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著网,蜘蛛网。

蜘蛛以结网的方式触摸外界,

搭建起自己的附近;

我们把文字当成游丝,

抛出跌跌撞撞的目光,锚向热气腾腾的思想,

用一年的时间,编织着生命的在场——

在人声鼎沸里,

打捞澄明的分贝,让意义掷地有声;

在人迹罕至处,

开垦视线的边界,让温柔停留驻足;

时而书写集体记忆,

连起彼时与此刻,用铭记换怀想;

时而漫游赛博空间,

拆解沸腾与静默,用心跳作注脚。

也是这些,

把“我”拼凑成为“我们”,

让“我们”与“世界”串联成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出岫、叨叨、阿舟、方晓、阿莫西林、酸梅糖、某熊、禅钺、豌豆射手、识趣小塞班。

一年前,带着鲜活的期待钻进一个个笔名里,

一年间,用独家记忆为名字铸血肉、塑纹理,

在今天, 我们是作者,也是自己。

编辑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慢慢走 欣赏啊”

从夏天进入尾声开始,每一篇稿子都明码标价地写好了倒计时,数字趋近零点,心跳代替秒针,我努力拖延时间,想让这最后一篇降临得晚点,再晚点。在流行离开的世界里,我无数次有意为之地在“告别课”逃学,而你,是最难告别的 (具体表现为无数次把告别篇打成告白 篇) 。

所以,请再给我一篇稿子的时间。钻出“云出岫”的一笔一划,聊聊那些未竟的告白与感谢。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是我在知著网的名字,里头藏着一年前为文字许的愿,无拘无束,自然而然。吹灭蜡烛的彼时还不知道能否如愿,那缕白烟像云一样飘散,就像此刻的回看,17篇稿子里的文字也云一样慢悠悠地航行,在不高不低的天空,在不远不近的山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慢慢,我想写给“文字”。

在每一个为选题扑腾下潜的清晨,在每一个为写稿抓耳挠腮的夜晚,我都在问自己同一个问题:文字是巧言令色吗?这常常让我心怀警惕,让每一次下笔都更加小心翼翼。我努力逃出狭窄的视线,努力打翻狭隘的偏见,但还是难以抑制地莽撞地在文字上打下了“云出岫”的烙印。这有时带来苦恼,苦于难以把“我”从文字里剥离。

但有时也带来欣喜,喜于幸好没有把“我”从文字里剥离。我慢慢发现,别让文字成为巧言令色的答案没写在终点,而潜伏在努力看向更大的世界的过程里。而那些鲜明的甚至不太圆满的烙印,由每一次带有保质期的被打动、被引燃组成,像是亲手按下快门的实况照片。“你有没有在关心世界,文字不会骗人”,文字没有骗人。

慢慢,也想写给“人们”。

文字是一种太神奇的介质,我在这边,读者在那边,却在一篇稿子的时间里真实具体地相连。我无法用语言一比一复刻出这种极致特别的感受,只好化作一声迟到的“感谢”,谢谢你们愿意成为我的读者,谢谢你们接住我有点儿晦涩的文字。每一条留言我都有好好看,它们以一丝不苟或幽默灵动的姿态可爱地滚烫着,启发着我、支撑着我、陪伴着我,完整了我与文字的归处。评论区里,我成了你们最虔诚的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迟到的感谢也说给知著网的每一位。付老师是我们的船长和好友,轻飘飘的诙谐里藏着扎扎实实的信任与睿智,化解我们偶然升起的不安与迷茫,为零落交错的思路精妙导航;师哥师姐是陪我们度过“文字诞生前夜”的人,关于脑海里没捅破的那层窗户纸如何塑造成更适合文字的形状,除了自己与草稿的较量,总有他们的保驾护航;还有最亲爱的伙伴们,我们是一起向麻木与无聊宣战的战友,也是随时一起涮火锅吃烤串七嘴八舌到深夜的家人。好幸运也好幸福,有幸被这张神奇的“网”打捞。

以及“网”外听我以每月两次的频率喋喋不休“写稿子去了”的家人和朋友,在形成文字的那部分之外,还有太多讲不完的脑洞在这里完成闭环。我无数次向你们讲述知著网的故事、无数次和你们炫耀知著网有多么多么的美好,在今天我也要说,有你们真好。

慢慢,还想写给“瞬间”。

正是这些珍贵的文字和特别的人为我编织了一个个有关知著网的幸福具像化的瞬间,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而更像是静悄悄的水面漾起一圈温柔的波纹 (也记录一下写这句话的瞬间:一个文献考试备考人的脑子出现了差序格局四个大字并且轻轻碎掉),或者平安夜的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时火锅里飘出来的源源不断的热乎气儿。

