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流传着一句俗语

“未登五层楼,不算到广州”

这里说的“五层楼”

就是位于广州市

越秀山上的镇海楼

镇海楼是广州市

标志性建筑之一

也是广州现存最完好

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海楼

《广东印记》之

《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

将和你一起

领略“岭南第一胜概”之魅力

镇海楼的由来

矗立于越秀山蟠龙岗顶的镇海楼,最初名为“望海楼”。据《大明一统志》记载:“望海楼,在府城上北,本朝洪武初建,复檐五层,高八丈余。”

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将宋代的东、西及子城三城合并,开拓北城800余丈,北城垣扩展至越秀山顶,并建五层城楼以壮观瞻,俗称“五层楼”。因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而望,水波荡漾,蔚为壮观,故称“望海楼”。

明成化年间,望海楼遭受火劫,被烧成一片瓦砾。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广东提督蔡经和两广总督张岳相继在原址重建该楼。因当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岭南也受骚扰,于是张岳就将重建的望海楼改名为 “镇海楼”,取“雄镇海疆”之意,这就是镇海楼得名来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海楼

岭南第一胜概

六百多年来,镇海楼屡经毁建,但基础和侧墙还是明代旧物,古貌依旧。

镇海楼复檐五层,为楼阁式建筑,逐层收减,侧观似塔正看为楼,高28米,首层面阔31米,深15.77米,占地面积约489平方米。楼墙下两层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上三层为砖砌。楼顶为单檐歇山顶,正脊为石湾彩釉鳌鱼花脊。

镇海楼门前东西两侧,置有一对形态简朴古拙的红砂岩雕石狮子,为明代遗物。石狮旁边立有《镇海楼记》碑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海楼

登临镇海楼,可近望城区,远眺珠江,这里是历代文人墨客们钟情的吟诗赋词之地。

清初诗人陈恭尹的《九日登镇海楼》诗云:“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白首重阳唯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称镇海楼“四楼惟镇海楼最高,自海上望之,恍如蛟蜃之气,白云含吐,若有若无。晴则为玉山之冠,雨则为昆仑之舵,横波涛而不流,出青冥以独立。其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

中秋、重阳等重要时节,镇海楼也是广州民众登高游赏的首选地。清末的《羊城竹枝词》这样写道:“秋风吹向玉山游,萸酒花糕压担头。流鹞分明声不断,登高人上五层楼。”

镇海楼多次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越秀层楼”等美名入选羊城八景,享“岭南第一胜概”之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海楼远景

兵家必争之地

明清时期,居高临下的镇海楼,不仅是珠江航道的显著航标,也起着军事瞭望和防御作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镇海楼为筹议战事之地,清朝官兵以古城墙作掩护,抗击英法联军的入侵。

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兵部尚书彭玉麟前往广东部署海防,驻兵在镇海楼。他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英勇对抗侵略者。“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这副悬于镇海楼第五层正门上著名的楹联,就是彭玉麟所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海楼第五层的楹联

1923年,孙中山在镇海楼指挥军队,在古城墙布防,击溃了叛乱的桂军沈鸿英部。

镇海楼作为广州现存最早的城防建筑,在建之初就考虑了军事防御的功用,历代军用显著,以一楼系社稷安危,称其为“兵家必争之地”毫不为过。镇海楼前陈列的数排大铁炮,无声地见证着镇海楼的峥嵘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海楼前的大炮

如今的镇海楼

1929年,镇海楼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是我国最早期创建的博物馆之一。1950年,正式改称广州博物馆,并沿用至今。

馆内基本陈列有“城标·城史”展览,通过七百多件古代和近代文物、照片和资料,展示广州两千多年历史变迁的轨迹和文化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博物馆

广州明城墙

沿越秀山西门而上,经镇海楼直到东门,可以看到一段下部为红砂岩砖砌筑、上部为青砖砌筑的古城墙。

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舆地志》载:“广州城周长3796丈,高2.8丈,上广2丈,下广3.5丈,有城门、城楼和敌楼各7座,警铺97个。”现存越秀山上的这段城墙,即为古城北段。这段高6米到10米不等,长1137米的古城墙是广州市仅存一段较为完整的明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明城墙

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于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楼于2019年10月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名单。

如今,繁华的广州城内高楼林立,新地标不断出现。但在广州人心中,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仍然是最为亲切的城市记忆,是广州市永远的老城标。

News

策划 | 广东发布、方志广东

编辑 | 蔡泽纯

校对 | 何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