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注,不迷路!
谭嘉敏,上班时是地产大厂华懋集团财务部经理,负责资金预算和数据分析,编制财务报告,工作绝不轻松。然而,每晚她选择以更刻苦的方式锻炼意志:“大部分人下班躺平,我会去跑步,把它当作修炼, 犹如信仰一样。”不过,早期的她还未懂如何兼顾工作、跑步和生活作息,甚至导致胃酸倒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何调节,我用了十年时间才悟出来。”
2023年东京马拉松,谭嘉敏首次破3(3小时内完成42.195公里马拉松)。不过,从小到大的运动经历,往往从倒数开始。“不怕输”,让她一而再突破进步。她不介意起步最慢,“我觉得不会永远倒数”。
2023年3月东京马拉松,谭嘉敏定下三个目标时间:下限3小时10分、中间3小时5分、最快3小时3分。真实情况是状态神勇跑了2:59:18,感到难以置信:“好梦幻,怎么做到的?”
破3背后,她当然下过苦功。但是,比艰苦训练更重要的可能是,失望的时候,拒绝放弃。
谭嘉敏小时候个子瘦小,中学暑假练游泳,一星期两次训练,体格渐渐强壮一点,初踏颁奖台。人生首个金牌却是中学四年级跑400米,“没练习,上场就跑”。她就读的中学课余生活以艺术为主,体育方面参与就好,因此赢得金牌“好开心”的同时,她又自知不算什么。
她当时的重心还是读书和游泳,出外比赛,对手较校内强大得多,“经常倒数,都觉得不好意思。”,然而,练习很快产生了进步,她觉得自己不会永远倒数,并以此为比赛目标。中学毕业前,她终于祭拜曾经仰视的对手,获得了第一个游泳冠军头衔。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后,她继续练游泳,还想过去考个救生员证。可惜这个梦快速粉碎,“模拟比赛时,要抬一个注满水的假人,我搬不动。”
谭嘉敏在游泳方面再无突破,渐渐心冷,大学毕业加入四大会计师,根本无时间运动,一切便停下来。2008年,她首次参加渣打香港马拉松,也是因为“公司有免费名额”,跑10公里赛事“玩玩就好”,用上1小时20分钟完成。
后来,谭嘉敏被朋友怂恿加入曲棍球队,重拾运动兴趣。可是,她先被球砸到眼眶去缝针,然后膝盖又受伤了。康复后,她才跑步。加入俱乐部不久,参加首场比赛便获奖,“10公里比赛,头8名都有奖,比打球好玩”。两者之间取舍,她想起有个人生必做的选项,”我一直想在香港跑一次马拉松,觉得跑上青马大桥好想大叫”,因此,她选择了跑步。
2015年名古屋女子国际马拉松,是谭嘉敏的第一马拉松,以3小时47分完成,达到赛前的破四目标。2016年首尔马拉松,她进步到3小时26分,获得波士顿马拉松资格。
2017年,谭嘉敏首战香港马拉松的全程项目,踏上了梦寐以求的青马大桥,她终究没有如愿大叫,笑言:“叫完就跑不进330了”,她以3小时28分完赛,顺利当上”千金小姐”(赛会针对本地女跑者特别奖励),挣了1000港元。4月波士顿马拉松又晒又热,“跑3小时30分11秒,并不开心。”
现在回想,她认为在太短时间内上全马,每周里数只得50至60公里,基础不够好,足底筋膜、前胫骨、髂胫束等轮流受伤。“跑量与身体素质都不行,当时的训练只注重速度。”
惘然之际,谭嘉敏改投黄嘉文教练门下,打好耐力基础,注意饮食(唯独就是戒不掉最爱的珍珠奶茶),又迎来另一次突破期。2018年东京马拉松,她跑出3小时12分钟新PB。不过,她随后患上缺铁性贫血,按医生指示吃药,在一个月内“起死回生”。
疫情期间无法参赛,她只好每日慢跑,不知不觉间积累了跑量。2023年,她先在香港马拉松赢得万元奖金,又在东京破3。以前教练曾言:“跑垃圾里数无用”,她则认为“没有所谓垃圾里数”。
2024年,谭嘉敏是东京马拉松的六位中国破3女子跑者之一,成绩是2:59:17,与一年前持平。柏林马拉松,她以3:00:34完赛。
“你又不是天资过人,凭什么追上对手?”里数正是其中一环,她明白达到一定水平,难以再求突破,“不期望大突破,目标企稳一段时间。”
长跑是与数字竞赛,会计师练跑的好处就是,擅长赶deadline,争分夺秒安排在闲余时间增添里数,“我会打开excel,将工作日程表与训练日程表详细比对,每月做好规划。”工作中的准确仔细,与长跑训练时的一丝不苟相得益彰。
从游泳、打球到跑步,谭嘉敏都不是一鸣惊人之辈,反而是一步步拾级而上。她说:“5000米场地赛,我常被屈旨盈、黄卓宁等高手套圈。怕倒数被人笑,拒绝参与竞争,水平便只会一直落后。在精英赛中当炮灰,同高水平对手一齐跑,才有机会提升进步,倒数也好玩。”
文/吴慕儿
图/谭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