书里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记住了哪些事,以及如何铭记的。而我,用力地,记下这些闪亮亮的瞬间。就像是这些瞬间是我的一部分,或者说,我是这些瞬间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瞬间在被铭记的刹那得到永恒。我不知道下一次从寻找选题到提起笔、从头脑风暴到3000字自然而然地降落会是什么时候,倒计时的日子里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就隐隐心悸,也许不在于写了什么,而在于写字瞬间的感受,和一起写字的人。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永恒的瞬间都会和我一同并肩于往后的路上。所以也祝自己在每一个提笔时刻与生活瞬间里,都可以珍惜敏感与钝感,保护细腻与粗砺,时而穿梭现实,时而好好做梦,柔软着,也始终有和世界硬碰硬的勇气。

“慢慢走,欣赏啊!”这是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也是朱光潜在《谈美》的告别篇里送给读者的礼物,我想把这六个字也留在“云出岫”告别篇的尾声里。

希望我们慢慢走,慢慢欣赏,慢慢体验,给低头赶路的自己多一点抬头看的时间。也许你抬起头,恰好一片云正慢悠悠飘出山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悬置,织网,然后有趣

我很确定的是,我不擅长告别。虽然早早就进入了离别综合症状态,但要写下“再见”的文字时,还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个翻老照片都可以感慨到凌晨三点的人,在写下最后告别篇的文字以前,当然先仪式性地回顾了下这一年来自己写下的所有文字。

已经记不太清那些码字时抓耳挠腮的瞬间,记忆犹新的是我熟悉的选题“老友们”,它们是我在这一年试图寻找的与世界连接。加入热闹,然后退几步下来,给自己点时间想一想,最后有感而发,说些什么。可能是一些触动,一些想传递的力量,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这些时候串联起来,我意识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难以给自己充分且纯粹的时间好好写作;或许一直以来,我也常被“就是如此”的思维定式限制思考。于是,每次让自己属于“蜘蛛网”的时间,便更像是先抽丝剥茧然后再编织自己蛛网的时刻,难得又珍贵。

最开始想来到这儿,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想有意思,有些不一样。就像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成为一个“无聊的大人”,如愿加入知著网以后,第一篇写下的就是《童话》。或许我就是那个相信主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到现在,我一直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我确切地知道,在这儿,我总能真实感知到世界是充满魅力,文字是充满魅力的。我可以尝试在各种有趣的事情中,捕捉到一星半点的灵感乍现。

翻阅这些“织网历程”,在我写下的话题里,好像总能看到——想要表达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用戏谑的方式说出,也可能在调侃掩护下道明,可能由自己亲口诉说,又可能借他人之口完成自我映射。

而无论作为亲历者还是看客,我们都明白有太多难以道明,但文字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这些想要表达的时刻和思考的时间已弥足珍贵。而我也尤其感谢与这些事件连接,与你们连接的时刻。

现在再看自己的文字,还是会因为自己的稚嫩与不够审慎而有些羞怯,也特别感谢和付老师、哥姐们,还有与亲爱的小伙伴们、读者们一起度过的有趣的时间。感谢在这样一个一切都在快速运转的时代里,愿意花一些时间看看,或者听听,我在“叨叨”些什么的你。

在未来有趣的时间里,愿叨叨继续叨叨,继续思考、“结网”,也愿你我都是自由飞向远山的赤鸟,或许未来又在某一瞬间的对话里相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都是未知,永远都在寻觅

“我不会放弃,也没有计划,一切都是未知,这令我惶然。”

每一个写了一点东西,或者想写一点东西的人都会执着追问:写作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在这个再一次提笔的夜晚,对我而言写作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已经回忆不起在在纸上写出的具体内容,但当时为了写作到处翻找终于重见天日,甚至到近日依旧栩栩如生的记忆却永远地留下了。我想起小时候大雪封路爸爸一手拉我一手提着装满火锅食材的购物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冒着热气的炉子旁,我想起一个下雨的春天,奶奶蒸了馒头后掀开厨房的帘子,整个院子随着白色水汽蔓延开的是一种平淡而幸福的味道。

最开始加入知著网的时候是很忐忑的,不同于个人经验的书写,不要天马行空的随笔,知著网剑指现在且毫不掩饰锋芒:“你的观点是什么?”是我这一年中最常听到的话,从寻找选题到发布后围观评论区,每时每刻都必须扪心自问:我到底想表达什么?

