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上来一位短发的老人。刚好和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人认识,俩人打了招呼后便聊了起来。
坐我身边的老人便问对方,怎么重阳节没去看表演,单位还派发了礼物呢。二人的年纪一看,就是已经退休了的。
短发老人说,她用的是老人机。坐我身边的老人脑子似乎一时没转过弯来,又把事情说了一遍,重点告诉短发老人去领礼物。
一边说一边还纳闷,说群里已经发了通知了,问对方为什么没看到。
短发老人重复了一遍:“我用的是老人机!”
车到了站,短发老人下了车。我却陷入了思索,短发老人是想享受退休后的宁静,不想换智能手机,还是不会用智能手机呢?
或者两者都有吧?如今科技发展飞速,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向智能化,网络催生了诸多层出不穷的新玩意,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方便快捷,固然受年轻人的喜爱,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带来的并非全是便利。
比如,父亲退休后,工资发放由存折变成了银行卡,老人家总是不习惯。之前每个月工资发放后,他会去趟银行,让工作人员给刷新一下。
这样他就能看到自己的工资发放情况,一笔一笔很清楚。自从换了卡,不用去银行了,但是工资什么时候上的卡,他就搞不清了。去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工资已经到位了,但他没有亲眼看到,心里总是不踏实。
为此纠结得很,每次我们回老家,他总会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给他换了个大屏幕的老人机,想开通短信提示,每月定时会通知工资及收支情况。被他拒绝,口口声声还是习惯从前的存折。
本想给他换个智能机,能上网可以让他了解些资讯,但他断然拒绝。年纪大了,眼睛也有些花,每天清清静静地看会电视足矣,那个老人机他还搞不明白呐。
好在他并不怎么出门,除了去菜市场买买菜,去药店买买药,平时也没有用智能支付的地方。出门也是自己骑着电三轮,也不坐公交车,对网络也不热衷,所以智能机对他来讲用处不大。
但市区的老人们却不同,如今支付几乎不用现金,不会刷支付宝和微信的老人们,就陷入了困境。
网上有个说法叫“数字鸿沟”,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购物和服务通过智能产品实现,老人们迷失在网络时代的洪流中:
打个出租车不会网约,只能象以前一样招手叫,人家即使空车从眼前过却不停,坐上车要等半天;
去饭店就餐,点餐要手机扫码自助,付款也不要现金。就连小区门口买份早餐,摊煎饼都需要扫码支付;
去医院要提前网上挂号,住院的药费单子病情等也变成了电子病历,那小小的屏幕眼花的她们哪里看得清楚;更甭提外出旅游抢票了,不会玩智能手机的他们,根本抢不到票。
即使有了智能手机,那一个又一个软件和平台,操作复杂得令人晕头转向。他们面对网络缺少鉴别能力,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一不小心就掉进陷阱。
在智能产品面前,老人们一下子就被边缘化了,即使有晚辈愿意教,但一时间也难以学会那么多的操作技巧。对我们来说很容易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难如登天。
那种被时代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很无力也很无奈,也很恐慌。
那天对先生玩笑,现在我们还能跟上时代,等我们老了,那时科技不知发达到什么程度,会不会也与社会脱钩了?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人老了脑子反应慢了,眼花了,再方便智能的玩意也玩不了。
银发群体越来越庞大,关于他们的消费该引起重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关爱老人,消除数字鸿沟,体会智能产品的方便快捷,让老人们能真正安享晚年,这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