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通宝,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非年号钱。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有小平、折二两种,有铁钱。篆书中另有九叠篆者,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宋朝建立以后,“皇宋通宝”由于在钱币上直接铸明晰国号“宋”,以是被称为“国号钱”,宋仁宗时期主要铸造“皇宋通宝”
皇宋通宝被分为两种,一种来自于北宋,一个诞生于南宋,它们分别是在不同的宋朝阶段被铸就的。(北宋和南宋都是我国历史上上的一个封建王朝,它们两者合一,共称宋朝,北宋由赵匡胤建立,后来因为当时少数民族金国大举入侵导致北宋灭亡,于是北宋第八位帝王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在今天的南京建立了南宋)。
北宋仁宗赵祯执政期间(宋朝的第四位君王),他下令铸造皇宋通宝,因为是在北宋,于是后人就将其称作是“北皇宋”。北皇宋是由铜作为原材料进行铜钱制造的,并且宋仁宗命人在这北皇宋通宝上用楷书、篆书两种书法字体作为对钱(所谓的对钱指的是同一种古钱的正面采用两种书体进行篆刻,而且字体结构、笔划、肥瘦、方穿、厚薄、重量及铜色都较一致或相似),但是北皇宋通宝的背面是光滑平整的。
此外,在北宋通宝中,还有一枚极为特殊的皇宋通宝,它上面的书法是由九叠篆写就,因其罕有,为古泉大珍。这九叠篆其实就是篆书的一种字体,由于写法折迭之多,因而被称作是九叠篆。而且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皇宋通宝之九叠篆在版别众多的皇宋通宝钱币中,有一种俗称“皇宋九叠篆”的钱币尤为珍贵。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秦汉无此制,唐宋以来多用于官印上面。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
“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称之为九叠,“乃以九为数之终也,言其多也,”,由此可见北皇宋通宝中的九叠篆该有多么的珍稀。
在中国上万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九叠篆是中国古钱书法中使用美术字体的一种通宝。一枚古钱的小平钱(指常用的流通货币形制),直径在2.4公分左右,中间还有个方孔,故此,留给文字的地方是比较狭小的。在这种狭小的地方,安排笔画如此多的四个字,实属不易。篆刻上采用九叠篆已经很不容易,铸造九叠篆的钱币就更不容易。而且,还有比皇宋通宝九叠篆更复杂的钱币。由此可见,北宋时期高超的铸钱工艺水平。
此钱币表面可清晰识读其面文“皇宋通宝”四字,光背直读。书体乃为隶书,笔划清晰,布局协调,字形大小适中,笔划横直竖立,整体书相甚见端庄。其次,观铸识体。不难看出,皇宋通宝铸制规整,厚薄适中,穿口较广,小平形制。深竣清晰,鼓凸自然有度,可谓开门见山之品,皇宋通宝发行至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皇宋通宝代表着一个朝代的经济,蕴藏着当朝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收藏纪念价值,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存世量不多且不可再生,具有历史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