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朝政昏庸天下大乱,西凉董卓借“护驾”之名号带兵进入京城,挟持皇帝祸乱朝政。
曹操曾立誓要暗杀董卓,并借王允之“七宝刀”一口,称它是“吹毛断发,削铁如泥”;
后来长坂坡前赵云所抢夺的青釭剑,也有“削铁如泥”的美称。
众所周知古代的生产力低下,金属冶炼行业相对落后。就算是两宋时期经济达到了巅峰时刻,金属冶炼领先世界无数,也难和当今社会的发达程度相媲美。
那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刀具却做不到“削铁如泥”了?
古代制刀技术
“削铁如泥”这种现象,其实大多出现在一些神话或小说之中,古代社会生活中所说的“削铁如泥”,大都是宣传武器锋利程度的一种夸张言论。
从古代早期的炼制工艺来看,“青铜”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起初用来祭祀,后用于生产工具。
因为这种材料所铸造而成的刀,相比于之前的“木制品”和“石制品”要更加锋利并且坚固耐用。
而且传说“轩辕剑”就是皇帝用青铜材料制作而成,后来也出现了“青铜斧”等等。但此时尚且没有“削铁如泥”的说法。
因为当时社会还十分落后,无论是冶炼还是铸造技术都十分不成熟,即使用青铜当作原材料,最终成品也会十分粗糙。
这样的条件下速派铸造而成的刀具砍石头都会变钝,这类器具在奴隶社会时期之所以使用时间长,是因为其耐腐蚀性能强大,并不是因为锋利。
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冶铁工艺的发展让武器的杀伤力有了十分显著地提高,但“削铁如泥”这类事情依然很难说清楚。
“削铁如泥”的真相
古代的提纯工艺十分落后,和酿酒一样,铁的纯度受到了很大程度限制。
传说中能“削铁如泥”的宝刀原材料十分珍贵,大都是来自天外的“陨铁”,它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性能优良。
那时候在地球上,是很难寻找到“铁单质”这种存在的,所以“锋利”的刀不好制作。
但这个难题很快得到解决,随着金属冶炼工艺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在相对纯度较高的原材料之中加入其它金属。
这就是早期“合金材料”的雏形,这让刀具的硬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如此经过千万次试错得出的结果,让“削铁如泥”有了材料基础。
例如后来的古代日本武士,就根据这种材料制造出了“三层武士刀”,中心为高碳钢,两侧镶嵌不锈钢板。
此刀的锋利程度十分出色,可以将一些“铜制品”一刀两断。
虽然不是“铁”,但从某方面来说已经具备了“削铁如泥”的能力。
因为“削铁如泥”这一说法从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目标进行讨论。
首先是古代人对金属的认知十分有限,彼时的“铁”并非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纯铁”,其次这个说法在古代是一种十分广义化的冲突,古人对于一些不甚了解的金属都会定义为铁。
其中有些性质稳定的金属会以单质状态存在,性质比较稳定且具有一定延展性,如金银铜等。
如果所使用的刀足够锋利,那么可以轻易将它们砍断,古人可能会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的刀斩断了铁,这才有“削铁如泥”的说法。
而古代所进行的战争大都是以冷兵器为主的双方对抗,诗中所写的“寒光照铁衣”,似乎在说战场之上士兵们所穿的都是铁质铠甲。
而三国演义中又有“连人带甲,砍去一半”的说法,这就会让人认为“青釭剑”是削铁如泥的利器。
其实不然,当时的金属材料十分稀缺,铁质铠甲基本不可能存在,主要是由兽皮,木料,丝线掺杂少量的铁片混合制成。
这样的材质或许只能抵挡超远距离的弓箭射击,只要有一把质地稍好的刀,就可以轻易将其斩断。
当今社会的“刀法”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如今社会进步,就做不到曾经的“削铁如泥”了吗?答案当人是否定的。
枪支弹药的发展让冷兵器地位降低,但凭借现代的工艺可以制造出锋利程度远超古代的“刀”,而这些刀同样可以轻松做到“削铁如泥”。
如瑞士军刀,根据它的使用者描述,此刀可以轻易将“一元硬币”砍为两半,这也算是当今社会“削铁如泥”的现实例子。
而当下很多人之所以理解为“做不到”,是因为目前社会需要的问题。
当下社会对刀具并不用于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渠道,这样一来,锋利程度就不再是唯一的诉求。
现代刀具的使用强调其耐久性,需要在硬度和韧性之间找到中和点,并且需要适应不同温度的环境。
锋利变成了诸多追求之一,“削铁如泥”也就不再是绝佳的卖点,锋利似乎成为各种刀具的默认特点。
在进行宣传时,商家往往会着重强调其功能性和适应性,所以人们往往错误认为科技发达的今天难以做到“削铁如泥”。
恰恰相反,现在还有一种“刀”,能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做到“削铁如泥”,那就是——“高压水刀”。
这种全新的技术将最常见的“水”通过压力做成了锋利的刀刃,不仅能实现360度环形切割,还能利用水的“形状不固定”性质将它应用在任何复杂的器具上。
更重要的是,“高压水刀”的锋利程度可以控制,不仅能轻松切割1-100毫米的铁器,还能除漆防锈,实用性极强,“削铁如泥”再次被现代手段轻易完成。
总结
总而言之,时代和人们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历史的演进不断变化的,若是要打造,现代完全可以制造出锋利程度超过古代的刀具。
只不过在如今的社会下并没有什么实际性作用,而且有些能做到“削铁如泥”的刀已经化为“无形”的高科技。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中国古代刀的文化审视》侯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