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波说传承有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小学语文课文《落花生》,是一篇1922年出版的很短的白话散文,其作者许地山,台南人,成长于福建漳州,祖籍广东揭阳。其不朽散文从民国至今就编入教材,且两岸课本均采用。今天,我们分享一下作者身后台南望族百年沧桑与悲凉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许落花生大地,不教灵雨洒空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花生》作者许地山(1894-1941)

1941年8月4日,《落花生》作者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在香港寓所辞世,享年48岁,至今已相距83年,但他的散文《落花生》,一代又一代在传颂。

许地山去世时,宋庆龄女士第一时间送去花圈,第二天许地山在香港安葬,当年港九钟楼为他鸣钟,香港大学降半旗致哀。在他去世16天后,香港文化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此外,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华侨华人也在中华总商会举行追悼大会,各界人士或祭文、或挽联、或纪念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文字高度评价这位“永生的作家”,赞誉了他的不平凡一生。

《一波说》查阅到,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写的挽联是:“未许落花生大地,不教灵雨洒空山。”上联巧妙地嵌入许地山的“许”姓和他的名作《落花生》,下联则嵌入他的书《空山灵雨》。而《落花生》作为一篇评价很高,且很早就收入到课本的白话散文,就收录在《空山灵雨》一书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俟松

许地山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术大师、坚定的爱国者。

值得一提的是,许地山的身后,是一个台南望族,他的父亲许南英是台湾近代史绕不开的人物,在清代两百多年历史上,台湾中进士的有33人,许南英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许地山的原配林月森,是“台湾五大家族”之“雾峰林家”林朝栋的女儿,著名历史人物林祖密将军是他的妻兄。

许地山的第二任妻子周俟松,也就是许地山之子周苓仲的生母,她是湖南湘潭人,与彭德怀是同乡,她的父亲周大烈(字印昆),是辛亥革命志士。

许地山与原配林月森所生的长女许槲新,还有他与周俟松所生的一对儿女周苓仲、许燕吉,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皆与“右派”有缘。其中,周苓仲有一段“牧羊人”传奇故事,出生于北京的小女儿许燕吉出了一本30万字的个人回忆录《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2014年,许燕吉离世,走完81年的人生,她留下遗言将遗体捐给医院,怀着大爱走完不平凡的人生。台湾知名人物蔡正元在细数许地山家族百年沧桑时曾表示,作为台南望族,许南英、许地山家族在台南还有很庞大的财产,但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不会给许地山后代“转型正义”,还他们应该继承的财产。蔡正元说:“这是一段‘落花生’悲凉的人生,却让人看到一个有情有义的台南女儿,一个了不起的台湾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地山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是台南人,出生于中日甲午战争的1894年。从一出世,他自幼就经历台湾沦陷、背井离乡之难。他的父亲许南英,世居台南、祖籍广东揭阳,是晚清进士。

许地山出生的第二年,即1895年,父亲许南英参加刘永福领导的抗日,血战近5个月,杀敌逾1600人。1896年,斗争失败后的许南英带着年幼的许地山,流亡到福建漳州及东南亚等地。

当年,许地山被父亲许南英带到漳州,落籍漳州“龙溪县”(注:今漳州龙海),并在漳州长大读书,从户籍来看,他也是漳州人。值得一提的是,白话散文《落花生》就是许地山在漳州时写就的,最早于1932年编入《国文》教材。

《一波说》注意到,许地山的祖籍是广东揭阳,他虽出生于台南,但年幼时就入籍漳州,且其幼年及青少年的轨迹也在漳州,与漳州有一段不解之缘。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揭阳的许氏先祖,乃开漳圣王麾下第一副将许天正之后裔。

1895年,日军登陆台湾,眼看台湾守不住,被日本人悬赏的许南英不得已举家至漳州,入籍龙溪县。在漳州读书的许地山,于1911年在石码眉麓小学当教员,后在漳州城中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华英中学任教。他在漳州读完师范后,曾一度到缅甸中华学校教书,后返回漳州教书。

1917年,得到基督教会资助的许地山,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还修读了宗教学院。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一边讨论时政、追求真理,还一起编辑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的《新社会旬刊》。1920年,燕京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起初给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当助教,后因意见相左而分开。

1921年,许地山与沈雁冰、叶圣陶等12人,在北平发起创办文学研究会,并创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新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同年他在此刊物上发表小说处女作《命命鸟》,时年2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地山小说选》,杨牧编

1922年8月,许地山赴美国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深造,后获得文学硕士,当年与他同行的有梁实秋、谢冰心等人。此后,他在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和民俗学。还出版小说集《缀网劳蛛》、还有散文集《空山灵雨》,不朽名篇《落花生》就收录在《空山灵雨》一书里。

1927年,许地山由英国返回,任教于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他在宗教方面学术也是有口皆碑,出版《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等。文学方面,除了脍炙人口的《落花生》,还有小说《缀网劳蛛》、《春桃》、《玉宫》等。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许地山在小说方面自成一派,与鲁迅、郁达夫等不同,他在作品中将宗教与现实融为一体,而在描绘现实中凸显人格及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许地山对印度文化也有很深研究,是一位学贯中西、成果丰硕、且在诸多领域有突出成就的杰出学者,而非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于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此外,由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出版的《道教史》,是中国第一部道教专史。

