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这是我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国家标志之一,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的骄傲与信仰。

可谁能想到,当年五星红旗的设计,并非什么名家大作,而是出自一名秘书之手呢?

这个人是谁,当年怎么设计出来的,从设计到审核通过,又发生了哪些事?

在审核过程中,毛主席更偏向于选择另一个设计,又是谁说服了他选择五星红旗呢?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7年,曾联松生于浙江瑞安,年少时酷爱书画,书法尤为出众。

当时年少,他看到国家动荡、民生凋敝,毅然放下画笔,转而攻读理工,想以此拯救国家。

“九一八”事变后,他与爱国青年走上街头,倡导抵制日货,此后背井离乡,前往南京中学高中部深造。

可是后来他发现,终究放不下美术,便在中央大学经济系求学期间,常常旁听美术理论课。

1938年,他在重庆加入我党,此后多年辗转,担任地下党支部书记、经济研究员、历史教师等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他来到了上海,担任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担任秘书,负责搜集国统区的经济情报。

在上海国统区里,他目睹国民政府策划内战,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的惨状。

直到三大战役结束,百万雄师渡长江,国民政府统治彻底瓦解,他终于看到崭新的希望。

就在这个时刻,他看到了新闻上的一则消息,激动得难以入睡。

那是一则征稿启事,征稿的是国旗的设计。

自党中央迁往北平,踏上赶考之路,眼看大局已定,便紧锣密鼓筹备新中国成立。

在这重要大事里,国旗设计成为重要议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密切联系群众、团结人民的宗旨,因此在国旗设计过程中,也广泛邀请全国设计者集思广益。

选出出色的图案代表我国的崭新形象。

194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同时发布了征稿启事,明确对国旗设计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这主要有四大要求,国旗形状为长方形,设计风格要庄严简洁;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例为三比二。

必须体现中国特征,可涵盖历史地理等元素,还要展示政权特征,反映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此外还有一个点,必须以红色为主色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联松激动得双手颤抖,多次阅读国旗征集要求,想到长久以来都梦想新中国成立。

此时得知这个消息,愈发感到兴奋,当即决定参加征集,立刻投入到设计工作之中。

可是,曾联松虽然热爱美术,但并非专业的艺术家或设计师他能做到吗?

他心里想着的是,之所以不顾自身能力,不计较作品优劣,完全是出于对新中国诞生的喜悦,还有深厚的爱国热情。

他耗尽所有心血,只是想真诚表达自己的热爱。

但这条路何其艰难,要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图案,能深刻传达亿万中国人的心声呢?

随着征集截止日期迫近,曾联松内心愈发焦虑。

在仲夏的夜晚,他苦思却没灵感,于是独自外出,漫步在上海的街道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某个不经意间,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繁星点点,环绕着北斗星,漫天璀璨夺目,构成一幅壮丽的景象。

一个灵感突如其来瞬间照亮了他的思绪

人们常说盼星星盼月亮,瞬间让他联想到党正是人民期盼的大救星。

曾联松激动不已,立刻返回家中,决心以硕大的五角星象征我党,而周围环绕的小星则代表广大人民群众。

大星引领在前,小星紧密跟随,犹如北斗星周围环绕的星辰,形象表达人民大众紧密团结在我党周围共同奋斗,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

他深思熟虑后,依据征集启事的要求结合个人见解,将五角星设计为黄色

这既与革命象征的红色相得益彰,如红霞映照金光闪耀,色彩既简洁又庄重,彰显出中华民族是黄种人的独特特征。

可是有一个问题来了,围绕大星的小星应该有多少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联松联思前想后,从想到五千年历史中翻找,最终想到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在这著作里面,毛主席提及了人民构成,即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民族资产阶级。

对!就是这个数量,就是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

曾联松激动得直拍手,为了强调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我党的周围,设计每颗小星的中心通过一个星尖,笔直与大星的中心相连成一线。

如此一来,就能在国旗上直观展现,我党作为全国人民领导核心的历史地位。

国旗的元素都有了,但是该怎么摆放,才能更庄严简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联松最初设想,将大星置于旗面正中,小星环绕其四周,虽显端庄但视觉效果欠佳,显得局促且旗面不开阔。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忽而豁然开朗,将五星移至旗面左上方,感觉旗面视野开阔,如千里之广。

