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近期,广东顺德“围村收费”乱象引发广泛关注。租客为省停车费,把车停在三公里村外,这一现象凸显出围村收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0月18日南方都市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新闻图片

不可否认,在车多位少的困境中,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手段。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一些村庄面临着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通过收费,可以调节车辆的停放,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压力。然而,收费绝不能成为唯一的手段,更不能“任性”收费,陷入只管收钱不管服务的错误做法。

首先,在围合区域的收费依据上应合理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相关条款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罚款和拦截车辆。这里的“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由此可见,需要明确的是,围村收费的涉不涉及县道和乡道,如果涉及,显然是不合法的。但如果不涉及,道路的性质变更了,调出了农村公路路网,道路属性变更成村道,那更要说明变更的主体和程序,确保收费依据经得起各方检验,不能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违规收费。

其次,收费后就要思考如何科学使用,来化解治理停车乱象。如果收钱的时候,牌子一立,标语一写,“动作很熟练”,那么收费后在化解停车难的问题上,也要拿出相应的果断。有声音质疑,钱去哪了?仿佛停车费成了一笔“糊涂账”,让少数人明目张胆地损公肥私。有的村引进物业公司统一收费,但钱该怎么花?花到什么程度?不能完全听从一家之言,都要能经得起群众的审视。是拿去建设停车楼了,还是修地下停车场了,又或者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都需要大大方方地晒在阳光下。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停车位,优化停车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例如,可以利用闲置土地建设临时停车场,或者在道路两侧划定合理的停车位;也可以加强交通管理,加大对违规停车的处罚力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同时,还可以推广智能停车系统,提高停车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无论如何,每一分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获取更多的理解、支持、认同。

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地区或者说城中村地区,效仿城市收取停车费的做法,试图破解停车难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供不应求、一位难求,就要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但如果打着为了更好停车的幌子,却没有行管理和服务之实,或者说,效果并不明显,群众普遍没有受益,侧面也说明各方诉求没有达成一致。这时候,政府部门就不能缺位,应加强监管。对于围村收费乱象,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应及时介入,对不合理的收费行为进行整治。同时,要加强对停车管理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停车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需要说的是,村庄在实施围村收费时,不能完全忽视数量不小的租客等群体的利益。租客作为村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权益也应得到保障。比如小车每天最高限价20元/辆,包年2000多元/辆,对于很多租客而言不可谓不是一笔负担。考虑到这部分群体,就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如对长期租客给予一定的停车费用减免,或者提供其他便利措施,缓解租客的停车压力。

治理停车乱象不单在于靠收费,围村收费不可“任性”。只有通过合理合法的收费、综合施策、加强监管以及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停车管理的有序化,为村民和租客创造一个良好的停车环境。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