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萨切夫插图版本(1977年)

最近,按顺序,逐一介绍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中的插图,至目前为止,共介绍了四位苏联画家。

这些画家,国内书刊与网络媒体上介绍甚少,包括最为知名的列兹尼琴科版插图,国内的媒体上也少有介绍。

目前,我们介绍的这四位苏联画家分别是:

1、 列兹尼琴科;

2、 基布里克;

3、 布罗茨基;

4、利亚明。

5 、米纳耶夫

这五位画家,不过是参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创作的画家中的很小一部分。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博物馆统计,共有33位画家,绘制了小说插图。

近日听闻“文心一言”功能颇为强大,笔者便向其询问了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有哪一些”的问题。

答案很快就显示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其插图版本众多,各具特色。以下是对该书一些主要插图版本的归纳:

一、列兹尼琴科版插图
特点:列兹尼琴科版插图以其细腻、饱满与丰润的画风著称,人物造型生动,场景描绘逼真,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代表作品:保尔与冬妮娅钓鱼的场景,构图经典,令人过目不忘。
历史地位:该版本插图在中国读者中最为熟悉,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利亚明版插图
画家背景:利亚明是苏联著名的插画家,擅长于表现十月革命、内战和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的绘画题材。
插图特点:利亚明的插图线条娴熟,构图丰满,采用了线描为基调的绘画
手法,全景式的画面完整地展现了小说中的内在张力。
代表作品:保尔与押送的军人扭打在一起的场景,以及保尔送别战友、思考生命意义的画面等。

三、布罗茨基版插图
画家背景:布罗茨基是苏联艺术家、书籍插画家、建筑师、雕塑家和诗人,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个人风格。
插图特点:布罗茨基的插图以黑白对比为主,画面充满了激情,具有沉重而凝重的氛围。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陌生感冲击,与苏联后期的风尚带有同步的对应性。
代表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的系列插图,在现今的俄罗斯很受欢迎。

四、基布里克版插图
画家背景:基布里克是苏联著名的版画家,苏联美术院院士、苏联人民画家。
插图特点:基布里克的插图风格偏生硬、粗糙、枯瘦,人物造型偏柔弱,但在动感的捕捉上有其独到之处。他的插图作品数量丰富,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了大约十幅插图。
代表作品:保尔冲锋、朱赫来授拳、保尔夺枪救人等场景。

综上所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版本众多,每一版本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这些插图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视觉呈现,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体验和想象空间。

文中提到的四位画家,正是笔者前一段时期介绍的四位苏联画家,其中的画家背景与插图特点,都是从笔者文中归纳罗列而出的,不过,可以看出,“文心一言”的提炼、归纳能力相当强大,把原文的散装的语句,浓缩成精到的提纲挈领的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种版本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由此我们知道,“文心一言”的一些幕后秘密,它是在掌握了“大数据”基础上,才能有问必答,而“某家”为什么不惜投入重金,扶持“某家号”的拓展与布局,也正是为了更好的资源搜集与储备。

“文心一言”调用资料的速度相当快捷,笔者在不到十天时间内,相继介绍了四位苏联画家,便被“文心一言”融会贯通,全部吸收,作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作者有谁的答案。

如果笔者没有写这个文章,估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作者的答案,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有33种,今天就继续来介绍这本小说的苏联画家所绘的插图。下一次,再问“文心一言”同样的问题,它会把本文里的这位画家也收进答案的。

这位画家,是1977年苏联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作者,笔者查了一下,这位画家,也是国内的自媒体少见的曾经介绍过的一位画家。不过,目前国内网络上能够看到他创作的十幅作品,笔者从俄罗斯网站上,找到了十一幅作品,因此,这位画家,值得我们认真而仔细地认识一下。

这位画家的俄文名字为:Усачёв 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用翻译软件翻译一下,对应的中文名字是:乌萨切夫·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下面我们用“乌萨切夫”称呼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萨切夫作品

