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保存延续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清西陵景区:打造充满文化故事的旅游目的地

保定日报记者 周亚梅 葛淑霞

王辛于

“您吉祥!给您请安!”国庆假期期间,在清西陵景区,随处可见身着传统服饰的导游、检售票、咨询等旅游服务人员跟游客互动;景区之内不时偶遇“清西陵四大巡捕”“铜锣开道差役巡逻”——清西陵景区开启的热情宠客服务,仿若大型的实景演出,让游客们经历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庆节期间,泰陵广场上游客络绎不绝。赵骏 摄

清西陵景区以文化为魂走文旅融合之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目的地。刚刚结束的十一假期,景区内永福寺福文化主题园举办走福路、拍福照、集福印、喝福水、拓福字,奉旨接福集盖印章活动,特别是五福拓印,游客既可体验拓印非遗技艺,也可将福带回家,非常火爆。清西陵景区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文旅融合的路上越走越开阔,并且大胆试水潮玩,致力于让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更多地融入百姓生活,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庆节期间,泰陵广场《祝捷大典》

演出现场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赵骏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如何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呢?我们围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加强清西陵保护传承工作,努力提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清西陵的知名度、美誉度。”清西陵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杜阳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现今保存最完好、品种最齐全的清代帝王陵墓群,位于易县永宁山下易水河畔的清西陵,严格按照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建设,目前拥有14座陵寝,包括清陵中唯一的阿哥园寝,以及清朝陵寝中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皇家御用寺庙永福寺,清代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谒陵行宫等。陵区内外16000株古松柏,是华北最大的人工古松林,有“西陵松海”“天然氧吧”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易县清西陵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时刻牢记文物安全是红线、底线、生命线,一方面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存、延续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管委会共在保护区落地落实文保工程项目55个、资金4.96亿元;“十四五”谋划上报项目21个,资金1.21亿元,目前已批复项目15个,已完工项目4个。另一方面,管委会狠抓文物安全,不断创新“人防+技防+物防+犬防+群防”保护措施,构建严密的文物安全工作体系。引进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每两个小时可对方圆5公里范围进行巡视,改变了过去只有人工巡视的单一模式,形成了天地一体交叉互补的立体防护网络,科技赋能使文物古建古树安全更有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阳告诉记者,文化遗产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必须深化文史研究,提高专业素养,加强文物考古研究和阐释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此,他们积极对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组织研究人员参加清史学术研讨会,启动了《皇陵绝唱——清崇陵》书稿撰写,《清西陵三百年》已经成稿,即将出版;组织实施了《清代十二帝后展》《清西陵著名历史人物事迹展》等五个专题展,激活了文物的时代价值和当代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清西陵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易县将狼牙山、易水湖、太行水镇等景点串珠成线,倾力发展人文山水红色旅游,并将其打造成为兴县富民的重要产业。今年以来,易县清西陵管委会先后承办了“恋乡·骑行保定”探寻最美乡村、易县半程马拉松、百万大学生夜探清西陵、保定太行步道易县段精品线路清西陵松林古道徒步大会等活动,系列文旅体育活动引来了人流,汇聚起客流,也火爆了清西陵附近乡镇的农家乐、满族及回族餐饮和土特产卖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目前,易县清西陵景区正在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和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慕陵日晷、昌西陵回音壁同易水砚、满族结绳技艺等串联起来,积极探索研学实践模式,谋划建设我国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研学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以文化为魂,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文化旅拍、AR眼镜体验、新景点开放、福文化的挖掘整理落地转化等一系列新内容将不断呈现。眼下我们正努力备战春节假期,争取给游客更多文化体验。”杜阳说。

文章转自:《保定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