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之美看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

城市绿肺为市民带来舒适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青海省西宁市,其城市之心镶嵌着一片生态绿洲——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自2013年12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以来,这片湿地历经五年精心打造,于2018年正式荣膺国家级湿地公园称号,总面积508.7公顷,是青海省会城市中独有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西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这里,湟水河与北川河穿城而过,39.1公里与10.8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河流湿地与人工湿地交织成一幅高原湿地画卷。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北川湿地三大片区各具特色,共同构筑起西宁的绿色屏障,为市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绿色福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湿地公园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方位提升湿地保护治理水平。通过实施一系列湿地修复工程,湿地面积从241.41公顷增长至329公顷,湿地率提升至64.67%。水生植物、林下耐阴植物的科学配置,进一步丰富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使得野生植物种类增至146种,野生脊椎动物种类达到187种,鸟类更是从19种激增到152种,成为众多候鸟迁徙和野生动物栖息的理想之地。

科普教育是湿地公园的另一大亮点。这里建成了全省首家湿地科普馆,5所湿地学校与湿地课堂,形成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教活动,普及生态科学知识,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自然教育在这里生根发芽,4万多人次受益,湿地公园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海省科研科普基地”等荣誉,成为面向大众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监测方面,湿地公园与高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开展湿地生态因子数据抓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监测结果显示,湿地水体净化效果良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20年的6.18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6.45亿元。这些数据不仅见证了湿地生态的改善,也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湿地保护的同时,湿地公园还注重与多部门的联动协作,形成合力。通过严格的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湿地日常巡护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此外,湿地公园还积极探索生态与民生的共赢之路,依托湿地特色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生态体验等项目,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优势。

未来,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将继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治理修复,坚持科学利用,深化公众参与。通过构建政府投入为主、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加大湿地保护修复投入;依托湿地资源,开展符合保护要求的生态旅游项目,释放高原湿地生态红利;弘扬湿地保护理念,挖掘湿地历史文化内涵,讲好“河与城”“山与水”“人与湿地”的故事,营造全社会共同呵护湿地的生态意识。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包拓业

编辑:孔令磊 责编:谢青玉 监制:马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