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绍兴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于近日出版。绍兴市社科联主席王静静在浙东运河(绍兴段)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交流活动上介绍丛书情况。现将讲话内容刊发,以飨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静静主席发言现场

《浙东运河文化研究》

系列丛书介绍

王静静

绍兴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于近日出版,下面我从研究概况和成果特点两方面简要介绍一下丛书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号“文化纵横”和浙江日报介绍丛书

一、研究概况

《浙东运河文化研究》是十四五期间绍兴文化研究工程的重大项目之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绍兴运河文化园时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

在几代绍兴学人的共同努力下,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学术氛围。我们从2021年开始谋划这套丛书,丛书的研究编著以鉴湖研究会作为主要学术平台,注重加强高校专家与民间学者的融合联动。同时通过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社科网广发“英雄帖”,面向全国邀约到了高水平的运河文化专家参与课题组,如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中国水利报社原副总编辑张卫东几十年来对浙东水利、运河文化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张环宙早在15年前就是《中国运河开发史》的主要撰写者,从书主编之一邱志荣更是从事大运河遗产保护和运河文化研究工作长达 40 余年。

在丛书创作过程中,我们严把学术质量,严抓过程管理,邀请专家充分参与课题框架论证,按季度召开课题推进会,定期组织中期评审会。课题组十分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证相结合,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同时还编制地图、拍摄照片,在此基础上开展分析比较、实证研究。正是得益于多位作者在这一领域和相关学科的长期研究和深厚积累,从开题到定稿仅用了两年时间,丛书于2023年年底定稿,经过浙江大学出版社大半年来的精心编审,于今年10月正式出版问世。

二、成果特点

《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共十部,约450万字,由中共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原会长周魁一分别作序,谭徐明、邱志荣任主编,主要体现了三个显著特点。

“丛书”是第一部系统性研究浙东运河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从书包含的《浙东运河简史》《浙东运河工程文化遗存》《浙东运河民俗风情》等十个选题全面涵盖了运河史、文化遗产、运河生态廊道、名人行迹、文学诗歌、名城名镇、民俗民风、传统产业等方面内容,既独立成题,又相辅相成,生动展现了浙东运河水利水运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充分反映了浙东运河博大精深的总体面貌和历史底蕴。丛书不仅是浙东运河第一部集成式学术著作,也是帮助人们认识浙东运河历史文化的普及读本,更是深化学术研究、开展对外交流的重要基础文献。

“丛书”是绍兴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中首部问世的学术成果。文化研究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实施的,并由他亲自为成果文库作序。近年来,绍兴始终牢记总书记对绍兴文化工作重要指示批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率先实施文化研究工程。在市委常委宣传部丁如兴部长的直接推动和指导下,我们把《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作为“十四五”期间绍兴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批实施项目并成为首部问世的学术成果,为系统梳理绍兴历史文脉、深入挖掘绍兴文化底蕴作出了有益探索,也为绍兴文化研究工程的持续开展开了好头。

“丛书”为丰富我国运河文化学术建设贡献了最新成果。丛书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通过近年来对史料的多视角挖掘解读,以及文化遗存的最新发现,弥补了浙东运河历史文化的诸多细节,将浙东运河的独特性和历史地位及其与中国历史、与中国大运河的相关性更为生动地呈现出来,实现了对既往研究体系的升级和超越。课题组在写作过程中在线上同步推送相关原创文章100余篇,多为“人民日报·人民号”等重要媒体转发,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与社会反响;课题组还利用丛书研究成果积极为浙东运河园建设和浙东运河博物馆布展提供学术资料,体现了学术为本与经世致用的完美融合。

“千古浙东大运河,至今千里泛清波”。我们将按照总书记“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的指示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浙东运河文化研究,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创造新时代运河文化新的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运河传播”“水利史研究”“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出版社”等

多家单位转发介绍丛书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程 丹

审核:戴秀丽

总期:7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