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发展中,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通辽市科尔沁区木里图镇党委立足实际,联合东海力斯台、腰海力斯台、西海力斯台三村党支部,创新性地成立了科尔沁区首个基层联合党总支——海力斯台党总支,实现了党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力量的有效整合,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走进海力斯台万亩大葱种植基地,连片的葱地里,一垄垄大葱青翠喜人,数十名村民正在采收、抖土、分拣、打捆,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西海力斯台村的包垒种植了三十亩大葱,今年产量和价格都非常好,每亩能收入一万五千元左右。包垒说,她之所以能走上种植大葱这条致富路,全得益于成立海力斯台党总支,前几年,东海力斯台村的村民们种植大葱都挣了钱,他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大葱的收入比玉米高很多,我们也有想种植玉米的心,但不知道从哪入手,后来成立党总支后,我们都加入了合作社,现在收益都挺好的。”包垒说。

大葱丰收,最开心的就是杨勇了,杨勇是东海力斯台村党支部书记,成立海力斯台党总支后,他兼任党总支书记。以前带动一个村致富,现在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上任之初,他就规划着把大葱产业发展成三个村的共同产业。“大葱这个产业是从2018年开始,经营模式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加上龙头企业,再加上农户的运行模式,企业给我们依托,帮我们管理,销售,这样对我们合作社的社员保障程度也非常高。”杨勇说。

要集中连片发展大葱产业,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是杨勇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家住西海力斯台村的田振玉,家里有二十亩地,都在大葱种植基地内,听说要土地流转,种惯了玉米的田振玉,心里一百个不愿意。田振玉说:“杨书记早上也来,晚上也来,非得要我这个地,我当时真不乐意给。”

了解了田振玉的情况,杨勇和其他几位党总支的干部三天两头就往他家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打动了田振玉,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年大葱丰收,田振玉又多挣了一笔钱。“我真没成想土地流转后,种植大葱既能挣钱,又省下了时间,剩下的时间我可以搞养殖,比以前方便多了。”田振玉高兴地说。

别看今年大葱大丰收,去年海力斯台党总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因为大葱全国市场不好,村民们的大葱面临着品质好,却卖不出去的局面。

田绘杰是第一批种植大葱的村民,去年行情不好,她也赔了不少钱,但看着杨勇忙前忙后,帮着大家找市场,想办法,协调贷款,她心里说不出的感动。今年她毫不犹豫地继续种植大葱。“要是没有杨书记,我们今年不能种这么多亩大葱,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都想跟着他再拼一把。”田绘杰说。

一个村的力量是有限的,三个村抱团在一起,就有了共同的发展目标,遇到困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海力斯台联合党总支成立后,种植规模更大,同时也有了更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销售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强。今年海力斯台党总支没有辜负村民的信任,大葱不仅丰收,而且客商不断,去年赔钱的村民,把钱翻倍地挣了回来。但高兴之余,杨勇又发现产业单一的风险,在多番考察下,今年海力斯台党总支又引进了新项目,羊肚菌种植,现在大棚区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九月末就进菌苗,一月份第一批羊肚菌就开始收获,我们是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建的大棚基地,一年我们可以收获两茬羊肚菌。”杨勇说。

困难时互相帮扶,丰收时共同喜悦。在海力斯台党总支的引领下,合作社成员由2018年的五户发展到如今的一百一十七户,特色大葱种植面积达到一点一四万亩、茄子紫甘蓝等露地蔬菜一千余亩,依托村内建设的蔬菜加工厂,可年产蔬菜五点一四万吨,2024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大关,农户人均增收超过十万元。

“现在大伙一步一步抱团取暖,一步步融合在一起,我们东台干好了,带着那两个村,让他们融进来,大伙一起发展产业,让三个村的村民共同富裕,共同走向小康。”杨勇说。(周立颖、杜依、呼德日呼)

来源:科尔沁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