然的方式。

落叶归根,还能“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人和其他动物的尸体埋在土地,也能成为大自然的养分。

血肉被吸收,连同棺木一起被分解,而分解速度又受气候和地质结构影响。

不管怎样,过了若干年后,这些土坟都会变得什么都不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一般人没有后代的话,他很快就会被遗忘,过了几代之后,也不再会受到祭拜。

坟墓得不到维护,坟头被铲平,重新变作耕地,倒也不占什么地方。

而现代的公墓都是水泥混凝土建造,能够保存很久,也不存在回馈大自然的说法,累积起来可能比土坟更占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火化要用掉的燃料也不少,燃烧尸体产生的气体以及其他物质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破坏,并不环保。

因此,现在有不少人反对火葬,提倡恢复土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人们对此也持不同的观点,有人喜欢火葬,有人支持土葬。

目前的话,应该是城市里面主要实行火葬,农村允许土葬,仍然是尽量推广火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墓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就像房屋一样,人们购买的是使用权,要定期缴纳维护费用。

但后代没人来交钱,好像也不会把坟给你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此下去,公墓的地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届时又该把人往哪里埋呢?

土葬毕竟是流行了千万年的古人的智慧,必定有其可取之处。

我们还是需要研究一下如树葬等环保合理的埋葬方式,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无论如何,生态环境的平衡肯定得被我们放在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处于大自然之中,就要遵循它的规律。

合理利用资源,让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

殡葬管理条例(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2012-11-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殡葬改革,让“归去”更文明(澎湃新闻 2024-10-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