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濒老三河,南依入江道,淮金线穿村而过。从高空俯瞰,淮安市金湖县董河村可谓道路四通八达,水网纵横交错。坐拥“地利”,董河村百姓近十几年来“天时”、享“人和”,演绎出一幕幕振兴大戏。

说起董河村发展的变迁,住房不可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临水而居,洪金干渠南岸成了建房首选地。“只要和公社打申请,公家批土地,你就可以盖房子。”村民刘忠明回忆,当年为公平起见,每户宅基地均等划一,相邻的两户房屋之间,间隔也都是1.5米,各家“斗字墙”沿洪金干渠一字排开,倒也齐整。

此后,日月更迭,人口递增,住房紧张,村民又沿干渠南岸的道路两侧建房,形成“非字型”格局,前后排房屋之间相隔2.5米,既提高了宅基地的利用率,还不影响家家户户的采光。

有章法、善规划,董河村人建房是这样,兴村亦如此。

2013年,金地绿园小区在村里落成,这在当年可是件稀罕事。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让原址回迁的村民享足福利,也让村集体尝到甜头。“从散居到聚居,村子环境美了、土地多了,发展的后劲也更足了。”董河村党总支书记钱成军说,打那时候起,村“两委”逐渐明晰了发展方向,统一了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人,集中居住;地,归拢整合;村,引企兴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时”在2019年到来。彼时,农房改善的春风吹到金湖。有金地绿园小区的成功探路在前,董河村毫无悬念地成了农房改善试点的首选村。此后三年,董河社区、喜迎门家园两个项目先后上马。村“两委”一嗓子喊到底,全村上下但凡有需求的农户,闻令即动,争相拆掉旧屋,搬进具有水乡特色的农家小别墅。

金秋时节,行走在董河,眼前一幢幢外墙色彩鲜艳、勾勒着一幅幅巨幅民俗画的农家小别墅,在蓝天碧水间错落有致,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整个村落处处充满诗情画意。

“咱们不只是建新房,更注重的是打造设施优、环境好的乡土空间。”钱成军自豪地介绍,新小区传承老三河特有的居住肌理和资源禀赋,不搞“涂脂抹粉”“大拆大建”,为的是让花鸟虫鱼回来,让致富能人回归,让乡土文化延续,留住清新自然味、地道民俗味。

留住的是乡愁,腾出的是空间。借农房改善契机,董河村的土地被整合成片进行集中流转。耕地面积不变,种地的农户却从过去的600多户,集中成10户大户。村“两委”因势利导,带领种植大户发展绿色稻米种植、螃蟹养殖、稻虾共养等高效生态农业。同时,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腾空间,做强农业;聚人口,吸引企业。2023年,江苏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相中了路畅、地多、人力资源足的董河。如今,董河村常年有60多位村民在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务工,每人月均收入近6000元。“土地租金拿一份,工厂打工赚一份,知足。”村民金大爷乐乐呵呵地说。

前不久,另一家投资公司也来到董河,计划上马设施农业项目,地点就选在农房改善项目旁边。落户董河,投资方的权衡遵循两大原则,一是这里的农户集聚程度高、不分散,二是这里的人力资源足、招工不难。而钱成军则有自己的“一盘棋”:“咱们村农户大多数都缺技术,和大公司联合搞,既能学技术、开眼界,还能找准未来的发展之路。”

其实对未来,钱成军早已目标明晰,那就是:“以淮金线为界,淮金线的西侧,主打做优居所,让村民住得更舒心;淮金线的东侧,主攻产业发展,让村民口袋越来越鼓。”

来源丨淮安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