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碧水照丹心。在东北的土地上烙印着抗联将士英雄的足迹。东北抗日联军,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誓死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中华儿女优秀代表。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中,所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感天动地、光耀千秋,成为激励一代代后人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源泉。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一支英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刻有东北抗联标语的树干“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至今仍岿然挺立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在14年抗战中,牵制日军兵力达40余万人。今天跟大家说的是各军军长的人生结局,他们大多数在战斗中牺牲,也有死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军

1936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在金川县地区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第一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转战,粉碎日伪军多次“讨伐”,兵力达1600多人,建立起那尔轰、河里、蚂蚁河、老秃顶子等根据地,抗日游击区发展到南满20余县,并在根据地中心区建立了基层政权,开创了抗日斗争新局面。

结局:1940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时年3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军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在安图县地区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结局:1936年11月,王德泰在浑江市抚松小汤河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军

1936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在汤原县地区成立,赵尚志任军长。

结局: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降,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排中为军长李延禄

第四军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在勃利县地区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结局:担任军长的当月,李延禄奉命到苏联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军长职务由其胞弟李延平(1938年11月20日牺牲在一面坡)代理;1936年11月,李延禄回国后到上海、南京从事统战工作,1941年初到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整风;1945年4至6月,出席中共七大,建国后先后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5年6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军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在宁安县地区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联人员与苏军合影

1941年4月,迫于严峻的抗战形势,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东北抗联实行战略调整,陆续将主力转移到苏联境内,并于1942年8月1日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被苏联授予“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步兵独立特别旅”的番号,抗联将领周保中担任旅长,全旅共1000余人。

结局:1949年5月10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周保中,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六军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在帽儿山地区成立,夏云杰任军长。

结局:他率部在汤旺河地区创建后方基地,将游击区域扩展到汤原、萝北、绥滨等十余县。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后的同年11月21日,在筹集给养与装备时,在汤原丁大千屯遭伪治安队袭击,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再三嘱咐身边的战友、妻子和女儿,要团结一致,在党的领导下,把抗日民族解放事业进行到底。26日壮烈牺牲,时年3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七军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编,在帽儿山地区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结局:1937年3月,率150余名战士在饶河大顶子山后天津班屏岭山下阻击300余人的日伪军讨伐队,为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八军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由原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在依兰县地区成立,谢文东(后叛变)任军长,滕松柏(后叛变)任副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

结局:1939年3月在日军残酷讨伐下投敌。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新编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五师师长、第五战区中央先遣军第三军军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1946年,所部被东北民主联军击溃,11月被俘虏,12月3日,在勃利县经公审被枪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九军

1937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在土城子地区成立,李华堂任军长。

结局:1939年2月率部投降日军。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他都是赵尚志抗日路线的追随者和赵尚志本人的崇拜者。1938年冬,当赵尚志赴苏未归,李华堂的第9军主力又随第三路军总指挥部西上嫩江之后,一向躲在深山里不向日军投降的李华堂成了孤家寡人。等到他的另一个结盟者第二路军也在日军打击下几乎全军覆灭时,1939年2月,李华堂终于承认了失败,下山投降了日本关东军。日军果然没有杀他,反而将他安置在刁翎城中,过所谓自由的“良民”的生活。

1945年东北光复后,李华堂重新出山组织军队,被国民党任命为东北挺进军第1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与东北人民自治军为敌。

1946年11月,李华堂被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剿匪小分队围击于依兰东部地区,负伤后被捕,死在押解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军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在五常县地区成立,汪雅臣任军长。

结局:率部队在五常、舒兰、榆树等地作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1941年1月29日,在蛤蜊河子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年仅3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一军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富锦县地区成立,祁致中任军长。

结局:1937年赴苏联求援,被苏联方面错误关押。1939年6月回国,不久被赵尚志错误处死,年仅26岁。

东北抗日联军仅有近4万人的军队牵制了近40万的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建树的抗日业绩,表明了它不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