从脆皮大学生到无奈的打工人,从作为无数人青春回忆的冰学到如今转型的霸总小说,我在写别人,我也在写自己,这经常令我感到惶恐甚至陷入相对主义的迷障:我能不能这样写?我的观点够不够“正确”?但是随之而来我又会怀疑,“正确”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后面我总结出一个自洽的方法:我会反复阅读写出来的每一段文字,在来回的审视中依旧能留下来的东西,“正确”与否的答案依旧无处寻,但它是我想要表达的,这就够了。

但这依旧无法让我感到满足,我又恐慌我的文字会不会成为千篇一律面目模糊的复制品,这种惶然又逼迫我走出舒适区,去尝试写一些其他类型的选题,比如老年人“已读乱回”背后的代际鸿沟与生活哲学;“请还给他四分”反应出教育的情景化与在地化问题……至今我依旧对写出的每篇文章充满敬畏,甚至偶尔回看还觉得恍然:这真的是那时的我写出的文字吗?不重要了,自我隐退但观点长存,作为作者的我,将永远在下一篇中寻觅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游牧主义中,线比点更重要,点只是不断行进的路途中的停泊,所以,祝大家都能像艘小舟,勇敢地驶向人生的每片湖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力

这一年里,我通过文字的书写和观点的表达,不断认识我自己。

事实上,我和文字之间有着一段“孽缘”。初高中时代,我从来不是班级里那个“有文笔、有文学素养、语文成绩好”的女孩。相反的,我的语文成绩时常连班级平均分都够不上,古诗词的默写总是在自己“作诗”中荣获零蛋,作文里书写的也永远都是那些陈旧乏味的“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将模板化的内容重复地套用在每一种情境里,在随意地敷衍里留下我认为的“正确答案”。文字对于那时的我而言,仅仅是堆砌工作量,赚取“同情分”的工具。

而曾经厌恶语文的我在本科阶段机缘巧合又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言文学。在更晦涩、更幽深的环境里,我并没有投胎换骨,迸发出对文字、文学的灵感和天赋。我曾以为,我将始终是一片文化沙漠,但蜘蛛网的存在,给了我认识自己,解构并不断构建自己的机会。

回想第一次写稿时,提前十天就已经开始紧张,提前一周就开始找题,一个句子一个句子慢慢磨终于写完一篇完整的稿子,再颤颤巍巍自我怀疑地发给师哥等待反馈......一幅幅画面好像还是最近的日常,可属于我的最后一次表达,也早已经落笔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第一次师哥开着腾讯会议逐字逐句地给我指导,到最后一篇的自己把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一共发布了17篇文章。在翻阅蜘蛛网计算着自己一共有多少“产出”时,过往的每一次写作经历里,关注的人和事,旁观者的立场、自己的看法.......又重现在我眼前。

在梳理与回顾之中,我发现自己最喜欢对人进行观察。我在对他者的记录与分析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在一次次“无声”的对话中,寻找我与他者命运之间的联结。

这其中,“淡人”的自我抚慰、兄弟手足之间的爱恨纠缠、想把大学过成高中的秩序恐慌、对“金融男”万物皆可量化准则的鄙夷、在艳羡他者时的自我凝视......共同构筑了平凡生活里的你我。生活它何以为歌,只等生命自成篇章时,听一曲独属于我的余音绕梁。

而无论是文字还是声音,无论是平淡还是激昂,都需要温度的滋养。保持对生活的敏锐,保留人文的温度,让文字更有力量,也让文字的书写者所拥有的世界,天高地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共有的经历」中探讨)

在广阔的天地里,表达成了我开展自我建构的途径。表面上是人在说话,实际上是话在说人。我们将脑海里的无数个碎片组合拼接,并在它完整地表达出来时赋予其独一无二的意义与内涵。表达是创造的开始,它铸就了千百种叙事模式,也刻画出了每一种话语背后立体而饱满的个体。

在蜘蛛网观察、整理、表达的一年时光结束了,但接下来的人生的旅途里,我对生命的记录仍在继续。

感恩相遇,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给秋天

又是一年秋乍起,红树叶爬满枝头,桂花香悠长绵远,天高月明,浮云万里。

秋的一切,澄清又缥缈。开心也浪漫的是,我与知著网的故事恰恰始于这深邃的秋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逢于秋,像是初遇时的乍见之欢。

