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208年9月,曹操下令逮捕孔融。

孔融的大儿子9岁,小儿子7岁。

两个孩子正在玩游戏。

逮捕的兵士到了,孔融说:“罪责在我一人,就饶了我的两个孩子吧。”

大儿子走过来,对孔融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总结一下,就八个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鸟巢都被倾覆了,巢中怎会有完整的蛋呢?

儿子话音未落,奉命抓捕两个孩子的使者也到了。

有人将这个故事转述给了曹操。

曹操在思索一番之后,还是杀掉了孔融的两个孩子。

这是一个凄惨而悲壮的故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是出于此处,现已成为传唱的名言。

怎样的父亲,才会培养出如此睿智的儿子呢?

1.

在中国,孔融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孙,东汉名士。

《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学生都知道。

话说,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

每一次,他都拿最小的一个。

长辈问他为什么每次都拿最小的梨呢?

孔融回答说:“我是年纪最小的,应该拿最小的梨。”

后来,孔融让梨的故事就传开了。

小小年纪的孔融,不仅谦让有礼,还是一个伶牙俐齿的早熟儿童。

10岁时,孔融跟着父亲来到洛阳。

当时,李膺担任司隶校尉,名气特别大。

到李家去的人,不是才华出众的名士,就是李家的亲戚。

这一天,孔融一个人来到李府,对看门的人说:“我是李家的亲戚。”

孔融顺利进入内堂坐下。

李膺就问他:“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从容答道:“我的先祖孔子曾拜您的先祖老子为师,所以,我们两家世代通好。”

在座的人一听,都惊呆了!

这话居然从10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谁能不惊?

太中大夫陈韪[wěi]姗姗来迟,没听到孔融的高论。

有人就赶紧告诉了陈韪。

没想到,陈韪不仅不赞叹,反而很不屑地说了一句:“小时了了,大必未佳。”

了了,就是聪慧的意思。

陈韪看不上孔融,说小时候显得聪慧,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一听,不甘示弱,连忙夸赞陈韪:“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表面是一句夸赞,实际是一句讽刺。

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实际上是说,您现在可真没才华。

陈韪一听,脸红了一大片。

真真是后生可畏。

2.

俗话说:三岁看老。

年少时的性格,可以推算出后来的命运。

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作为孔子后人,才学好,名望高,孔融名满天下。

38岁时,成为北海相。

43岁时,被曹操请到许昌,成为了将作大匠(掌管宫室修建官名)。

身在朝廷,孔融的脾气依然耿介,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掩饰。

197年,袁术称帝,曹操以杨彪和袁术是亲戚,公报私仇,诬陷他意图作乱,想杀掉杨彪。

孔融听说后,立即去找曹操求情。

“《周书》上说:‘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况杨彪和袁术只是亲家而已,怎么能因此处死他呢?”

曹操推脱说:“这是上面的意思,我并不知情。”

孔融一眼洞悉,说:“如果成王杀邵公,周公可以说自己不知道吗?”

周成王年幼时,周公辅政,主理国家大事。

邵公是周成王的叔叔。

幼主要杀大臣,权臣怎会不知?

孔融以此类比,曹操也无话可说。

接下来,孔融继续进言:“天下人都敬仰您,如果您滥杀无辜,只怕天下人都要寒心。我孔融堂堂鲁国男子,明天就不来上班了。”

孔融说得在理,曹操心里不痛快,也只得放了杨彪。

口无遮拦的孔融,在曹操心底种下了疙瘩。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攻下邺城。

曹丕娶了袁绍的儿媳甄氏作老婆。

孔融就写信给曹操:“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了周公。”

曹操一看,有点懵:“啥意思?”

孔融博学,曹操以为是哪里的典故,自己不知道。

等见到孔融,曹操就问他:“哪里的典故呀?”

孔融却说:“我不过是以现在的故事,揣摩一下过去罢了。”

曹操才知他讽刺的是曹丕纳甄氏的事。

讽刺小节,曹操还能忍。

可在政事上,孔融屡屡与之作对,让曹操彻底忍不了,也吹响了死亡的丧钟。

3.

为了节约粮食,曹操发布禁酒令。

孔融反对,说:“有因女人亡国的,为啥不禁女人。”

袁绍残余势力逃往东北,投奔乌桓。

为了肃清大后方,曹操亲率大军,远征乌桓。

孔融反对:“何必把袁绍子孙赶尽杀绝呢?”

曹操坚持己见。

孔融夹枪带棒地说:“您远征乌桓,顺便把‘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这两件旧帐一并算了。”

啥意思?

这又是两个典故。

“肃慎”、“丁零”是两个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

西周时,肃慎族一直向周天子进贡一种石头做的箭头,即“楛矢”。

后来中断了进贡,所以孔融说“肃慎不贡楛矢”。

丁零族常常和匈奴争斗。

汉代时,苏武被困匈奴,丁零族还抢了他不少牛羊。

所以,孔融说丁零盗苏武牛羊之事。

可见,孔融真的是学识渊博,典故如数家珍。

为何说到这两个典故呢?

孔融讽刺曹操远征乌桓师出无名,可以用这两个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为借口。

这是赤裸裸的讽刺挖苦呀!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

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若再放任孔融的冒犯,自己还有什么权威呢?

曹操罗织了四条罪名:谋反、诽谤、交游放荡以及不忠不孝。

孔融被逮捕,也有了我们文章开头的故事。

最终,孔融惨死在曹操刀下。

孔融死后,朝野震动。

他本是名士,万人景仰。

他是学者,是“建安七子”之一。

大家不敢相信,这样一位名士,却不得善终。

孔融生错了时代,天威不可冒犯,才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

有人骂曹操,认为孔融虽然嫉恶如仇,性情耿介,但也罪不至死。

还有人理解曹操,孔融是个破坏分子,影响实在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