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粮食短缺的年代能够提高粮食产量之人必定是人民的功臣,三年自然灾害让大多数百姓面临饥饿的困境,此时山西省大寨村却传来丰收的消息,如此耀眼的成绩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在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上下逐渐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一位被时代裹挟成长起来的干部应运而生,1975年,这位干部被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创造了农民到国家领导人的传奇,他就是陈永贵。
陈永贵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年幼时失去所有亲人,他在乡亲们的恩情中成长起来,土改之后农民都有地可种,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在日常劳作里,他勤劳肯干,最主要的是他头脑特别灵活,简单的农活在他的手中做起来格外用心,因此,同样的土地在他的辛勤耕耘下长得非常茂盛,乡亲都问他耕种的办法,他毫不保留地与乡亲们分享。
一、陈永贵的得到上级的赏识
陈永贵经常与乡亲们打交道,让他练出不错的口才,谁家农田出了问题,村民们都会习惯性地找他解决,时间久了,他在村里成了有名的耕种能手。陈永贵拥有寻常农民没有的思想与觉悟,当村民都各自打理自家农田时,他将村里的老幼集中在一起成立了“互助组”,与其他青壮组相比,陈永贵的小组明显实力不济,但在他的带领下竟然也取得了丰收的年景。
村民看到了陈永贵的能力,认为他将来肯定是个有出息之人,而陈永贵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是个农民,一辈子就盼着种田能有点成绩呢!”陈永贵在大寨村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后来他被村民选举为村支书,他上任之后一心想让村民有地种、有饭吃,他带着村民开荒人人不看好的狼窝掌沟,当穷沟沟长出喜人的麦苗时,所有村民都由衷地对他表示折服,那一年大寨村又获得了更大的丰收。
陈永贵的成绩得到上级的赏识与认可,他后来担任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委候补委员等职,1963年,大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洪水,一夜之间卷走了村民的所有心血与付出,很多百姓抱头痛哭,可陈永贵异常坚定地告诉大家:只要人在,家可以再建、田可以再造。在陈永贵的鼓励下,大寨村民振作起来重建家园,他们不但没有接受国家任何救济,反而还获得了丰收的硕果。
大寨的成绩轰动了全国,陈永贵成为闻名全国的人物,随着“农业学大寨”热潮,陈永贵进入了飞速上升的“通道”,1975年他被任命副总理。与那些开国元勋和革命家相比,陈永贵的阅历与资历都很浅,但作为一名农民劳模,陈永贵已经获得了空前的政治地位,他带领农民自强不息、自给自足的奋斗精神值得世人学习,那些开国元勋与革命家都给予他足够的尊重。
邓公曾称赞陈永贵是农业领域的行家里手,更欣赏陈永贵担任副总理之后一直保持淳朴和节俭的生活作风,而邓公是早期参加革命的领导者之一,陈永贵对邓公也表示出坦诚的敬重之情,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个人情意,然而在特殊时期,由于复杂的政治局面而让他们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曲折。
二、陈永贵主动辞去职务
特殊年代过去后,叶帅等人支持邓公复出工作,而陈永贵曾公开表示反对,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与其成长背景和经历不无关系。陈永贵从小没有读书环境,长大后没有学习机会,直到43岁才开始“扫盲”,五十岁担任副总理时勉强能够读报纸,因此,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时,他的思想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当邓公受到批判时,他对邓公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邓公复出工作后,他并未对陈永贵曾经的反对意见而产生怨恨,他主动与陈永贵交流意见,体现出国家领导人的胸襟与眼光,随着时间推移,陈永贵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固步自封只会影响国家发展的脚步,因此他在1980年时主动辞职,之后在京郊的农场度过了晚年时光。
陈永贵晚年时身患重病,在邓公的关心下仍然享受副总理的待遇,他曾感慨地评价:“邓公真是个好人”,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表达出字字戳人肺腑的话语,能够看到他对邓公的钦佩与敬重之情。1986年,陈永贵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的身上曾清晰刻印着“时代的印记”,作为一个时代的农业标杆,他为当时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做出的贡献值得被记录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