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作品是我未成年时接受的文学启蒙,读懂是在成年之后。"日前,作家华纯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分享多年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心得,并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翻译家协会原会长谭晶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戴小华、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等展开沙龙式对话。

旅居日本的作者华纯是在上海度过童年和少女时代,因其中学时代的母校复兴中学就在内山书店附近,对鲁迅故居和内山书店怀有特殊情感和深刻印象。

相隔四十多年之后因缘再次来到修缮一新的内山书店,不由感叹鲁迅作品是她最早接受的文学启蒙。作者回顾文学创作历程,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的:"在一定的文化中,人总要想着对外的文化,想它的利害,爱它,照它,鄙夷它,也从它取光。"产生了共鸣。历史上中日文化互动不仅仅是单一传承,而是复杂的文化渗透和交融过程。

围绕文汇出版社出版华纯新作《灼灼其华》散文集,作者分享在文汇出版社出版两本散文集的创作经验,谈论文学从阅读开始,通过日本文学的跨界阅读,能更多地认识和包容中日两国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而作者提出"缘侧"视角,则呈示着一种自然的视野空间,在母语系统的根基上出现充满张力和跨文化的、带有植物美学释义的新维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山书店当年在上海业绩超群,正是因为其读者不仅是在上海的日本人,更有大量中国读者。"谭晶华说。

"内山书店相当于鲁迅的会客厅,很多青年作家都是在内山书店与鲁迅见面的,由此可见鲁迅对内山完造的信任程度。"周立民指出,内山书店因此成为保存中国现代文学记忆的重要场所之一。

用"缘侧"这样一个边界,可以解释写作者从外向内,又从内向外的哲思过程。文汇出版社社长周伯军谈到,新书分享活动举办地也可以看作一种"缘侧","在这里延续着中日文化文学交流缘分,成为深度观察理解国际文化交流传播的走廊。"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主办方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