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t

引言

黄河上的桥,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搭的。光绪三十二年,兰州黄河铁桥的建造让全城轰动。别看现在中山桥一座安然伫立,谁能想到,在百年前,这可是黄河上的一场技术“豪赌”。

德国工程师一句“敢保固八十年”的承诺,让中国的官员们先是震惊,后是满怀期待。这座桥的建成,背后可不只是几根钢梁、几个桥墩,那是四国的技术融合、无数工人的心血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水中“豪赌”的承诺

光绪三十二年,黄河边上,一片忙碌的景象。黄河水拍打着岸边,发出哗哗的响声,工人们用大车从兰州城中运来一箱箱德国运来的建桥材料。城里的百姓都围在工地周围,指指点点,心里一阵阵发毛。

没办法,这黄河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每年涨水的时候,能翻江倒海。大家心里嘀咕:“这回他们还真敢修铁桥?往年不是好几个桥都被冲毁了吗?”就在此时,德国工程师德罗站在河边,看着奔腾的黄河水,微微一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旁边的清朝官员升允有些担心,忍不住问:“你真敢保八十年不坏?”德罗拍拍胸脯:“放心,八十年,没问题!”他这一句话,彻底让围观的工人们愣住了。说来也怪,这条河年年水涨,兰州人见多了黄河发脾气。

上次大洪水冲毁浮桥的惨状还历历在目,这次,连船都不敢用了,怎么可能建铁桥呢?然而,德国人的自信不是吹出来的,他们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沉箱法,这个“神器”正是他们敢开口保固八十年的底气所在。

其实,兰州人建桥的历史可追溯到几百年前。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徐达、冯胜率军追击元朝残余势力的时候,黄河边就搭起了浮桥。然而,那时候的桥可简单多了,基本就是几艘大船连接起来,船上铺木板,这就成了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虽然能临时应急,但遇到大洪水或结冰期,这桥就“报废”了。冬天冰封河面,春天冰消,浮桥被冲得七零八落,这已经成了常事。后来到了光绪年间,随着清廷的新政,开始鼓励洋务,修建铁桥的念头渐渐浮现出来。只是,这事儿并不容易。

光绪初年,左宗棠也曾想修桥,但洋人的报价太高,事情被搁置了下来。等到升允上任陕甘总督,他眼看着兰州城里要发展,运输是个大难题,这才下定决心:“这桥,非修不可!”

但这桥一旦决定修,问题可就来了。黄河水深流急,普通的建桥技术根本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证质量,升允请来了德国的泰来洋行,他们提出了用沉箱法建桥的方案。所谓沉箱法,就是用巨大的木料做成厚重的四方框,填充泥沙,沉入河底,再在水中搭建桥墩。这一技术在欧洲早已运用成熟,但在兰州黄河上,这还是头一次。

技术定了,材料也得搞。清政府和德国方面签了合同,材料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一路转运至兰州。别看现在运输方便,那时候从天津到兰州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几千里路程,火车走到郑州,接下来还得靠骡马运输。那阵仗可了不得,几十辆大车排成长龙,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光是把材料运到兰州,就花了近两年时间。运输的难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施工。德国、美国的工程师带着中国的工匠,开始了这场黄河上的“豪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施工难度非常大,特别是桥墩的构建。黄河水流湍急,施工的工人们在水里打沉箱,桥墩一点一点地升起来。德国工程师满宝本和德罗负责技术指导,中国工匠刘永起则带领工人们日夜奋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最终,桥墩稳稳地立在了黄河水中。

沉箱法的胜利

光绪三十三年,兰州黄河铁桥的桥墩终于完工了。沉箱法的成功应用,让德国工程师底气十足。其实,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河水湍急,再加上雨雪天气,几次险些导致工期延误。德国人为了保证桥梁的稳定性,采用了水下封闭压浆技术,将桥墩基底的水抽干,然后进行加固,这才确保了桥墩的牢固性。

经过几年的努力,桥梁的主体结构终于在光绪三十四年竣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南向北,五孔穿式钢桁架被逐一安装到位。整个桥梁设计巧妙,既考虑了黄河的水流问题,又充分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钢结构技术。德方团队为了保证桥梁的持久性,还特意给铁桥加铺了一层木板,增加保护,免得风吹日晒导致铁桥腐蚀。

最终的成就

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9年,兰州黄河铁桥正式竣工通车。这座铁桥不仅是黄河上的第一座近代桥梁,也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建成象征着中外合作的成功,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在引进外国技术和人才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最令人震惊的是,德国工程师在验收之后,直接给出了承诺:“保固八十年!”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天方夜谭”。黄河水势如此猛烈,桥梁能保固八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座桥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屡次经历洪水、战争甚至地震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直到今天,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依然是兰州的地标,成了黄河上的不朽传奇。

结语

兰州黄河铁桥的建成,不仅仅是一座桥梁的诞生,更是一场中外合作、技术突破的胜利。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见证了兰州的变迁和发展。德国工程师的八十年承诺,如今已成事实,这座百年铁桥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站在桥头,听着黄河水的奔腾声,人们仍然能感受到当年那场跨越国界、超越时代的“豪赌”所带来的震撼与荣耀。

参考资料:

黄河铁桥110岁 德国作家兰州探寻百年“德国造” 新华网2017年0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