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之谦《道日回门二札》

水墨纸本 23×12.5 cm,25×11 cm

出 版:《中国书法全集》(第71卷·赵之谦),第160-161页,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之谦书于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纸本。行书,书信两通,各一纸。第一通(“道日”札),素纸。凡九行(含旁注小字两行),二百一十六字。24.7厘米×10.7厘米。第二通(“回门”札),印花(竹石仕女图)笺。凡九行,一百九十四字;又,本札中有另副笔墨批注小字三行二十五字。二札未署时间,味文意。二札均系赵之谦为长子(继子)寿佺姻事而发。故当书于同治十二年,时赵之谦客居南昌,得差修《江西通志》。第一通,为寿佺姻事准备“道日”礼书之法式而报明于受信人。按绍兴、杭州一带婚姻礼仪风俗,“道日”乃指定亲男女两家间商定婚期、婚宴诸事,一般由男家备定礼书等由婚媒带领赴女家协商。第二通,就寿佺婚后偕新妇“回门”之相关礼仪而致函询问于受信人。而本札中另副笔墨批注小字三行,应是受信人所书之覆言。按绍兴、杭州一代婚仪风俗,“回门”乃指女子出嫁后与新婿偕行首次回娘家省亲,一般在新婚后的头三天内进行。从诸家所编年谱(表),赵之谦为寿佺(小名阿常)迎娶余鼐卿第三女为室,事在同治十二年八月。故第二通(“回门”札)所书时间应以是年八月为确。据邹涛编《赵之谦年谱》援引是年五月十四日致舒梅圃书:“阿常亲事,前信云,江西绅士杨家。近打听新人面上有麻点(新人甚能干,以儿子系过继,故不定麻点之亲也。)有同乡余鼐卿(臬台衙门之友)之第三女。新人甚好,又系老亲,拟定之。但聘金似须五六十金,是此间俗例。本月断下办,下月定耳。又,约七月致友人函:“……儿子姻事已定敝同乡(臬辕刑席)余鼐卿兄第三女,出月吉日下定……”。故第一通(“道日”札)所书时间约在六月至七月间(是年有闰六月)。因两札中赵之谦均以“侄”自称,且内容有前后关联,故受信人当相同,应为赵之谦族中父辈或父执辈人物;又,第二通首句有“清晨走谢未晤”云云,是时受信人亦当在南昌,故以赵之谦父执辈人物为是。据《赵之谦年谱》,是年八月“联姻余宅之媒:王仙舫、孙小荣,陪媒:钟子超、杜啸箴等”,而按照绍乡风俗,姻仪一般都通过媒人在男女两家起协商中介的作用。按理,彼四“媒”应俱在南昌,而王仙舫正是赵之谦以“世叔”相称的父执辈人物,其余三人身份未能详考。此二札受信人或为王仙舫乎?又,赵之谦此次联姻之亲家余鼐卿(《赵之谦书画集》所附年表误作“余寿卿”)是绍兴同乡,时在江西按察使(臬台)李文敏府佐幕。据《赵之谦年谱》可知,赵之谦曾因此番联姻而作《行聘事宜》曰:“因李景堂传述,余家太太来论,必须照江西排场。其实,两家并无一江西产业。绍兴行聘,名目行当虽繁,尚存古人婚仪法式。今照江西派,一切删却,而加上无益之物许多。不知何义也。嗣后子孙行聘,当以此为鉴为戒,不当以此为法,使人笑我为不知聘仪也。”此二札内容正可作一补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 文:江西无“大礼书”(纸铺中无此品),只有“百子图书”,与绍兴、杭州风俗不对。杭州“道日”用“小礼书”一对,又一对曰“鸾书凤目”(“鸾书”则女家写回信一通,“凤目”则大书“荆钗裙布,儒素家风”八字)。江西则用“三代帖”。侄意用杭州式:用一对“小礼书”(女家写式亦有),一对“鸾书凤目”(即以“小礼书”写之,此间亦无此品也),又一对“道日帖”,或再添一对“小礼书”写“姻里侄,姻世弟”。照江西式凑成“三代帖”亦可。务请与鼐翁亲家商定再备,以省旁人议论。又,新妇棉袄、裤已做,系绸面布里,乃家中祖遗旧式。侄并非省钱人,亦恐有议论者。并希报明在案为要。(“鸾书凤目”最为无谓,不用亦可。)清晨走谢未晤,怅怅。明日小儿“回门”,不知跪拜若何。可否不用“起倒拜”,仍行“一跪四叩首”?(旁批:“行此礼可也。”)或须“起倒拜”,以合绍乡风俗?又,杭州“回门”姑爷吃到“四大八小碗”或“二大四小碗”即起告辞,叩谢赐席;绍兴则吃完“一桌”,方叩谢告辞。(旁批:“大四两女‘回门’均吃完告辞。此次应仍旧。”)江西则不终席而告辞,有仅见第一碗菜即起告辞者。现须照何办法,仍望代问一声,以便照行,免致应辞不辞,为下人所笑。又,江西“回门”,有“代果”一款,那:男家封十八元到女家,女家照配一分,仍付新郎官带回。各款男全女半,独此款男半女全。未知要备否?(旁批:“不必备”)此询。即颂升安!侄之谦顿首。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