未曾预料,在如此复杂流动的世界里,我也能有朝一日“我手执我笔、我笔绘我心”,这份沉甸甸的相遇恰如“金风玉露一相逢”,我亦诚惶诚恐。

尚记得第一篇稿子《微博开通访客记录:被推到聚光灯下的“视奸”行为》,被师姐反复退回修改,用了整整一周才完成发表,饱尝“创作之苦”。蓬头垢面、狼狈不堪是我与知著网君卸下“初遇滤镜”后的真实写照。彼时的我,不清楚自己的形状,不小心就会和世界碰撞。于是乎,不甘的我开始逼迫自己收起那份“乍见之欢”,反过头来打磨自己。

神奇的是,我在写作知著网时,知著网似乎也在解读我。我们互相理解又互相折磨,共同目睹纯净的冬天,悸动的春天和纠结的夏天。这些日子,如同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恍惚间,这场关乎“我与我周旋久”的命题竟然已持续了整整一年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我曾写过三次婚恋话题、两次原生家庭话题、两次女性议题,两次社交关系......最大的感受是,每一次写作,我都会在原有的观点上不断推翻自己、更新自己、重建自己。

好巧不巧的是,这一年,我的生命中也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命题,关于原生家庭、关于亲密关系、关于与过去和解、和世界对话。现实世界中,剧情如洪水一般反复上演;平行时空里,我也学着用文字与自己所处的当下促膝长谈。

我想这就是写作的意义:与自身的成长轨迹交相辉映,在庸常的日子中打捞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去又秋来,当时间的车轮再次滚入秋天,终于,我也要和知著网说再见了。

告别于秋,更像是修炼后的久处不厌。

都说秋天适合思念,其实更适合见面;都说秋天属于告别,其实更属于相逢,是天涯路远再相逢,是秋高气爽再出发,是收获一份春华秋实的沉淀、期待一场酝酿已久的成熟。

正如诗里写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一只编织网的小蜘蛛

在写这篇告别之前,我把这一年自己在知著网写的文章都看了一遍。

对我而言,这一篇篇文章里的每一行字似乎都熟悉又陌生,内心OS:

“啥,这是我写的?”

“哇,这居然是我写的”

“被骂了,interesting”

“有人夸我了T T好感动”

时间倒带回一年前,我加入知著网大家庭的动机或许是某一刹那的警醒:我的充斥着天马行空的备忘录,在几年前的某一天就再也没有过新的文字。

在看到知著网的招新那一刻,我想是时候继续写些什么了。

很感谢老师、师哥师姐将我打捞上岸,让我开始了这“痛并快乐着”的一年。

在一开始写稿子时,驱动我的是朴素的好奇心、以及最原始的愤怒:“这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这凭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天真的我以为这两个源动力就足以支撑我写出还不错的稿子,没想到真正让我头秃的却是——“要有自己观点”。

找选题,是第一抠破脑壳的事情。有观点,是第二抠破脑壳的事情。(然后头发就日渐稀疏)

以前的我好像是个看起来很有棱角(天生脸臭),实际上没有思想锋芒的人。对于口头禅是“你说得很有道理”的我而言,“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许是我的写作专属“紧箍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处按流程放一张自己的美照,佐证一下“天生脸臭”——往上的一个像素点可以证明我真的努力笑了!)

再次感谢老师、师哥师姐一次次帮我梳理思路,深夜还不厌其烦地和我用60s+的语音进行思想交锋,用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助我的一个个观点“呱呱坠地”了。

很喜欢知著网的“知著”二字——“见微知著”,私心更喜欢的是它的谐音“蜘蛛”。每次写稿子时,我都觉得自己像一只黑暗里的小蜘蛛(因为一般是深夜写稿),窸窸窣窣地编织着思想的网,以文字为媒介,与天南海北的人、与这个世界产生链接。

我极其享受写稿子时,自己的脑子在咕噜咕噜转的感觉。在霹雳吧啦的敲字声中,我听见的是,思维的四肢向四周肆意生长蔓延的声音(头好痒,在长脑子了)。

人似乎总是喜欢在回顾时寻找意义。在落笔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一年我收获了什么。

着眼当下,我似乎也并没有达成一年前期待的结局:文笔极速提升、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写出几篇自己的代表作......

