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按图片扫码预约开启周际洞见↓
整理旧文件的时候翻到了这张六年前随手画的图。回忆了好一会,才想起来我为什么画这张图——当时在和学生们讲「学这些看起来没用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
可我现在认为,当时的我还是没找准问题的关键——大家其实都不傻,在面对能称得上经典,却又看不出实际世俗之用的知识时,脑海里多多少少都会浮现出类似这张图片的图景。
一言以蔽之:人类对知识的确存在敬畏,遇见自己参不透的道理时,第一时间都会觉得是自己愚钝。
尤其是如果一个人能健健康康活到二十五岁,必然在某些方面真真切切地经历过图中从红圈到蓝圈的认知升级过程。有没有我画这张图、讲解这些过程,这种人生体验都不会缺席。
只是我身在知识工作者的局中,天然低估了大家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用「反智的狂妄」来制造某种敌对气氛。
而现在我会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所有人,我是说「所有人」,都会极其向往那些深邃奥秘的知识。
所有人都曾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憧憬着自己坐在古堡的顶层阁楼,望漫天星河,啜饮着葡萄美酒,思索存在主义命题(或者是类似的场景,取决于你喜欢的是英剧美剧日剧还是华语剧……)。
而唯一能让一个人变得愤世嫉俗,用最犬儒的方式去对经典知识嗤之以鼻的动因,大概率是因为处境的困苦,激活了心理防御机制。
十八岁之后,我就开始被各种理想主义的天之骄子所包围。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热血青年大多都在某个时刻,拗不过中国社会浓郁的世俗气场,丢盔卸甲缴械投降。
如下的言论我听过至少不下百遍:「自从放下吊着的那种傲气与姿态,开始专心搞钱之后,我的生活变得自律又充实。」
听到这些我其实仍会错愕。因为于我而言,我甚至不知道「搞钱」和「理想」是彼此互斥的存在。
然后我就联想到《亲爱的小孩》里男主角肖路——血淋淋地展示了一个典型中国男性的典型借口——「我很忙,忙还不是为了养家。为了家人,忙得什么家务都顾不上,且这是正义的。」
而我作为还算相当忙碌的小微民企老板,明确地知道每天二十四小时根本就是用不完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混」掉了。我迄今还没有真正见过有谁除了吃喝睡,其余时间都能够完全用在「高效工作」上。
真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每天真正能高效工作的时间,不会超过四个小时。除掉吃喝睡之外,一个成年人每天「装模作样」忙碌的时间只要不超过十个小时,就已经击败了全国 99% 的用户了。
算笔中国人常规状态的简单的账——吃喝睡 10 小时,磨洋工当混子 10+ 小时,真正做点有意义的事 ≤4 小时。
但是、然而、可是,人们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混子」这件事。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很多人都在跟那磨洋工之外的三四个小时较劲。
于是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幕——搞钱和理想必须对立,挣钱养家与陪伴家人必须对立——就算对立到整个人都处于极度焦虑和精神亚健康的状态,磨洋工的十个小时是决计要保质保量的。
之前无意间听到公司老同事在培训新同事的时候说:「每天认真工作三四个小时就够了,其他的时间要用来思考」,我竟然莫名感到遇见了知音。
是的,我认为一周四十小时的工作时间,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来说是不合理的。我们真的应该更加诚实地面对自己——
每天工作四小时,绝对不磨洋工,要像生命中最后四小时一样拼尽全力去履行自己的工作契约。然后剩下的时间,全都用在毫无愧疚地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去陪伴最值得的人、去实现那些心底最狂野的愿望。
写到这里,再看看这张六年前的随手草图,突然觉得我可能无意间画出了一种自己当时也没有想到的涵义。
如果「时间根本用不完」,如果时间应该花在「毫无愧疚地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去陪伴最值得的人、去实现那些心底最狂野的愿望」上,那么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
我们究竟花费了多大比重的生命在「追求活得明白」这件事上?
为了能大致估算结果,我把自己做的所有关于「追求活得明白」的事情分成几类:
获取「信息生肉」:刷感兴趣的信息(视频、文章、剧、即刻、推);
获取「信息厨具」:读大部头书、听系统性强的课程;
获取「厨师秘籍」: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
获取「神厨心境」:游历、走街串巷、漫步山野间;
提升「厨房格调」:添置/升级非生活必需品(买一架设计感十足的落地读书灯);
这样算下来,我生命时长的约四分之一、所有生活开销的近七成,都花在了这几个方面上;并且这些投入一直在持续稳定增长。
我绝对不是孤例。我相信至少一直在孤阅学习的你们大概率也是类似的情况:
在「追求活得明白」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的比例开始/已经超过了「追求活得下去」和「追求活得有面子」。
朴素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流通中的货币大体上与流通中的商品相匹配。市场上如果突然有一百万人爱上了文化沙龙聚会,那么社会上就会随之出现一大堆生产需求:
供一百万人惬意休息的沙发、至少一千万本新书、每天一百万杯咖啡、十万个比较专业的文化沙龙主持人、五百万平方米精心设计的沙龙空间。
咖啡馆老板们开始举债,银行印钱,钞票流向木工厂、陶瓷厂、咖啡豆农庄……一个小小的文艺气息十足的经济生态圈就这样从虚构变成了现实。
人类整体匮乏时,时间和金钱都花在温饱上(种地、放羊、纺织、盖房……);人类整体发达时,时间和金钱都花在赌博上(股市、债市、房市、期货……);
而当人类吃到经济寒冬的瘪时,时间和金钱就都花在「活得明白」上:读书、交流、小资、修为……
世界的诡异与险恶总是会导致两个结果:「让人穷怕」或「让人富怕」——不管是哪一种,人们最终还是要收起骄纵的心态,放弃贪得无厌的执念,珍惜所剩无几的时光,求个「朝闻道夕死可矣」。
正如同所有乱世都伴随着思想界的百家争鸣,所有经济衰退都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兴旺发达,人类又一次来到熟悉的十字路口:
如果仔细观察,你将会在未来数年,看到无数人开始饥不择食地学习与交流。
随着三年大疫闹剧的终结与被遗忘,必然会有数以千万计的诚惶诚恐的人,终于放下过于世俗的执念,向内走向咖啡馆与沙龙,向外踏上大千世界的探索,共同追求「活得明白」的答案。
我们历史学专业的人,通常把这一幕称为「文艺复兴」。
极简日程表
往期课程开放目录
惊奇智库 · 24 年秋季
【报 名 通 道】
*虚拟产品,一经开通,概不退换
本文整理自|船长惊奇短信
编辑 排版|雅婷
诸位孤独的阅读者们,大家好。
由于公众号推送规则的调整,很多读者可能无法及时,甚至难以再看到孤阅的推文了。对此我们非常遗憾。
如果你还愿意继续和孤阅保持联系,希望能将孤独的阅读者公众号设为星标,或者时常点开推送、在看、留言、转发等等。
谢谢你来,希望我们能一直敢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