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天气逐渐转凉,每天凌晨六点多的天空,就正式进入了夜色与曙光交错的灰蒙蒙状态

如果到了初冬、和寒冬季节,那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就是典型的两头不见天了

又由于两个女儿到学校吃早饭的时间不一致,大女儿7:20,小女儿8:00前,在中间相差四十分钟的情况下,考虑到孩子奶奶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老师家里当保姆,刚好顺路,也能捎带着顺路送一段路程

于是,我跟大女儿商量:

“如果早上走太早、天黑又害怕的话,那你就自己去跟奶奶商量,让她早上稍微起早15分钟,然后跟你一块出门,能把你送一段路程、也刚好不会影响她上班的时间”

没想到,女儿头天晚上跟奶奶商量,奶奶当时就回应说:“你都那么大了,还要送,真丢人,我都觉得丢脸,我们以前连书都没得读,你现在条件那么好了,还总是挑三拣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解释说:“早上走太早了,我一个人害怕,楼道都是黑漆漆的”

当天晚上争辩几句后,奶奶应该是默认了

可到了第二天早上,奶奶还在煮鸡蛋的时候又对女儿说:“外面天都亮了,你自己去吧”

女儿不愿意,开始耍脾气,也不愿意背书包出门了

无奈之下,奶奶只好简单梳妆、吃了熟鸡蛋后才跟女儿出门,临出门时还继续唠叨:“那么大了,还要送,真丢人,自己要学会独立一些”

女儿再次解释说:“早上太早了,走在路上我怕黑”

于是,奶奶继续举例说:“那读初中以后五点多就要起床,那时候上学还要早,到时候你怎么办?所以你要多锻炼自己”

就那样,到了第三天,女儿就不愿意再让奶奶送,刚出门下楼没一分钟又跑回家,然后各种软磨硬泡地让我送她上学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理解她,觉得她要求太多、一点都不体谅我每天来回接送他们的辛苦

但听到女儿再次强调:“奶奶在路上总是说我那么大了还要送,我好烦她”的话后,才渐渐意识到:孩子只是不喜欢被唠叨,只是上学太早怕黑、怕寂寞而已,她有什么错呢

所以,每一个嚷嚷着“不想上学”,每次上学还故意磨蹭、不怕迟到的孩子背后,基本上都存有一份他们的担忧、害怕、还有想要逃避的事

找到问题并解决,这才是每一位家长最应该思考、保持、理解、和掌握的认知规律

那么,当孩子不愿意上学时家长该如何做才能有效解决呢?兰妈认为心理学上的“吊胃口效应”可以做为本次主题的拿手菜

而所谓的吊胃口效应,顾名思义就是用好的、孩子喜欢的东西,去引起孩子对某件事产生的兴趣和欲望

特别是遇到孩子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时,只要用对了吊胃口效应,那效果往往是看得见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孩子磨蹭时

比赛谁先穿好鞋在门口等着

我们希望孩子独立自强,可独立这件事并不是透过某一件事就可以直接垄断

就拿大女儿早上希望被送一段路程这件事情来说

奶奶希望她可以自己去学校,这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也是锻炼孩子怕黑的脆弱心理,同样作为家长的妈妈,我也完全能够理解奶奶的良苦用心,可孩子独不独立、坚不坚强,都不是“早上还要往学校送”这件事就概括了

比如,孩子平时在家能按时完成作业,每天睡前也知道把自己的个人卫生做好,这就是独立

又或者,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是马上放弃,而是想办法求助、寻找可以改变的方法,这就是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早上怕黑、想要被送到学校这件事,就否认了他们身上存有的独立和勇敢

孩子有没有积极上学也是如此

特别是看待孩子上学磨蹭这件事时,既要意识到孩子存在缺点背后的原因,还要善于发现或者激发他们身上的优点

如果不知道怎样发现、如何去改变孩子身上的缺点,那就试试“吊胃口效应”的方法吧

比如,把磨蹭、没有读书积极性,变成你和孩子、或者两个孩子之间的比赛形式,当闹钟响的那一刻就告诉他们:“快,我们来比赛吧,看看谁先收拾好、看看谁先穿好鞋在门口等着”

如此,孩子就有了动力,也可以从行为根本上慢慢改掉磨蹭的坏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孩子装病时

和孩子聊聊“现在是什么感觉”

“妈妈,我肚子疼”
“妈妈,我头晕”
“妈妈,我好难受”

听着这样的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

事实上,一个不想上学、排斥上学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一动,基本上都会用上“装病”这一招

读四年级的昊昊,周末玩得太嗨,以至于数学和语文作业都没完成

孩子呢,担心到学校交不出作业,也担心老师会把他单拎到讲台上拍照批评,就在周一上学的时候上演了一出头疼欲裂的闹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早上,妈妈喊她起床上学时,他就开启了戏剧表演,一会儿说头疼得要炸了,一会儿又说恶心想吐

