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放心走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妈的。”上海郊外一处墓园,张先生对着墓碑轻声说道。今天是他母亲的葬礼,没有冗长的仪式,没有喧闹的人群,只有他和几个兄弟姐妹匆匆地送母亲最后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接到母亲病危通知到送母亲入土为安,前后不过短短24小时,这种被称为“一日葬”的丧葬方式,如今正悄然在城市中兴起,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与现代、孝道与现实的激烈讨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点,而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起点,为了让逝者走得安心,生者会举行一系列仪式,以表达哀思和祈求庇佑。

从披麻戴孝、设灵堂守灵到出殡下葬、墓地风水,每个环节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死的理解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过去村子里谁家老人去世,都会在门口挂起白幡,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吊唁,亲戚邻里会带上白布、香烛等物品,前来帮忙料理后事,丧事也成了维系家族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

那些仪式感满满的环节,构成了人们对传统丧葬文化的集体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让越来越多的人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也让传统的丧葬习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张先生和他的兄弟姐妹们都过着忙碌的生活,他们都是公司里的中层骨干,平日里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陪伴年迈的母亲。

去年张先生的母亲因病去世,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张先生和兄弟姐妹们悲痛万分,但更让他们感到困扰的是,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妥善地处理母亲的后事。

“如果按照传统的习俗,至少需要停灵三天,还要请亲朋好友来吊唁,这对于我们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先生回忆说,“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要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操办这些事情,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传统习俗也越来越淡漠,即使我们想办,也未必有人愿意来参加。”

最终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张先生和兄弟姐妹们决定,选择“一日葬”的方式,送别母亲。

尽管“一日葬”为张先生一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也让他们承受了不少来自外界的压力,一些亲戚认为他们“不孝”,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为母亲送终。

“他们说我们太草率,对老人家不尊重,但我们也有自己的难处啊!”张先生无奈地说,“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本来就很大,如果为了办丧事请假,公司会怎么看?我们的工作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日葬”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支持者认为,“一日葬”简化了繁琐的仪式,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更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减轻丧葬对人们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

“我父亲生前就一直跟我说,他走的时候不要大操大办,简单一点就好。”网友小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说,与其把钱花在他死后,不如在他活着的时候多孝顺孝顺他。”

小李的父亲在去世前,就已经立下了遗嘱,要求丧事从简,不要铺张浪费,小李最终选择“一日葬”,既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

但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活一世,总不能像阿猫阿狗一样,随便埋了就算了吧?”年过七旬的刘大爷对“一日葬”嗤之以鼻,“我们老一辈人,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到最后连个体面的葬礼都没有,这叫什么事啊?”

在刘大爷看来,丧礼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更是对生者的慰藉,子女为父母举办隆重的葬礼,既是尽孝道的表现,也是家族荣耀的象征。

“一日葬”的出现,无疑挑战了传统丧葬文化的根基,也引发了人们对“孝道”的重新思考。

“一日葬”的争议,归根结底,还是对“孝道”的不同理解,在传统文化中,“孝”是百善之首,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要道德规范,子女为父母养老送终,是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

过去,人们大多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中,家族观念浓厚,丧葬仪式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也是整个家族甚至村落的大事。隆重的丧礼,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家族团结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孝道”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生老病死。”社会学家王教授表示,“他们对死亡的理解比较淡漠,也缺乏对传统丧葬文化的认同感。”

在王教授看来,“一日葬”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个体化趋势的体现,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选择,他们希望用更加简洁、高效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包括丧葬。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日葬’等同于不孝。”王教授强调,“孝道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生前的关心和照顾。”

张先生也坦言,虽然选择了“一日葬”,但他和兄弟姐妹们对母亲的爱和思念,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母亲生前最牵挂的就是我们几个孩子,她总是说,只要我们过得好,她就放心了。”张先生说,“我们一定会牢记母亲的教诲,努力工作,好好生活,这也是对母亲最好的告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日葬”的出现,是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面对新兴的丧葬方式,我们既不能盲目排斥,也不能全盘接受。

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传统,传承优秀的丧葬文化,传统的丧葬仪式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比如对生命的敬畏、对亲情的珍视、对家族的责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认真守护和传承。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探索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丧葬方式。

“一日葬”的出现,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人们在丧葬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比如时间成本、经济负担、心理压力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我们可以探索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丧葬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

比如可以推广“生态葬”,将逝者安葬在树林、草坪等自然环境中,既环保又节约土地资源,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网上纪念馆,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缅怀亲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亲人的爱和怀念,始终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一日葬”的出现,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丧葬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在传承与变革之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尊重传统,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让告别更有温度,让生命更有尊严。

参考来源:

椒点视频 爷爷过世只请到1天假,小伙遭亲戚埋怨冷漠不孝,公司:不行离职
凤凰网 农村老人直呼不孝!多地兴起“一日丧”,真的是敷衍过世老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