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疯狂建通用机场
一向因“梅友机场”被调侃的苏州,最近因一则新建通用机场的消息引发关注。
10月12日,苏州发布《关于苏州通用机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式》,其中提到,将拟建通用机场,用于生产作业和消费服务等,项目用地约1137亩,预算金额为800万元。
这是苏州机场布局一大步,却只是长三角低空经济大棋的一小步。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通用机场主要用于各种低空飞行作业的起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建之一。当前长三角3省1市通用机场之和为68座,而广东1省就有通用机场60座。
于是着急的长三角,开始加快布局通用机场建设。
具体来看,江苏计划到2035年布局通用机场35个,远期布局约70个;浙江计划2027年A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150个;更早以前,安徽就提出到2035年全省A2级以上通用机场达65个。
数字背后,长三角全域冲刺各市各县通用机场全覆盖,有的省市甚至将医院、景区、偏远山区囊入其中。届时,在长三角“打飞的”也将成为现实。
根据测算,未来几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今年来全国多省市陆续发布低空经济产业规划,拿出真金白银和诚意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低空经济相关基建也相继落地......
群雄逐鹿,长三角胜算几何?“打飞的”的日子又会在多久后实现?
通用机场建再提速
通用机场,包括跑道型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无人驾驶航空器和电动垂直起降器(eVTOL)起降场等,是提供各类低空飞行器起降的场地,被视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培育通用航空市场,推进低空空域开放,计划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
在此背景下,全国多地通用机场建设迎来一波热潮。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6年至2023年底,全国通用机场数量从61个增长至449个,不过较上述《意见》提到的“2020年建成500个通用机场”有所差距。
不过随着,“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2024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并被视为新增长引擎。在此背景下,全国多地发布低空经济发展方案,作为低空经济重要基建之一的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再提速。
截至目前,我国通用机场数量已达463座,今年以来新增21座机场完成备案/取证。
不妨来看看当前我国通用机场建设格局。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梳理,全国通用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由高至低分别为:黑龙江(90座)、广东(60座)、江苏(31座)、浙江省(25座)、山东(22座)、内蒙古(22座)、河北(22座)、湖南(20座)、四川(19座)、新疆(17座)。
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通用机场数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通用机场总量的两成。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黑龙江地域辽阔,且地形地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这些地区往往交通不便,需要通用航空来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此外,黑龙江的农业、林业、矿业等产业发达,通用航空在这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而广东1省坐拥通用机场60座,原因在于当地抢先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相对发达、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广泛。其中深圳作为当前低空经济产值最大的城市,现有通用机场30座、数量居全国之首。
着急的长三角
相较而言,长三角地区通用机场数量略显不足。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前长三角3省1市共有通用机场68座,而广东1省就有通用机场60座。
要知道,从经济体量来看,全国GDP前5强省份中,长三角占去2席,上海则是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直辖市。
全国多地竞逐低空经济之际,通用机场作为重要基建,喊出要联合起来打造“天空之城”“低空经济高地”的长三角,必不愿再落后。
着急的长三角,开始加快布局通用机场建设。
近期苏州引发关注的苏州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只是其中一小步。放眼江苏全省,现有7个通用机场,另有24个经过备案的通用机场,而根据《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到2035年全省布局通用机场35个,远期布局约70个。届时,机场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3-4个,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域。
浙江省今年发布的《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提出,至2027年,浙江A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现有5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150个,实现偏远山区、海岛地区、医院及景区等全覆盖。
更早以前,《安徽省通用机场规划布局(2019-2035)》就指出,到2035年全省A2级以上通用机场达65个,实现市、县全覆盖。
上海作为直辖市面积有限,现有通用机场11座,无在建通用机场。
时代周报记者对比整理发现,若上述建设规划按期完成,未来10年左右时间,长三角三省一市,将成为全国通用机场数量最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长三角的机遇和突破点
2023年10月,《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点名鼓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优势地区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
国家层面的鼓励和引导,加之地理、产业和制度等优势,上述四个地区共同构成我国低空经济主力军。
其中又以珠三角地区势头最猛。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经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也表示,一方面,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有先进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和一流的创新动能支撑;另一方面,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众多,潜在市场需求巨大。
比如,深圳被称为“世界无人机之都”,低空经济企业云集,2023年低空经济产值达900多亿元;广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上,也已形成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坐拥多家行业头部企业,也是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的城市;从未来布局上,广东地区提出2027年实现低空经济产值达3000亿元,高于其他所有省份。
“但长三角并非没有后来居上的可能,要充分利用自身经济腹地广阔、市场需求旺盛等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完善和创新。”朱克力表示。
事实上,长期以来,作为我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地区,长三角发展的一大比较优势就是在于经济腹地广阔。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曾表示,一个普遍的规律是,科创资源往往会高度集聚于小部分城市,不过科创成果、研发成果的利用,恰恰必须有广泛的腹地,大城市的研发优势可以与中小城市的生产优势结合,以此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带动了中小城市发展。这正是上海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关系。
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低空经济。一方面,长三角城市群联合发展,不管从地理空间、行政区划壁垒,还是庞大、强大的消费人群,均为低空飞行提供了丰富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场景;与此同时,长三角本就具备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如上海的航空产业、杭州的数字经济、南京的人才禀赋等,不同省市产业融合发展,各自发挥所长,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强化规模经济。
而当”打飞的“在长三角成为现实,又将反哺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区域城市群互联互通,实现更高效发展。
(转载开白请添加微信,ID:rafe0101)
撰文|曾思怡
编辑| 黎广
版式| 松
☞ 有的古城,开始失意
☞ 这个西部省份,何以一跃成为汽车大省?
读城记工作室
用不同的视野解读城市精神
为热爱生活的人们展示城市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