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金子贵!

这不,早在2015年时,巴基斯坦就将瓜达尔港以43年的租期给中国,这可引得周边不少国家心生妒忌。

此后,中国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修建工程更是耗时长达14年之久。

然而,有人便质疑:14年的付出,换来43年的使用权,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美国想“一箭双雕”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大国开始对瓜达尔港虎视眈眈。

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纷纷想在这里分一杯羹,争夺这个战略要地的控制权。

它们或是提出投资建港的计划,或是寻求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

当时,美巴关系尚算融洽。美国希望借助巴基斯坦的地理优势,修建一条从土库曼斯坦到阿拉伯海的石油管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管线,将为美国开辟一条直达中东腹地的能源通道,大大减少其对海上运输的依赖。

但美国的野心,显然触动了俄罗斯的利益。作为前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一直将中亚视为自己的“后院”。

它斥巨资购买了土库曼斯坦大部分的石油开采权,将美国的石油管线计划扼杀在了摇篮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美国并未就此罢休。他将目光投向了巴基斯坦西南部的一个小渔村——瓜达尔。

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更处于连接中东、南亚、中亚的战略要冲。

如果能够控制这个港口,美国不仅可以获得一个新的军事基地,更可以为其中东能源战略提供一个理想的支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美国暗中推动巴基斯坦政府与其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

根据协议,巴基斯坦将瓜达尔港的开发权交予美方,并赋予其武装保护的权力。

美国的如意算盘似乎就要打响,一个美式的“海湾明珠”即将在印度洋上崛起。

然而,美国低估了巴基斯坦人民的觉醒。消息一经泄露,立即在巴基斯坦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众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出卖国家利益。

而巴基斯坦军方,这个国家真正的掌权者,也对美国的意图充满戒备。

在军方和民众的双重压力下,巴政府不得不终止了与美国的协议。

美国的瓜达尔港之梦,就此破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去美国这个“金主”后,巴基斯坦政府顿时陷入了困境。

他们心知瓜达尔港的价值,但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来独立开发。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际,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应巴基斯坦的邀请,中国正式参与瓜达尔港的建设。

从此,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就与这个东方大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的帮助下,瓜达尔港开始了一场惊人的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年风雨兼程

2001年,当中国建设者第一次踏上瓜达尔的土地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芜之地。

这里气候恶劣,酷热难耐,夏季气温高达50摄氏度。

狂风夹杂着沙尘,肆无忌惮地吹打着大地,极其低。

而当地的基础设施更是几乎为零,没有水电供应,没有通讯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中国建设者没有退缩,而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迎难而上。

他们深知,这个项目对于中巴两国的意义重大,容不得半点懈怠。

于是,他们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酷热,成了他们最大的敌人。为了避开高温,工人们常常在夜间施工。

但即便如此,烈日下的作业也是家常便饭。

工人们头顶烈日,身穿厚重的工作服,在钢筋水泥中挥汗如雨。

有时,大家累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地躺下,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狂风和沙尘,也常常突如其来。它们夹杂着砂砾,吹得人睁不开眼,呼吸困难。

但工人们却丝毫不敢松懈。他们戴上口罩和护目镜,顶着风沙继续作业。

有时,狂风刮得太厉害,吊车都无法作业,大家就集体停工,清理被风沙掩埋的机器和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人疼的,是时不时冒出来捣乱的恐怖分子。

他们藏匿在暗处,伺机破坏工程,袭击工人。每到这时,工地就会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工人们穿上防弹衣,手持武器,与巴基斯坦军警并肩作战。

这种时刻,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自己不仅是一名建设者,更是一名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年风雨兼程,瓜达尔港终于完成了这个“世纪工程”。

码头、航道、港池,一座现代化的深水港拔地而起。

当地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们说,中国人不仅带来了现代化的港口,更带来了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瓜达尔港的蜕变之路

瓜达尔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的小渔村,曾经鲜为人知。

但自从中国和巴基斯坦携手合作,在这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深水港口后,瓜达尔就开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这一切,都要从瓜达尔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瓜达尔港坐落在阿拉伯海北部的马克兰海岸,距离世界最繁忙的石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仅有40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石油走廊”的咽喉要地。

每天,数以百计的油轮从这里穿行而过,运载着中东地区源源不断的石油资源

而瓜达尔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条“石油走廊”上,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瓜达尔港还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

这条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旨在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与巴基斯坦和中东地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而瓜达尔港,则是这条走廊的门户和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不仅可以为中国提供一条直达印度洋的出海通道,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还可以成为中国进入中东和非洲市场的跳板。

可以说,瓜达尔港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瓜达尔港的开发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1958年,当巴基斯坦从阿曼手中收回这片土地时,瓜达尔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

这里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村民们的生活,主要依靠海边的渔业和贸易为生。

那时的瓜达尔,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战略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启“兴奋剂”模式

2016年11月,当瓜达尔港正式开港时,世界见证了中巴友谊的又一个里程碑。

根据协议,中国将运营瓜达尔港43年,并获得91%的港口业务收益。

43年后,这个现代化的港口,将无偿移交给巴基斯坦。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瓜达尔港投入巨资,却只能运营43年,是不是太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们可能忽略了一点:瓜达尔港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意义,远不止那一点收益。

对中国而言,瓜达尔港的运营,为能源进口开辟了一条新通道,有效降低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打开了一扇大门。

而对巴基斯坦而言,瓜达尔港就像一颗“兴奋剂”,给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心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量中资企业在此投资兴业,机械的轰鸣声,建筑的起重机,到处都是一派繁荣景象。

据统计,瓜达尔港的建设,为当地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许多人实现了从渔民到工人的转变。

巴基斯坦政府更是雄心勃勃,他们计划把瓜达尔打造成“巴基斯坦的深圳”。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个繁荣的经济特区,一个通往世界的窗口,这是他们对瓜达尔的美好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瓜达尔港,已经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蜕变为地区贸易的新兴港口。

码头上,巨大的起重机昼夜不停地运转;港池里,各种货船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

放眼未来,瓜达尔港将拥有近百个泊位,年吞吐量有望达到4亿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将成为中巴经济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连接起中国、巴基斯坦乃至整个中东、非洲、南亚的贸易往来。

更重要的是,瓜达尔港的发展,将惠及当地民众。

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人,将在这里找到工作,实现梦想。

他们的生活,将因瓜达尔港而改变,因中巴友谊而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有人说,瓜达尔港项目,是中巴友谊的结晶。但在我看来,它不仅见证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更象征着一种大国担当: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他国的繁荣进步。

所以,当有人问起瓜达尔港项目是否“吃亏”时,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这不是一笔简单的买卖,而是一盘大棋;不是单方受益,而是互利共赢。在这盘棋局中,中巴双方都是赢家,最终的受益者,是两国人民。

瓜达尔港,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正在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这个奇迹,叫做中巴友谊;这个奇迹,叫做共同发展;这个奇迹,叫做美好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瓜达尔港这棵“友谊之花”,在中巴携手培育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环球时报-2015.11.11-《巴基斯坦向中国出租瓜达尔港自贸区土地 租期43年》
2.中国记协-2015.04.28-《资深外交官:中国—南亚未来合作堪称大手笔》
3.中华网-2016.12.01-《中国将派大批军舰守卫瓜达尔港?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