总而言之,就是躺着没事,一动就浑身上下难受

妈妈一看那情况还得了,赶紧就催着昊昊起床,要去医院检查身体

没想到,昊昊一听要去医院,头就疼得更厉害了

看着说什么也不去医院,说什么也不愿意起床,但嗓门和力气却极其之大的一幕,妈妈才渐渐意识到—孩子装病

她本想拎起来一顿暴揍,可想了想还是忍住没发脾气,等到昊昊放松警惕后才慢慢开始引导

妈妈问“哪里不舒服呀”

昊昊指了指头部,然后说“这里”

妈妈接着问“没关系,有可能是昨天晚上睡晚了,再加上早上起猛的原因,你现在还没适应过来,这样吧,妈妈陪你一起去上学,你在路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如果到了学校还是难受,那我们就跟老师请病假”

昊昊想了想,点点头

之后呢,在上学的路上妈妈又不停地和孩子讲有趣的话题,趁着孩子不注意的功夫再问孩子“现在怎么样?还难受吗”

等到孩子彻底放松警惕后,就说了一句“不难受”的真心话

看吧,和孩子沟通不仅要懂得套路,还要讲究技巧

如果我们上来就对孩子批评责骂,还不留情面地直接戳破孩子刻意隐藏的那点小心思,那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家长赢了理论、而输了教育孩子的最好契机

所以,聪明家长在面对孩子某些不好的“小九九心思”时,就要用一用“吊胃口效应”了

比如,先假装不知道孩子的小心思,然后再和孩子聊大量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等到放松警惕时就能轻松打开孩子的心结,包括孩子装病不愿意上学的难题也会不攻而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孩子抗拒时

在称呼上把孩子当成“小老师”

每一份抗拒的本身,其实都是来自心底的渴望性失望,别不信

兰妈身边的一个亲戚,每次一说起她儿子时都是吃什么都不想、喝什么都无味

自从去年11月份,跟同学打架不小心骨折后,为了让他尽快恢复,全家人都必须想方设法地哄着他,否则稍不如意就会跟你闹

对于亲戚这个妈妈来说,当奴才伺候、在家休息都不是问题,最让她着急的就是孩子只是腿骨折,又不是手不能动,完全可以趁着休养阶段看看书、做做题,哪怕每天坚持一个小时,

就不怕回到学校一问三不知

可结果呢,谁跟他提看书就跟谁急,你把作业摆在他眼前就直接上手撕碎

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人也都失望、放弃了,觉得就那么几年义务教学,混够时间就拉倒了

事实上,天下父母心,说是不管孩子那也只是说说气话,真正怄气过后还是想尽办法去让孩子变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戚就是这样,为了让她儿子变好,就不停地收集资料、还请教了很多过来人

最终学到的“把孩子当成小老师看待”这招,可算是轻轻松松把娃拿捏住了

怎么回事呢?原来亲戚的儿子并不是对学习到了“看一眼”就厌恶的地步,他只不过是渴望被理解、被认可罢了

特别是每次一到做题、讲题时,他都会因为作业完成质量不好而不停地被打击、批评

明明他自己也在认真努力,明明他也在用心变好的路上,可父母永远都看不到他身上的优点和进步

而时间一久,孩子心里就产生了“反正怎么做都会被批评,还不如直接不学”的摆烂心思

意识到这一点后,亲戚有错改错,他们也一改往日的教育态度,每次孩子做完作业后都递给孩子一根红笔,然后对孩子说:

“来吧,小老师,你的作业就由你自己批改吧,不管错了多少道题,我们都不会批评你的,让你批改自己的作业,也是为了培养你二次思考的审题能力”

就这样,原本一看到学习就犯愁,一提作业就反抗的孩子,在一声声“小老师”的称呼下笑眯眯地把学习做到尽善尽美

所以呀,当孩子厌恶写作业、反抗学习时,不要急于去控制、更不要想着如何改变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拿出“吊胃口效应”让孩子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

比如,例子中亲戚用过的“小老师”方法就颇具特色,让孩子当自己的小老师,这不仅是对孩子能力上的认可,更是学习意识上的培养

哪怕孩子能力不足,哪怕孩子连题目都不会做,但那又如何呢?有哪个人生来就是老师,又有哪个老师刚上任就是优秀中的精英呢

相信孩子,然后再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一些尝试的机会,你会发现这种鼓励型的吊胃口效应,会让孩子精神上得到极大的能量提升,而孩子优秀自然也是早晚的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关于吊胃口效应能激发孩子学习欲望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