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向教化的经学:刘沅经学思想研究》

戴森宇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 BOOK

ISBN: 978-7-220-13559-0

定价:76.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巴蜀大儒刘沅(1768—1856)的研究专著。刘沅被后世尊称为“川西夫子”。作为一位生活于朴学昌盛时期的儒家学者,他却以宋学方法解经;作为远离当时学术中心的一乡善士,却为了“回归孔孟”,以一己之力完成对儒家所有经书的重新注解;作为一名胸怀天下的道德君子,他将毕生心血献给脚下的土地和普通士人民众,成为扬慈善、兴文教的一代师儒。本书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能反映清儒刘沅学术思想的经学著作,来为刘沅及刘门的学术正本清源,并呈现刘沅经学思想的整体面貌以及挖掘出潜藏在各部经解中的一以贯之的解经理念和逻辑。本书亦对当前流行的几种对于刘沅及其学术的认知和看法多有辨析,也对刘沅“三教同源”的观念进行了义理上的深度剖析。

【作者简介】

戴森宇,四川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明清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中日思想比较、巴蜀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尤其重视探讨中国哲学话语的内涵和经典文本义理的再诠释。目前发表《“本体之寂”与“本然之寂”——中日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寂”论》《道在亲民: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兴衰主导因素的思想史考察》等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 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经学不离人伦教化

——刘沅经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刘沅及其学说的研究史回顾

第三节 先行研究评述

第二章 刘沅学术思想的渊源及其命运——兼谈槐轩学走向衰落的几个原因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易学为主的家学渊源

第三节 与丹道结缘

——命运与学术的转折

第四节 师儒身份,面向教化

第五节 学教并行,教代学兴

第六节 与主流相悖的思想主张

——对理学的批判及对汉学的否定

第七节 蜀地学风的转向

第三章 刘沅经解著作概述

第一节 经著概况

第二节 “恒”之释义

第三节 经书选择与参考底本

第四章 刘沅的解经原则及其背后的重要理念

第一节 引论:经书与圣人

第二节 “以圣人之道定百家”的解经原则

第三节 清代经学汉宋关系的再讨论

第四节 刘沅经解原则背后的三个重要理念

第五章 刘沅经解体例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辨理精详

第二节 一体通贯

第三节 注重辞气

第六章 对宋明理学的反思与纠补——刘沅经解中的儒家义理与三教融通论

第一节 明清之际理学的境遇与反道统思潮

第二节 身心性命之理

——“先天后天说”框架下的理学本体论省思

第三节 存养省察之功

——存心养性即存神养气

第四节 返归圣经,纠补理学

附 论

刘沅经解中的“亲民”与“师儒”

结论

附录一

清处士刘止唐先生墓志铭

附录二

槐轩部分师友、后学的介绍与相关记载

参考文献

后 记

【绪言】

刘沅是清嘉道间一通儒。其一生践履儒者教化之责,并以一己之力遍解群经,力避空疏与私见,兼融佛老,唯求合于圣人之道,形成了自己的经学诠释特色,可谓清代思想史上的一颗遗珠。由于种种原因,刘沅的身份自近代以来说法不一,近年来学界才肯定其儒家学者的身份。这种身份定位上的模棱两可,正是对作为刘沅学术思想核心的经学思想未能明通所致。目前关于刘沅经学的研究文献无论是针对单经的还是从整体论述的,都还停留于浅层的介绍分析,刘沅经学思想的研究工作尚未全面铺开。

刘沅学术创作的高峰期正值乾嘉朴学由盛而衰的阶段,远离当时学术中心的刘沅以毕生精力投入儒家民间教化事业当中,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对儒家几乎所有经书的重新注解工作。其注经以汉宋兼采为特色,见解多有独到之处,可以说其全部学术思想都蕴含在他的经解中。同时,刘沅的经学也是整个清代蜀学的一大关节,对近代蜀学影响甚深。本书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文献,结合时代背景与学术史,对刘沅经学思想作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探究,希望能以此促进刘沅学术思想获得学界应有的重视,更为近代蜀学研究补上一块重要的思想资源。

全书主体部分分六章,大旨如下:第一章是导论,包含研究综述。鉴于刘沅及其学说湮没不彰百有余年,本文的研究综述首先对刘沅研究百年历史作简单回顾和梳理,把刘沅学术的研究与传播分成四个阶段,即“整理传播期”“学说广布期”“‘教主说’主导期”和“师儒正名期”,以求明晰刘沅事迹及其学说的认知史与接受史。第二部分再对当前研究中典型的观点如“新理学”“新心学”“三教合一”等进行述评。

第二章的重点是通过对体大思精的刘沅及其槐轩学说为何百年来湮没不彰的思考和探究,了解刘沅及其学说所经历的内部学术通俗化、宗教化,以及其主张不偏宗汉宋,又受蜀地学风的转变等外部影响,最终导致没落的原因。并通过这种方式展开对刘沅学术背景与思想渊源的全方位探求。

第三章通过解释刘沅《十三经恒解》之“恒”的含义一窥刘沅经解之目的。而后通过对体例、经书选择、所参底本的梳理辨析,初步了解其经解基本情况和经学观。尤其是对刘沅经解所参取底本的考察,明确经解底本主要以朱子及其后学的经解与清代的官方御纂注疏为主。

第四章提出刘沅“以圣人之道定百家”的解经原则,以及支撑这一原则的三大解经理念,并通过对清代汉宋关系的再讨论,证明清代汉宋学共存与交替兴盛的相反相成关系,进一步说明刘沅回归孔孟的解经意图与作为一名民间师儒对教化的重视。

第五章以大量刘沅经解的实例说明刘沅面向教化的经解在体例方面的三个特点:1.详尽精审,反对添字解经;2.注重经文间的通贯性;3.平常经解中极少重视的经文间辞气,在刘沅看来则是通达圣人之意的关键信息。

第六章说明刘沅经学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与纠补。这部分前人多有论及,但本文着重于呈现刘沅对经文的义理阐释与传统理学之不同,主要从“身心性命之理” 与“存养省察之功”两方面进行论述,深入探讨贯穿刘沅经解与学术思想的“先天后天说”之理论基础与融通儒道的修养工夫论。

由于本书是以2020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为基础,现在回看起来,书中的行文、观点、论证都还有不少可商榷和完善的地方,所以恳请大雅君子对拙作不吝赐教。


四川人民出版社学术出版品牌

微博:@壹卷YeBook

豆瓣Club:壹卷Y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