五颗金星居高临下,仿佛置身于星光璀璨、辉煌灿烂的景象之中。

除此之外,五颗金星图形大小疏密相宜,自然形成一个椭圆形,与我国的疆土几何形状相似,体现了我国的地理特征,展现出一种明朗宏大气势。

在这个基础上,他设计两款国旗图案,其中第二款在现有基础上,添加镰刀与斧头元素。

在提交作品时,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带有镰刀、斧头的国旗图案寄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代表他心血的作品,和全国所有作品一样,如雪花般飞向了北京。

他的国旗设计出来了,可从来没想过会被选上,可又是怎么选上的呢?

1949年秋季,全国政协收到三千多幅国旗设计方案。

经过严格筛选后,三十八幅作品成为候选,并被汇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进入最终审核的环节。

只是在最初选择时,曾联松的设计方案,其实并未名列其中,但这多亏了一个人的慧眼。

国歌作词者田汉在复核时,重新审阅了所有方案,当再次看到曾联松的设计时,被其简约大方所吸引。

于是他决定将其单独提呈委员会,进行深入探讨后,曾联松的“复字32号”设计进入终审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饭店设立的临时选阅室,所有候选国旗设计,曾联松的设计方案格外抢眼。

众人皆赞其五星构图简洁庄重,椭圆形布局暗含祖国广袤疆土,画面有限却意蕴深远,美感与完整性兼具。

五星布局于左上角气势磅礴,大小五角星和谐统一,红黄两色作为旗面主色,均为暖色调,激发无限遐想。

可是这个方案,真的能顺利通过吗,也有人也提出了质疑。

他们引用毛主席的中国革命理论,强调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证明中国资产阶级的消亡是必然趋势,因此提及这个显得颇为尴尬。

所以在9月23日的讨论会上,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多数人,其实更倾向于选择4号作品。

这幅作品以赤色为背景,左上角镶嵌一颗金星,象征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间横跨一条线,寓意母亲河黄河,此设计同样设计简洁,且富含象征意义。

可改选择哪一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其言辞竟成功说服了毛主席。

这个人就是张治中。

张治中是纯粹的爱国者,早年参与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后来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效力于蒋介石。

可他并未盲从于权谋,而是接受周总理的恳劝,最终弃暗投明留在北平,为国家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张治中向毛主席建议时,若是在红旗中插入一条横杠,知者或许能意会这是黄河象征,但不明就里者则可能误解为国土被一分为二,这就有分裂之嫌。

而且此横杠形态,又与孙悟空的金箍棒相似,不禁引人遐想。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让毛主席陷入了沉思。

孙悟空勇猛无畏,却受制于紧箍咒,那新中国岂能在新时代,仍受他国掣肘,如被紧箍咒所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国内大局将定,但西南地区还没有解放,当时不少国家都希望,我国能够南北分治。

岂能如此!这绝对不可能!我国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分裂!

既然如此,国内尚未实现彻底解放,又怎能容忍国旗上出现暗示国家分裂的元素呢?

南洋爱国华侨陈嘉庚也发言,认为国家政权的特性,相比地理特征更为重要,无需执着于黄河象征的横杠。

他们几个人的发言,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同,最终更加倾向五星红旗。

到了这一刻,就剩下最后一关了,如何让与会者都同意呢?

尽管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国旗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按照我党的协商机制,他们仍需争取与会代表的支持。

1949年9月25日,协商座谈会再次召开。

这一天夜里,毛主席手持五星红旗图案,深情地阐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图案象征着我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需要这种团结的力量。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团结与革命都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经过多番讨论,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五星红旗的修改方案。

那就是移除原有大金星中间的镰刀锤子,正式确认五星红旗为我国的国旗。

当《人民日报》公布这一消息后,曾联松一幅难以辨认

那是他的设计方案吗?

直到设计费用与感谢信送达,他才确信这是自己的杰作,而且还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在天安门广场,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五星红旗首次升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时,曾联松再次应邀去北京参加庆祝活动。

1999年10月19日,82岁的曾联松在上海因病逝世。

但他设计的五星红旗,始终迎风飘扬,永远不会倒下!

这面辉煌的旗帜,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心声,历经了为实现伟大复兴的艰辛与奉献,更在新时代成为激励我们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关注理由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