顺带提及,新加坡南侨师范学校为纪念他的学术成就,写了一对好联:“探究国学、钻研哲学,学习精神传千古。深通英文、畅晓梵文,文章道德各千秋。

《一波说》发现,许地山除了在燕京大学任教,也曾在北平多所高校任教,还曾到广州中山大学讲学,抗战期间的1935年,他到香港大学文学院任教,曾当选为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当年,他发表论文《国粹与国学》,还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疾呼。在香港,他还不知疲倦地为中小学培训师资,还推动平民业余学校的教育;难怪有人说,香港文化是“许先生一手开拓出来的”。

1938年,在湖北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与郭沫若、巴金等当选为理事,此后,许多文化界及青年学生流亡到香港,许地山就是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的常务理事及总务。1941年8月4日,许地山因突发心脏病逝世,年仅49岁。当年,有人在纪念他的文章中用了诸如“旧都讲学,桃李盈门”、“香江设帐,嘉回后生”字眼,赞誉这位诲人不倦的一代名师。

总之,许地山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杰出学者,还是一位坚定的爱国志士。他自幼经历了台湾被占、国土沦丧、背井离乡之苦难,加上父兄的影响、家庭的遭遇,还有自己不懈奋斗,令他成为一位永生的作家,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文化界抗日的中坚,是一位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南英的家国情怀——海天东望哭台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1855-1917)

对于许地山三名子女的不平凡经历,相关资料及报道很多,就不再多写了;《一波说》侧重分享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的事迹。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汪毅夫在谈及晚清台湾进士许南英诗集《窥园留草》时,说他最喜欢《別台湾•如梦令》,这是许南英1895年被迫离开台湾后,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台省墓”时写的。

望见故乡云树,鹿耳鲲鯓如故。城郭已非,彼族大难相与。归去,归去,哭别先人庐墓。”“鲲鯓”是台南的一处地名,汪毅夫评价道:爱国爱乡不忘其祖,仇日仇寇而记彼“大难”之情,字字句句,铿锵有力,叩人心扉!

在北平任教期间,许地山曾整理父亲生前的诗词,亲撰《窥园先生诗传》,并编成《窥园留草》(注:1933年出版)。台湾知名文史学者黃典权谈到此书时表示:《留草》和《窥园词》本身,是一个台湾名进士家破国危幽思凄切的心声,交织着很多地方掌故以及风雅际会的纪录,所以《留草》的文献价值,好像比同时代的一些诗文集更高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许南英离开台南故土后,有很长时间在闽粤两省频繁搬迁,曾在今天的厦门鼓浪屿、海沧及漳州等地居住,他的诗词也记录了他的足迹,给闽台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南英台南“窥园故居”旧址

许南英,号蕴白、允白,又号“窥园主人”、“春江冷宦”、“龙马书生”,1855年出生于台南,1879年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中恩科进士,为清代台湾33位科举进士之一。当年,他被朝廷分签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注:七品),但未就任,带衔返回台南后,曾出任台湾第一任药局的主持,后协助台湾巡抚唐景裕,编撰《台湾通志》之台南篇。

许南英,号“窥园主人”,其位于台南的“窥园故居”,如今已不存在了。今天台南市府前路一段的台湾银行面前的道路,就是其故居的位置。

才华出众的许南英,是近代台湾诗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甲午战争后,他担任台南筹防局统领,主持团练,坚守抗日。后来,“台湾民主国”成立,他仍领兵抗日。1895年,日本人登陆台湾,台湾巡抚唐景裕跑了,在日军攻占台南的前一天,他才在亲朋好友的掩护下,离开台湾。

1896年9月,即台南失守的一年后,许南英用一首诗写出心中的悲鸣:“凉秋又是月初三,往事回思只自惭!汉代衣冠遗族恨,顺昌旗帜老生谈!血枯魂化伤春鸟,茧破丝缠未死虫。今日飘零游绝国,海天东望哭台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南英书法

落籍漳州之前,许南英曾在厦门小住一段时间,而后去了广东潮汕,投奔在广州和新加坡致富的宗亲林子荣、林子明一家,后去了新加坡。尽管许南英后半生颠沛流离、极为落魄,他仍矢志不渝,拒绝归籍日本,更放弃了其在台湾的丰厚家产,不让日本殖民者妥协。

1897年农历二月,身在异乡的许南英接到家书,乘船离开新加坡,从香港经番禺、广州,于1900年到潮州,再次暂居林子荣家中。1902年,他被委任为广东徐闻县知县,此后再广东多地担任关税总办、乡试阅卷官等职。

1905年,其子许叔酉迎娶许南英同年的陈梧岡之长女陈素为妻,时年50岁的许南英再次来到厦门操办婚事。1910年,他被委任广东三水知事,由于时局变化太大,他未赴任。除了在广东闲住外,许南英于1911年至1913年,比较长时间居住在漳州、厦门两地。1912年他曾返回台南省亲,但断然拒绝到日本殖民当局供职之建议。

1916年,一度赴台居住半年的许南英,受林尔嘉推荐,前往印尼苏门答腊岛协助编修传记,于1917年不幸病逝,留魂海外。林尔嘉系厦门抗英名将陈胜元第五子陈宗美的嫡生长子,6岁过继给板桥林家。

从许南英的诗词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羸弱、山河破碎、国土割让的悲愤之情,从他一生的表现,更看到了一代爱国知识分子身上的铮铮铁骨,看到了一代台湾人反抗日本侵略与殖民统治的顽强意志。

《一波说》写到这里,节选一下许地山散文《落花生》,作为结局吧: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