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式现场

1999年的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特别增设了“港澳台、海外华人邀请作品展”。“港澳台、海外华人邀请作品展”的设立,意在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之间的艺术交流和相关艺术成果的展示。这些地区的华人艺术有其特殊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不完全借鉴国际的艺术潮流与样式,又与中华文化根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独特而又具有深意的样貌。

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幕。

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区组委会的积极工作下,在港澳台、海外华人美术家的热情参与下,本届展览无论是投稿数量还是作品质量都取得新突破,共收到来自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艺术家合格有效参评作品1044件。经评选,有293件作品入选,其中进京作品40件。这些作品都是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美术家的最新创作成果,从中可以了解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美术发展的整体风貌和艺术水准。

近年来,深圳展现出高度的文艺担当和创新精神,推出舞剧《咏春》等一批现象级文艺精品,绘就中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此外,还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开展了全方位合作,曾五次作为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分展区,并联合举办过众多国家级美术品牌活动,已然成为出精品、育人才成绩显著的美术重镇,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谢力表示,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的首个经济特区,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选择在深圳举办此次“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源于展览特点和深圳特质之间的高度契合。与此同时,此次展览还是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最后一个开幕的分展区,算得上是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压轴戏和小高潮,具有特殊的意义。有别于其他分展区,“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不以美术门类为界,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艺术家的艺术交流、展示他们的优秀创作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展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艺术家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

在“全国美展港澳台、海外华人画展”中,参展画家大多有内地美术院校学习或见习的经历,这在他们的技法锤炼和创作意识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亦于创作中得窥一斑。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艺术家以中国传统笔墨丹青抒发爱家、爱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观展过程中也常有意外惊喜,惊喜于港澳台、海外华人画家的艺术探索与创新精神,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敏锐观察。展出作品形式多样、内涵深厚、题材广泛、风格新颖,在艺术的深度交流与融合中呈现出新气象、新风貌,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美术家将个人的艺术实践与新时代的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在中国香港板块中,表现回归后香港社会和谐发展与都市风光的作品依然占据主体,诸如在李植强作品《货柜码头》、潘跃辉作品《香江明天会更好》、王嘉作品《光辉世纪》、朱德源作品《璀璨星光》中,香江、维多利亚港、中环、霓虹灯等都是反复出现的创作题材,画家们或借用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或将中国画传统笔墨精神融入都市水墨的创作中,技法鲜明、艺术语言生动,不仅体现出香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地位,也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他们血脉中的情感。香港艺术家王秋童的《祥境》画中,阳光穿过林立的高楼,柔和的光线铺满画面。王秋童说:“我们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会时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香港是大湾区的组成部分,我们也期盼通过大湾区共同发展战略,与祖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澳门板块,作品中既有对澳门市井生活的人文关怀,也有对历史变迁和生态环境的深入思考。刘平作品《大三巴印象》中对大三巴牌坊这一澳门的标志进行了艺术手法上的创新,借助漆画语言,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无论是石俊作品《澳门澳门》里夕阳笼罩下如海市蜃楼一般的澳门城市景观,还是郑敏作品《澳门新姿》中那些散布在澳门大街小巷的经典打卡机位,均体现出澳门画家对城市历史遗迹新貌的全新描绘。谈起作品入选本次全国美展,澳门艺术家刘富业自豪地说:“这次我们澳门艺术家有近60幅作品入选,其中九幅为进京作品,且包含中国画、油画、雕塑、漆画、水彩粉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我们作品的尺幅也都很大,展现出了澳门艺术的大丰收。我的作品是典型的岭南风格,以木棉花为主要表现对象,反映了澳门春日的气氛。背景还描绘了澳门的特色建筑,如大三巴牌坊、新葡京酒店等,也是希望通过艺术描绘,吸引更多人来澳门旅游,促进澳门的旅游发展。”

对于中国台湾艺术家来说,有关两岸一家的表达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展厅中,《两岸一味》作品前驻足着许多观众,他们在画中寻找熟悉的美食身影,沙茶面、蚝烙、姜母鸭、三杯鸡、面线糊……艺术家画下每样小吃的同时,还配有文字介绍,讲述着其味道与渊源。从《高雄港》《台湾东北角》等作品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宝岛台湾的美景和风土人情。当然,台湾画家继承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的作品在展览中也是最多的,这或许就是对两岸一家亲最真切、最鲜明的表达。在台湾艺术家朱丽丽的心中,能够参与到全国美展这样重要且盛大的展览中,是自己的荣幸。“如果仔细看台湾画家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两岸一家亲是我们的共识,无论是‘两岸一味’‘两岸一曲’还是‘两岸一家’,我们都希望借助艺术语言,传递台湾艺术家与全体民众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祖国的统一。我的作品《天、地、人》,采用书法线条的元素架构起台湾地区原住民的符号意向,也是为了展现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所在。”

海外华人的作品更多表达了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和根植于他们灵魂深处的血脉深情,展现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深切思念。作品中有如美籍华人艺术家张雪峰的《高原之歌》与刘乔乔的《丝路芳韵·古道同辉》、曾安平的《山河萦梦》等所呈现出的故土乡情,也有如加拿大籍华人艺术家史利军的《瑞雪》等作品里的海外生活。海外华人艺术家作品里有鲜明的东西方艺术精神、语言、技法等全方位融合之后所呈现出的新气象与新风貌。“我们这代人当年为了追求文化艺术的理想,前赴后继涌向世界上艺术气息浓郁的国家去汲取营养,在经过多年中西文化艺术结合的创作后,在风格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创新。这次全国美展,港澳台和海外华人艺术家都把自己最优秀的作品拿来向全国人民展示,我觉得很感动,港澳台和海外华人艺术家在整体展览中的表现都非常棒”,时隔20多年再度参加全国美展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代表张树国说。

正是在这些关于古典与现代、艺术与日常看似细微却很执着的艺术表达中,涌动着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艺术创作时代使命倡议的回应:“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无论出自血脉亲情,还是历史情怀,抑或是当下观照,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艺术家在各自的立足点上都作出了应答,而这无疑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在新的起点上,希望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艺术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多元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

编辑 | 赵 墨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李振伟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