这位画家出生于1934年。

他是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艺术学院毕业生,因为有这一份专业学习的经历,所以在他的创作履历里有二十余部电影的创作业绩,他在片中承担的职责,是与他的求学经历相匹合的美术指导工作。

他参拍的首部电影是1964年的《魔法口香糖》,在这部影片里,他名列三位美工的最末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在《我们,俄罗斯人民》中担任首席美工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在《白天的星星》任美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电影中担任美工工作,一直持续到1989年苏联解体前夕,这一年他还有电影作品问世。数了一下,大致有二十部电影。

笔者将他的电影列表截图如下,供大家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崩塌了,他的电影事业,也就划上了句号。此时他不过56岁左右,正值人生的壮年,可见,苏联解体对电影事业是一场灭顶之灾。

在从事电影美工的同时,他还从事书籍插图、装饰工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77版插图。

他的画作,带有木刻风格,构图上,融入了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技巧,将不同时间与空间中的场景,拼贴在同一幅画上。

在他的插图中,前景是主体人物,背景则是时代的群像与现实的场景,两个场景超现实地叠印在一起,似乎在图说着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个人与环境的内在冲突,从而使背景与前景相呼应,喻示着时间流程里个人与时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关联。

下面,我们看看画家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绘的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是保尔的打工图景,前景上是保尔工作的场面,下方拼贴出来的是他工作的场所,后景上的神甫交代了保尔之所以打工的原因。一幅画面上,融含了多层的故事脉线,整个画面交织了多重的时间与空间,无形中给画面增加了厚重的多维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景主体人物与后景的二重图形叠印在一起,反映着大时代之下的个体行为,受制于时代的潮流与裹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赫来与保尔在进行思想交流,我们注意到画面中的人物显得凝重而呆滞,不见了早期同题材美术作品的乐观精神。而背景上的革命洪流,则起到衬托作用,反衬着保尔的思想深化,是在时代的奔涌的潮汛中激起的一段个体的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景上体现了保尔家乡的特点——火车交互枢纽。后景表现了这里发生的参军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景上是保尔与母亲相见的场面,而背景上的两组图像,则是保尔前景相逢之前的一段经历,包括他策马挥刀迎战敌人的场景,以及他在医院里肉体受到重创的人生低谷期,整个画页把三个并非同时发生的空间场景组接在一起,形成一组电影镜头式的内链结构,延伸了画面的内在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面表现的是卫戍司令利特克被杀的场面,小说里写道:“他坐在靠椅上,头贴着桌子,满头鲜血”。前景上则是执行剿匪任务的军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保尔参加筑路时的一幅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所画内容,不是保尔与丽达,而是保尔与安娜。那天晚上,保尔与安娜开会回来,遇到了一帮歹徒,当时所在的位置,就在火车站的拱道边上,拱道上还有火车开过,右边的小屋子,就是歹徒作案的破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表现保尔在边境地区听闻当地人为地界发生械斗,他骑马奔到现场,开枪阻止斗殴的厮杀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萨切夫绘制的插图,没有重复过去我们熟知的保尔与冬妮娅、保尔与丽达之间的情节翻炒,而是重新选择了别的插图忽略的部分,进行了图像演绎,从而使他的这套插图,带给我们一种新鲜感。

乌萨切夫共为 150 多本书绘制插图,除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外,他还为肖洛霍夫的《顿河故事》绘制了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肖氏的这本早期小说中,乌萨切夫也是用黑白色调的强烈对比,揭示出小说中强烈的内在对立意旨,把肖洛霍夫小说里的那种绝决的悲凉,体现得一览无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顿河故事》插图

乌萨切夫至今年已经90岁,尚健在。

笔者注意一下,国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封面,就有乌萨切夫绘画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萨切夫的这种对小说的提炼与抽象演绎,在我们熟悉了小说的情节脉动与通俗意象之后,能够帮助我们感受小说里的哲学意味与人性本真,从而超越了纯粹的现实主义展现事实的简单叙事,提醒我们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单一的表象背后,还有着另外的复杂的生活底蕴与社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