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潍坊古树名木 | 听,东镇庙里这些古树会“讲”故事~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沂山,又名东泰山,有“五镇之首”“大海东来第一山”的美誉。历史上,历代帝王曾亲自或派出官员到沂山祭祀,地点多选在山脚的东镇庙。古人逢祭必然栽树以“昭告天地”,东镇庙里的古树多自此而来。它们记录着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对沂山的敬畏与尊崇,也见证着东镇庙的兴盛与落寞,成为东镇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经千百年,留存下来的东镇庙古树还有7株,在这个金秋十月,记者前来一睹它们的风姿。

自沂山东大门进山,走过玉带桥,如洗碧空下,红墙绿瓦的东镇庙安静肃穆。拾层层台阶而上,穿过朱红色大门,7株高大的古树蔽日参天。它们以古祭台为中心,分两行排列,树种有银杏、圆柏、槐,遒劲挺拔,各滋其茂。粗壮的宋元银杏树上,层叠的树叶黄色渐显,累累硕果掩映其间;年纪最长的唐槐,伤痕满身,却依然枝叶繁茂;几株圆柏高大挺拔,树形优美,叶如翠盖,四季常青。

在沂山上工作多年的东镇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新民躬身于东镇文化研究,说起这几株古树的来历,古人对它们的吟咏,乃至其中的民间传说、传奇故事,他能讲上半天。据他介绍,沂山素有“五岳之尊泰山、东镇之首沂山”之说,历来多位帝王曾亲自或派出大臣来此祭祀,将帝王登基等消息“昭告天地”或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斯人已逝,一株株古树成为记录当时祭祀盛典、美好祈愿的见证。东镇庙内现遗存的7株古树,每一株都有一段传奇故事。

靠近大门的两株银杏原本一雌一雄,东侧为雌树,西侧为雄树,相传为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所植。南宋末年,雌树遭雷击损毁,后于元朝初年补植,因此常被称为宋元银杏,距今已有700多年。西侧雄树于1968年被砍伐,此后雌树只花不果。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雌株顶端自生出一株雄株,此后雌树每年硕果累累,成为东镇庙内一大奇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元银杏

银杏往北有三株圆柏,相传为西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登封沂山时所栽植,因其独特的外形和传奇故事,分别称之为吼柏、铁柏、三歧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吼柏

其中,雌雄同株银杏以北圆柏名为吼柏,传说古代每逢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战乱等不祥之兆,会发出一种吼叫声。每遇此,朝廷便会遣官来庙内祭祀,东镇庙内保留的一块明成化年间礼部左侍郎黄景诗文石碑也记载了这一奇事。吼柏之西为三歧柏,因同株树上同时存在三种形态各异的叶子而得名。铁柏位于吼柏以北,因树干南侧遭雷击,树皮剥离露出木质层,经风吹日晒颜色如铁,且树干木质层靠近根部腐朽形成树洞,轻轻敲击木质坚硬的树干,会发出如同击打铁器的声音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歧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柏

铁柏以北、古祭台东侧圆柏树干微微倾斜,一侧枝干干枯,另一侧枝繁叶茂,其树冠远望如一只振翅的凤凰往沂山山顶飞去,因此得名凤柏。据传为宋建隆三年(962年)栽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柏

古祭台西侧圆柏因栽植于元朝,因而常被称为元柏,相传为元翰林学士、太常寺卿王磐代祀沂山时所植,距今也已经700多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柏

圆柏以南为一株槐树,其中间主干早已干枯,四周却分生出若干枝条四散生长,老树新枝共生,显示出生生不息、昂扬向上的生命力。据清光绪年间《临朐县志》记载,东镇庙内原有古槐三株,现唯存此株,经考为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工部尚书尹思贞所植。经测量,槐高16.5米,胸围8.78米,冠幅东西长16米、南北长17米,成为庙中一道别样的景致。张新民介绍,上世纪70年代中期某年春天,这株唐槐未如期发芽,众人均以为其枯死,不料80年代东镇庙重修之后,这株古树又重新发芽,实可谓“枯木逢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槐

数百上千年间,风云际会,这些古树见风雨、阅春秋。轻抚树干,遒枝新叶间,人们仿佛可以看到古时祭祀场景的一瞬。读懂了它们,也就读懂了东镇沂山的人文历史和永恒生命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晓晴/文图视频

责任编辑: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