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法院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主题征文作品展播

近日,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的“全区法院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主题征文活动中,银川市两级法院获得佳绩,现将获奖作品予以刊载,供大家学习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霄楠

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简案团队书记员

获奖作品《从一出发 向心而行 以实干实绩践行法院人的初心使命》

谈及政绩观一词,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只有深刻理解这一命题,才能树立正确政绩观,创造更好更多业绩。纵观党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究其根源就是我们干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个人事业。一大批革命先辈始终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看淡个人得失、看开功名利禄”“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作为新时代的法院干警,我们只有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融入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之中,才能通过“自转”助推“公转”,创造出不负人民、不负自己的成绩。

擎起一面旗,涵养“书香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飞速发展的当下,知识在更新,技术在升级,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需求更多、期待更高,理论知识更新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法院干警,要明白“不学无以明理,不学无以立身,不学无以立业”的道理,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创造更大业绩。

01

学出绝对忠诚的新境界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当前,正值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和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重要时刻,我们要通过学习党纪党规,进一步深化、内化、转化理论知识,从字里行间感悟信仰的味道,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切实做到内化于党性定力,外化于行为准则,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02

学出干事创业的真本领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推动工作的“源头活水”,扎实的业务功底,更是我们立业成事的“饭碗”。随着案件量和法院各类事务与日俱增,以及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将学习视为终身职业习惯,不断提升法律专业水平,同时要兼顾学习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以提高自身综合知识素养,增强明辨是非的判断力,确保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03

学出恪守勤廉的新气象

司法作风关乎群众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优良的司法作风,往往有利于提高办案质效,更容易达成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我们应抓住党纪学习教育这一重要机遇,逐一对照条例,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规矩之下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做到不逾矩、不越界。工作中谨记“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教诲;生活中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以优良的作风赢取群众的信赖。

守好一颗心,涵养“人情味”

“人情味”就是基层干部在与群众的相处中,始终把“人民”二字放在首位,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信谛,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展现人性关怀,实现人生价值。作为法院干警,我们更应当深入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百姓心为心”,不让职业的倦怠磨灭内心的柔软,常怀仁爱心、悲悯心、同理心,让司法权威在人性关怀中彰显温暖;怎样才能始终保持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尊重社会的普遍常识和老百姓的朴素正义,成为善恶是非之间的精准坐标,捍卫人间正道,留住世间温情;怎样才能保持对国家法律的纯正信仰,善于独立思考,恪守司法良知,在诱惑面前、压力面前不迷失、不畏惧、不困扰,让法槌的声音可以直面历史、穿透未来。

01

以法为据,常怀法治之心

裁判说理的核心在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针对诉讼主张和争点进行有的放矢的释明。诉讼流程规范有序、案件认定有法可依、裁判结果实体公正是说理的根基,正面聚焦群众关切,尤其对一方当事人诉请进行否定性评价时能够深入剖析、一一回应是说理的正确路径,否则裁判文书很容易异化为自说自话、空洞说教、回避问题的“一言堂”。

02

以理服人,常怀百姓之心

正义既要看得见,也要讲得明。司法裁判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化的判断实践,法官要依托判决书告诉当事人,最终的司法判断是什么。但为什么很多案件在判决后不但没有实现案结事了,反而将法官与当事人置于对立面,导入信访后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有一项重要因素就是法官仅注重讲清楚法律本身的道理,忽略了人伦情理,未能做到阐明事理。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判决是司法的最终产品,却不是司法的最终目的,要通过更加翔实的判后答疑和释法析理,让公平正义以更加温和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群众可知可感,可接受可信服。

03

以情感人,常怀悲悯之心

司法裁判不能僵化适用“冷冰冰的法律”,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体感公正”,关注当事人的个案情感感受,用人之常情、人性关怀去审视案情,使裁判结果符合一般公众对是非善恶的共通性朴素判断。我们应当用兼济苍生的眼光审理案件、审视争议、审慎判决,不仅眼中有法条、心中有法义,更要看尽人间冷暖、民生艰辛,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关注民生、体恤民情、把握民愿,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发挥司法力量、传递司法温情。

握紧一双手,涵养“泥土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古有“吏为民役”之说,今有“干部是人民公仆”之称,为人民司法从来都不是做做样子,必须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泥土味”既包含了法院干警扎根审执一线,踩在鞋上的“泥”;也代表着俯下身子倾听诉求,贴近群众的“土”。对法院人而言,要涵养“泥土味”,就要不断追求“如我在诉”的境界,做到不负人民。

01

一要走进“千家万户”

树立“执于心间,行在途中”的理念,用脚步丈量心怀群众的长度,在审判执行过程中,穷尽一切措施,想尽一切办法,跑遍一切地方,善于与群众共情,融进村子,坐稳凳子,用真情打动群众,让群众掏出“心窝子”、亮出“家丑”、露出“实底”。唯有走遍千山万水,才能走进千家万户。扎实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用实际行动充实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02

二要说尽“千言万语”

要始终站在群众中间,俯下身、静下心、沉住气,细致入微地了解当事人的思想、情绪、性格,通过真诚、平实、易懂的思想沟通,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把涵盖面广、规定多、要求严等规定用通俗易懂的话给群众道明白,用智慧和艺术营造一个灵活机动、情理交融的好环境,用千言万语,促成自动履行。

03

三要历经“千辛万苦”

我们常说法院干警忙起来“一个汗珠摔八瓣”,我相信,每一名法院干警的辛勤付出都会被诉讼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样的辛苦付出是干警与群众之间情感交融的纽带,也是我们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关键。因此,面对案件审理的疑难复杂,面对犯罪分子的狡诈诡辩、甚至于经历诉讼群众的不解质疑,法院干警更应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用汗水和坚持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相信通过追求“如我在诉”的境界,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起案件,我们必将能答好新时代“人民至上”这张考卷。

干成一件事,涵养“汗水味”

政绩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需要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当坚定的行动派、实干家。

01

遇事不推事,想干事

想干事是昂扬奋进、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是胸怀梦想、追求卓越的不变初心,是一种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力、定力从不是与生俱来,也不能凭空而至,而需要在“事上磨”。当前,首府法院工作现代化发展给每一位银法人提出了要求、给出了路径,那就是越是困难,就越需要担当作为,就越需要舍我其谁的勇气、胆魄,就越需要迎难而上的豪气、锐气,就越需要有一种拼劲、干劲。只有把握机遇,不犹豫、不观望、不退缩、不胆怯,才能让资源成为我们的资本,积累成我们每个人成长成才的资质。

02

遇事“不怕事”,能干事

能干事,体现的是执行力、操作力,彰显的是干成事的本领、抓落实的效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全社会的期盼,也是我们每个法院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求我们始终秉持对司法事业高度负责的敬业态度,始终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权力,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精心审理好每一起案件,确保作出的每一次司法裁判都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03

遇事不误事,干成事

一名干警想干事、会干事,关键还在于能干成事。干成事就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身体力行深入调查研究,听到真实声音,了解真实情况,把握真实材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做表面文章,杜绝“围着表格转”“围着痕迹转”“围着材料转”等现象。对看准了的事情,用钉钉子精神干下去,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见成效不收兵。

编辑 | 慕雨芙

责编 | 马海婷 李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