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疼痛1:伤口痛
产后伤口分为两种:一种是顺产可能经历的会阴侧切;另一种就是剖宫产的伤口,宝妈身体活动时牵扯伤口容易产生明显的疼痛。伤口疤痕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疤痕组织会被缓慢吸收,逐渐变软变小,疼痛感也将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疼痛2:腹痛
产后子宫反射性收缩,引起下腹部一阵阵疼痛,特别是在喂母乳时疼痛更明显。子宫收缩的目的是防止子宫出血过多,并促进恶露排出,疼痛一般在产后3~4天自然消失。
疼痛3:产后腰痛
产后腰痛出现的频率都是极高的,甚至被冠以“月子病”的头衔。
疼痛4:耻骨痛
不少新妈妈产后下蹲、拿重物或排便时,感觉耻骨处疼痛,重者甚至迈不开腿,用不上劲。这是因为胎儿娩出时损伤了耻骨和周围韧带所致,一般数周内恢复正常。
疼痛5:乳房胀痛、乳头皲裂
痛几乎所有的新手妈妈都会经历乳房胀痛。由于激素的作用,分娩后2-3天,乳房逐渐开始分泌大量乳汁。如果乳腺管尚未完全畅通,导致乳汁不能顺利排出,或者乳汁分泌过多超过宝宝需求,就会潴留于乳房内,引起乳房发胀与刺痛。严重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的局部炎性症状,对产妇造成很大困扰。
防治乳房胀痛,应该注意:(1)及早喂奶,尽量让宝宝吸空乳房;(2)热敷或向乳头方向按摩乳房,帮助乳腺通畅;(3)如果发生乳腺炎,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疼痛6:手腕痛
由于孕产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易引起手腕韧带水肿,肌腱变得脆弱;加上长时间抱宝宝,姿势不当,造成手腕肌腱劳伤,临床上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预防手腕痛,应当注意:(1)注意保暖,尽量不接触凉水;(2)抱宝宝的姿势与手法要正确,避免单手抱,不要抱太久,不要过分依赖手腕力量,而要将宝宝靠近自己的身体;(3)坚持锻炼,如多做大拇指与手腕的弯曲、伸直、外展、内收等动作。
疼痛7:心理之痛
除了身体疼痛,千万不能忽略产后妈妈的心理之痛。产后抑郁是产后最常见的心理并发症,其发病率不容忽视(国内外报道有所差异,约为3.5-33%)。大多数产妇分娩后会出现短暂的情绪低落,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调适,可能发展为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一般于产后6周内发生,产后2周被认为是产后抑郁的危险期。产后抑郁多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伤心、易疲倦、易激怒、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不愿工作和娱乐、不能照看婴儿,甚至有自杀倾向。
产后抑郁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源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和社会心理因素,需要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丈夫的体贴、关心、理解,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对宝妈非常重要。建议宝妈多与亲友交流,在家人的呵护和医生的专业帮助下,大多数产后抑郁者可于1年内恢复正常。
疼痛8:同房之痛
产后性交痛的原因有很多,如受激素影响,阴道较为干涩,润滑不足产生疼痛;顺产时会阴侧切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或愈合不良导致疼痛;盆底肌疲劳、阴道痉挛等。这种情况下希望宝爸多多理解,增加夫妻之间的其他良好互动,多多给予妻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关怀,宝妈会更快更好地恢复状态。
疼痛9:骨盆倾斜引发疼痛
孕期关节松弛,随着胎宝宝增大,腹部压力增加,准妈妈身体的重心会逐渐前移,容易发生骨盆倾斜、变形、移位等状态。如果骨盆长时间前倾,不但影响美观,严重会加重下背部及颈部负担,造成腰背痛和颈肩痛等问题。
疼痛10:阴部疼痛
顺产的妈妈对这类疼痛深有体会,产后从阴道一直到肛门部位都可能有痛感。作为胎儿娩出的必经之路,生产时这些部位的肌肉因扩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淤血和损伤。应注意避免对疼痛部位产生压力的姿势,睡眠宜取侧卧位(有侧切或撕裂的伤口应取对侧卧位);不宜久坐或久站,坐时可在臀部垫个软枕头,或坐在中间有凹陷的坐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