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目共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更加丰富了,这都是好事。

但是,有一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劳动模范的变化,似乎反映出我们的社会导向出现了一些问题。

劳动模范的象征是什么?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爱跟我讲王进喜、时传祥、陈永贵等人的事迹。这些普通劳动者,靠着自己的辛勤与智慧,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楷模。

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勤劳、奉献、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

可是到了今天,当我们谈起劳模,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企业家许家印、王健林,互联网大佬马云、雷军。他们无疑是商业领域的佼佼者,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财富神话。但这真的是劳动模范该有的样子吗?

别误会,笔者可没有瞧不起企业家的意思。创业创新,搞活经济,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是,劳动模范的称号是否应该更多地授予那些靠体力劳动、脚踏实地为社会做贡献的普通人?是不是应该用来褒奖那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一线工人?

翻开那些企业家的履历,他们当中有的是靠运作资本起家,有的是依仗政商关系发迹。在他们的奋斗故事里,雄心与智慧固然令人佩服,可辛勤的汗水却不多见。

相比之下,工厂车间里挥汗如雨的工人,田间地头里日晒雨淋的农民,他们付出的劳动才更加實在。

这种落差,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老一辈常说,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对劳动者的褒奖是不仅是一个国家尊重人民,重视底层民生的重要体现,也是关爱一线劳动人民,心系群众的体现。

在曾经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这种褒奖和荣誉满足了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精神需要,很多底层老百姓就是靠着坚定的信仰,靠着对荣誉的无限追求,建设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

可现在物质生活慢慢改善了,这个朴素的道理却慢慢被淡忘。眼下,拼爹比拼搏更吃香,炒房比创造更赚钱,一夜暴富比脚踏实地更诱人。

在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下,劳动者的地位被边缘化,劳动模范的光环和精神象征也褪去了颜色。

劳模的树立是时代价值观的确立

以前的劳模是真正干活的当劳模,而现在的劳模是有钱有权的当劳模。

这种现象必须引起警惕。试想,当社会不再崇尚普通劳动者,当青年一代不再把劳模作为榜样,我们的民族精神还能传承多久?我们的发展活力还能维持多久?

荣誉不应沦为某些人的专利,更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它应该激励更多人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应该引导更多人把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只有让辛勤劳动蒙受应有的尊重,让普通劳动者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发展的果实才能真正惠及大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心血,镌刻着他们最朴素、最宝贵的品格。

这种品格才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力推广的模范,而非钱与权的集合。

平凡者行不凡之事方为史诗,其质在意而非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