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秋,毛主席在简陋的窑洞里,端坐在一张地图前沉思。这时,有人传来最新消息,“刘邓大军被敌军重兵围困大别山,陈谢兵团驰援遇阻,处境危急!”毛主席闻言眉头紧皱,立刻拿笔在地图上的大别山区圈画起来,却3次拿笔3次掉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的阴谋

毛主席一生高瞻远瞩,历经数次生死危机,主动放弃延安以后,为了能够牵制胡宗南部,坚持不肯离开陕北。有人提出调兵回陕北保卫党中央,但毛主席却不同意,认为自己做饵钓住胡宗南部,其他部队才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若率部回防则效果全无。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和少数警卫部队与胡宗南大军周旋,最危险的时候仅仅距离敌人数百米,可谓是擦肩而过。毛主席见过太多的大风大浪,即便是长征时期遭遇重兵围困,也总能在谈笑间化险为夷,指挥出四渡赤水这样的神来之笔。

如今,刘邓大军被围困在大别山区,毛主席为何如此着急?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真正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乃画龙点睛之笔,若这步棋被敌人破坏恐怕会有满盘皆输的风险;另一个是毛主席日理万机,夜不能寐,他的身体为国为民损耗过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在这一年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令我军在陕北和山东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蒋介石此举,被称为“黄河战略”,他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迫使我军被动的在华北与其展开决战。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我军在此时与敌人进行大规模战略决战,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要粉碎敌人阴谋颇具难度。

毛主席的应对之策

用毛主席的话来说,蒋介石此举就像是挥动两个大拳头,一个拳头砸向了陕北,另一个拳头砸向了山东。这样的举动虽然让我军在这两个地区压力倍增,但同时也让敌人的胸膛失去双拳的保护。

若能在此时将敌人的两个拳头拖住,再趁机向敌人胸膛投掷利刃,便可破解敌人的攻势,同时重创敌人。而且,毛主席还认为,自古以来争夺天下者,必须要占领中原。所以,延安如此重要的“革命圣地”都可以暂时放弃,但中原却是必争之地,断然不可以落入敌人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实现拖住“敌人的两个拳头”,毛主席甘愿亲自犯险,率领当中央机关与胡宗南周旋,让彭德怀率领兵力远远少于胡宗南的西北野战军与敌人缠斗。毛主席此举并未莽撞,而是为取得全国胜利走的一招险棋,既体现了对自己决策的自信,也展现出毛主席对彭德怀这位敢于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多么信任。

另外一边,华野已经在多次战役中取得成效,牵制住山东之敌的重任自然落到华野身上。华野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大量的革命根据地被破坏,华野失去了落脚之地,无论是补给还是兵员补充都出现了巨大的难题,但陈毅和粟裕却利用俘虏补充兵力,用一场场胜利实现补给,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至此,敌人的两个拳头都被拖住,下一步自然就是要向敌人的胸膛插入利刃。谁来扮演利刃的角色呢?这样的任务其实并不容易完成,说是插入敌人的胸膛,实则是插入敌人的腹地,要在没有任何根据地的情况下不断游动,即便取得胜利也难以为继,困难重重,危险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邓大军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毅然离开了经营日久的稳固根据地,向大别山区跃进。而且,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可谓是大张旗鼓,一路上催营拔寨,令蒋介石勃然大怒,迅速调集重兵围了过去,并在沿途长期进行空中扫射、投弹袭扰,令刘邓大军举步维艰。

显然,刘邓大军便是投向敌人胸膛的尖刀,他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不仅放弃了成熟的根据地,还为了实现全局的战略构思,沿途抛弃了大量的重武器,导致中野此后在攻坚战中长期处于匮乏重武器火力输出的局面。

这些事情刘邓大军如何不清楚?但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他们没有考虑自己,就真的如同一柄利刃,不顾一切,不怕牺牲的刺入了敌人腹地,挺进了大别山。在小河会议上,毛主席谈及此事时,陈赓主动请缨,“请将我部也当成一柄尖刀来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的话语豪迈,能力也确实出众,陈谢兵团长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可见陈谢兵团的作战能力。粟裕当时是我军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打了不少的神仙仗,陈赓能与他在这个时期并驾齐驱,也足以证明陈赓的实力。

因此,当陈赓主动表态以后,毛主席十分高兴,称陈赓也是一把尖刀,同样可以插入敌人的胸膛。毛主席安排陈谢兵团进军豫西,这同样是一个破釜沉舟的任务,但毛主席叮嘱陈赓,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便好,可千万不要真的砸了锅沉了船。

为国为民

同时,毛主席率领党中央向榆林进发,华野也开始主动寻求歼敌战机。蒋介石苦心筹谋的重点进攻,让毛主席谈笑间破解,如此局面令蒋介石心惊胆战,欲先拔掉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刘邓大军原本与陈谢兵团互为犄角之势,但蒋介石这次决心很大,重围刘邓大军时不忘阻击陈谢兵团,令刘邓大军陷入危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邓大军在整个战略布局中具有特别的意义,若刘邓大军真的遭遇不测,整个战略布局恐怕都要面临崩溃,因为走这一步险招,我军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若不能收获奇效,反遭敌人围歼,后果当然不堪设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有些着急了。但毛主席并非是害怕,实在是毛主席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长期劳心劳力,又时刻处于生死边缘,消耗了毛主席太多的经历。而且,陕北当时闹天灾,一直处于缺粮状态,毛主席又素来与民同甘苦,因为缺乏营养而双手浮肿,这才导致拿笔不稳。

当时,毛主席全心全意在思索刘邓大军的出路,目光紧紧盯在作战地图上。在这个时候,突然进来一人,此人是负责毛主席身体健康的医生,进来询问毛主席是否不舒服。毛主席的思路因为问话被打断,这才有些着急的大喊“我没有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之下,毛主席废寝忘食,不顾自己身体,终于想出了解救之法。陈谢兵团挺进伏牛山,刘邓大军越过淮河,彻底打破了蒋介石的布局,为后来取得全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