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晨雨 李云胜

说起合肥娄家,得要追溯到唐朝,当时的宰相娄师德乃合肥娄氏先祖。据史料记载,娄师德二十岁考中进士,后以文官应募从军,立下战功,62岁时回朝,次年当上宰相,后因征讨吐蕃失败被贬,67岁时再度拜相,于两年后病逝。娄师德除了“有文武才”(武则天语)外,尤以“宽容”之美德名垂千古,“唾面自干”的典故即出自娄师德!

寥寥数字不足以概括娄师德的一生,但合肥娄家的传奇历史确是从这一位先人开始谱写,沧海桑田。

一、东门的“娄半街”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朝初年,中央政府精心组织策划了一次大移民——瓦屑坝移民,在当时,由于制度的原因,实行“多丁抽一,分家迁徙”的政策,并带有某种强制性。

娄家人正是通过此次移民,从瓦屑坝出发,辗转句容来到了合肥。当时的瓦屑坝是一个港口,而句容也靠近长江,选择这条路线的原因也是出于当时的水路相对发达的考量。

那时的合肥,娄家的生意做得很好,东大街(今淮河路步行街东入口至逍遥津路)南北两边均是娄家的地盘,排列着娄氏各类商行,因此被称作“娄半街”。

可以说,从清末开始至抗战前,娄氏商业一直处于全盛时期。据合肥娄氏宗谱(宽容堂)记载:“娄恒丰南北货行”当时已和美商、法商洋行做外贸生意,还创设了各类皮货行,娄家人还在合肥县商会里担任董事。

我们都知道,合肥的名门望族有“龚张李段”之称,其中龚家位居榜首,而娄家历代后人均与龚家有着姻缘之联,另有娄家女儿嫁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卫立煌将军的长子为妻......可见当时娄家在合肥也已声名显赫。

今年已经62岁的娄彦天讲述起以前的时光依旧是那么神采奕奕。他听他母亲说过,那时候“娄恒兴杂货行“、”婁氏米行”位于东门口,靠近水运码头,运货很方便,地理位置很好,雇佣了四五十个人。

可是,日本人来了之后,娄家人被迫逃难,躲在三河镇上,几年后才回来合肥,可恨的是自己家的房子都被日本鬼子飞机炸了。

好在他的外公还有几个四合院可以住,后来,把其中几个四合院翻建成门面,做了生意。

1955年,娄彦天的父亲把门面贡献了出来,同时贡献的还有“娄宏兴杂货行”等。他告诉我们:“我正好在这个时候出生,所以我父亲还给我起了个别名,叫娄献天,来纪念这个事。'天'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寓意很好的!”

娄良强还说起当年奶奶带他去收地租费的往事:“那时候啊,娄家在明教寺后面还有地,房子呢,谁修谁住,但我们要收点地租钱,东家收一块,西家收一块五,实在拿不出钱的就逮只鸡几个鸡蛋抵钱也是可以的。”

就这样,娄家一直繁盛至抗战前。1938年5月12日,日本开始攻打合肥,在此之前的半个月,一直对合肥实施轰炸,14日,合肥沦陷。

那时,被炸的最厉害的就是“娄半街”那块,据“娄恒丰南北货行”后人娄黎明回忆,她爷爷曾经告诉她:那时候家里人都躲进了防空洞,虽然人没事,但商店炸没了。整个东门娄家损失惨重,娄家人四处躲藏,抗战后虽有一些娄姓回到东门恢复商业,但元气已伤,再没有了强盛时期的繁荣。

二、“横街”的娄氏人家

合肥的娄家很庞大,以前还有一部分人住在“横街”,即今天从省博物馆到三孝口天桥这一极其短小的一段。然而,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段路,却有着太多的历史痕迹:清朝时的县衙、民国时期的县政府、原来的西市区政府,都曾坐落在这一片。因这一段曾独自成街,故被称作 “横街”并一直沿用,但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由来。

1955年2月19日,当时的合肥市政府发布公告,对城区各重要道路重新命名,德胜门(今环城路与金寨路交口)至后大街(今安庆路)路段,被正式命名为金寨路,将横街、德胜街、合(肥)安(庆)公路,扩建成了合肥城内南北向的主要干道。

