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对最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将于10月19日结束公示。其实这次的“新国标”修订的标准,旨在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安全水平,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整体对行业厂商和用户有较大利好,但仍有限制之处,电动车观察员将在本文理性解读关于新国标的革新之处和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也可以说是取消脚蹬,不仅节约了原材料成本,也提高了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将使用铅蓄电池的整车重量限值由55kg放宽至63kg。从续航角度来看,安装铅酸电池的电动车从原来的55公斤放宽至63公斤,可以装载更大一定容量的电池,提高了续航里程,便利消费者使用。

3、车辆尺寸维持不变但鼓励安装后视镜。并且后视镜不计入整车宽度,具体由厂家视情况决定,但对整车尺寸的限制也制约了国标车带人载物的可能性。

4、完善了电动自行车所用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对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电气回路、电气部件及导线等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有严格限制,降低了火灾事故风险。

  • 限制塑料材质的部件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也就整车全部塑料件最高不超过3.465kg,虽然有助于阻燃安全,但也制约了小包车的发展。
  • 电池组只计入电池组的外壳等封装材料,电池外壳、电池模块/模组外壳不计入。大家知道电动车塑件是非常多的,这样的限制或许会增加电控、电池组系统塑件的保护难度。电池组外壳对于防水、防尘、减震等用车安全都至关重要,电动车观察员建议锂电池组塑件应单独规定,不计入塑件比例。
  • 新国标中泡沫塑料类非金属材料平均燃烧时间和平均燃烧高度按照GB/T 8333(硬质泡沫,用于建筑、机械、汽车)进行试验,也就是说电动自行车座垫将会执行这一标准,而要满足GB/T 8333燃烧要求,可能会牺牲掉电动车用户的骑行舒适度,建议采用GB/T 8332(塑料泡沫,用于包装、玩具、床垫)进行试验。

5、防范非法改装行为。明确了电动自行车控制器、蓄电池、充电器应具有互认协同功能,从技术上增加篡改难度,优化了电动机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的测试方法,减少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

  • 限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但最高限速维持不变,在城镇化建设加快、通勤半径增加的大势下,延长了电动自行车在路上骑行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安全隐患。
  • 限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400W,虽然安全,但是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城市陡坡以及云贵川等高原地区,坡度往往超过8%甚至更高,这对大部分使用新国标的女性群体或者宝妈群体都是非常不便的。建议适当放开电机输出功率,以确保实际需求。

6、增加了北斗定位、实时通信功能。动态安全监测,提高车辆安全性。方便用户实时了解电动自行车关键安全信息,并对车辆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必要时可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报警信息,也奠定了国标车更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综观这一次修订的新国标内容,显著提升了安全指数,增加了续航里程,减少了无关紧要的指标,但客观来说还是偏于保守。而且未来严格执行的新国标之后,追求体验感和动力、速度的用户将转向电摩。

众所周知,电摩一直是电动车企业的利润重心,由于采用机动车管理办法,手续繁杂,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一旦这一次新国标执行,至少十年内管理不会松懈,那么电摩或将迎来新增速。电动车观察员认为,行业产品将面临两大发展趋势,那就是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和高速电摩齐头并进,小包车和电轻摩都会受限。

“新国标”正式发布之后,会给予生产企业6个月的过渡期,用于设计、生产新产品。此外,还多给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便于商贸流通企业消化按照老标准生产的库存车辆,在这一过程,或许也是厂商的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