住在横街的有五六家娄姓人,且基本上都是靠街东边。除了留一些够给自家人居住的屋子外,其余房子都租给了外姓人,或开旅馆,或开裁缝店。

聊到横街,70岁的娄彦龙清楚地记着那是一条很窄的马路:“大卡车经过的时候,两边房屋的瓦片都能碰到。”

据他回忆,他们一直住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横街拆迁才搬走。

三、“万年埠”与宽容堂

娄家还有一个分支位于万年埠(今滨湖万达文旅城所在位置),那里住着近半个村的娄家人,而今扩展到了近千人。

以前,住在合肥城里的娄姓和万年埠娄姓偶尔相遇,得知同姓都很亲切,因各自的辈分传承相同,推测应为同一祖先,由于长期没有联系,一直不敢相认。

去年五月,合肥娄姓得知巢湖司集一支娄姓在续修家谱,立即赶赴当地,居然发现了仅存的两部“合肥娄氏宽容宗谱”,并且在谱上找到了自己的祖先!这才证实,万年埠娄姓和合肥城区的娄姓都是合肥娄氏迁始祖“義公”的后代。根据宗谱记载的娄氏祖先坟图,可以推断,万年埠娄氏大约是200年前左右迁居该地的。

负责这次修谱工作的娄尔玉说:“从合肥城区的四牌楼到当年的万年埠,大约有20多公里,现在因交通便捷,从市区到滨湖万达文旅城感觉非常近。但是以前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都是步行到合肥城区,左转右拐的,感觉好远!”。

根据族谱记载,当时的祖先十三世娄楷公家“所置房屋良田无数”。而当时合肥的明教寺、万寿寺、白鹤观等都有娄楷公的捐赠,其因乐善好施被合肥人亲切地称为“娄善人”。

之后,娄楷公在当时不知因何原因弃万贯家产而不顾,携全家避难于万年埠藏身落户。时隔不久,又携长、次子避难于淮北偏僻之地,怀远乡下躲避大难。留下三子后裔在万年埠,繁衍至今。

我们在《娄氏祖谱》中还发现:老城区曾经还有座“娄氏宗祠”,地址位于今天的长江中路与九狮桥街交叉口的西北角,东临长江剧院,北临长江中路。

娄家有迹可考的历史跨越千年,其合肥始祖距今也有600多年。

新发现的合肥《娄氏宗谱》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修纂,此时正逢娄家全盛时期,家族人整理祠堂并四处寻找宗亲组织修谱。此谱共八卷本。因年代久远,木刻印刷、宣纸线装的家谱早已泛黄,边角也有缺损,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一个系着红丝绸的檀木盒中。

娄彦辉说:祠堂的堂号 “宽容堂”是以先祖娄师德为榜样,遵照祖训:知足常乐,能忍则安。要求家族后人待人宽厚包容。

《娄氏宗谱》记录了娄家近千年的家族情感记忆,积淀着娄家近千年的家族文化。

娄氏子孙俊才辈出,据《娄氏宗谱》记载:过往600年间,合肥娄氏先人中就有10位担任过五品以上官衔;出过38位太学生(相当于如今的大学生),当时合肥城唯一一个就读于燕京大学的女大学生娄景芝,便是合肥娄氏女流之辈。而如今,合肥娄氏宗亲分布在中国大陆、港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有政府官员、企业家、艺术家、教授、律师、少将、博士、硕士等。

自去年5月找到《娄氏宗谱》后,合肥的娄氏族人开始了续修家谱的工作,以完成多年来的心愿。据娄氏修谱编委会人员介绍,本次续修宗谱发起人娄尔宏功不可没,被娄氏宗亲一致推举为合肥《娄氏宗谱》续修谱理事会会长。

娄家人正如娄良鸿先生为续家谱写道:“娄氏子孙不忘家族之宽容理念,有国才有家,为人民为家族作出力所能及的奉献。前赴后继将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谱文化延续后代。”

庐州城里曾经的娄姓望族,他们的子孙后代大部分依然在这里繁衍生息,继续传承着他们的祖先遗训:“宽容之德”!

他们是古城里的“娄半街”,却也不仅仅只是“古城”里的“娄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