回头看看,细数自己这一年间的稿子,发现我写得最多的是有关“年轻人”的选题。或许是出于对同辈人生存现状/精神状态的好奇,究其私心,或许更是想要找到自己之于世界的坐标。在一次次写作中,我在茫茫网海里四处捡拾起了当代年轻人的各种碎片,最后似乎拼凑成了一块镜子。

我想,这块有些七零八落的镜子,就是我在这一年的写作中最大的收获:我拼凑出了它,并在阳光下找到了放置它的最佳角度——恰好足以观照这个世界,同时映照出我自己。

最后,以自己在这里所有文章的结尾告别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肆意尽兴!)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感恩遇见知著网,感恩遇见一起写作的伙伴,感恩遇见看知著网的你们。

希望这片刻的相遇有曾荡起涟漪。

希望自己能始终保持好奇与愤怒,滋养文字继续生长。

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知著网之后超棒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是某只小熊罢了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写道:“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突然深刻地意识到,这真的是这段旅途的结尾了。

对我来说,每次提笔猪猪网的文章,都要做莫大的心理建设。开头总是最难写的,所以我常常先码好结尾,把对某件事情感最浓厚的感受抒发出来,为自己的想法定下基调。写完这一段,再提笔回到中间的论点,最后再写前面的叙事开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这一年写稿的历程看成一篇,那这篇就是我最终的感情升华段落。回想起灵感枯竭和焦虑选题的每一刻,在无数个被DDL折磨的夜晚里,我确认了自己并不是写作的天赋型选手,只是内心一直保存着对文字和书写者难以言说的敬意,也想留下些属于自己的微弱声音。

时常会想,我写的这些东西真的有意义和价值吗?我不过是芸芸众生的某某,试图留下些什么,仅是坚守着“表达”的权力而已。

于是笔名纠结了良久,用了谐音梗网名的最后一个字,才取了“某熊”。某只小熊存在于这世界,说出对有些人很重要,对有些人又不甚关心的话语。幸运不论说什么话题,某只小熊发出的声音也能找寻到共鸣。

我也曾试图把一次次的写作当成一场实验,探究社会的千奇百怪、人性的离合悲欢,努力触碰我能思考到的极限。这一年来写的话题总是围绕着现代性反思,我关注边缘的行业、小众的群体、有表达的电影、被恐惧推动着的、焦虑的年轻人、曾被忽视、抑制的女性······终于积累下这些3000多字的文章。感谢文中涉及的每一部著作、每一本文学、每一部电影,都自有其深意,因为看过它们,才让我成为今天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了这么多篇稿子,偶尔也会跟朋友交流,总是有人说:“公众号太长了,很难一字一句的读下去。”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如此。早晚高峰在拥挤的地铁一号线挤得大汗淋漓,令人崩溃的每一刻,我都试图认真阅读喜欢的公众号,只为能从中获得一些慰藉,但的确也经常囫囵吞枣,草草结束。

深知写作者的不易,在如此快节奏的时代,还有多少人再继续喜欢,或者说有时间和精力去欣赏电影、文学、长文章这样慢节奏的作品呢?不知道它们还能存活多久,只希望在浪潮里,能活得更久一点。

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在坚持“慢”一些的表达。我想电影和文字都是造梦的艺术,是现实的渐近线,字里行间,幕起幕落,借由这些介质,我们与数不尽的、或远或近的人与物发生关联,描绘痛苦、提出质疑,由此我们走向他者与世界,在自省中思考该如何改进社会、认识自己。

一位编辑老师曾经谈到自己“为什么会来做出版”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他说,只是因为他觉得,“人死了,书还在”

未来或许我并不会选择以自我写作为生的职业,希望可以成为“编辑”的角色,保持对创作者的敬意,做出一本本有价值书,推出真正的好电影,帮助他人编织文字和作品。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固然更好,但在自己精神世界的小天地里,先做到自给自足,慢慢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小伙伴姜姜、叨叨、晗姐、菲姐、药药、邹邹、CC、崔老师、石老师,23年12月24号是我研究生活最快乐、难忘、放松的,吃得很好又玩得很疯的一天,一起经受过赶稿之苦的共患难情谊坚不可摧哈哈哈!

感谢可爱又温柔的雨涵姐、子涵姐、格格姐、静姐,优秀又机智的姜师哥、邹师哥,你们的催促和关注是我交稿的最大动力,是你们让人醍醐灌顶的指点才成就了这届小伙伴的“辉煌”成绩。

感谢超级好的付老师!不只是我们业务的老师,更从生活里的朋友。没有您,不会有知著君们在这里相遇,一代又一代继续书写着“我们”的故事。

也要感谢并不成熟、还在学习的自己,真的辛苦了哈哈哈!像报菜名一样列举好像有点搞笑,总之这里真的值得!我们一直在通过文字来结识、靠近彼此,这样的相遇绝非偶然,而是命定。

第十届“猪猪”的故事结束了,但梦继续着。感谢你们不曾缺席的这个夏天,在这里与你们相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大家一起玩才是正经事~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文字说声感谢,再说声抱歉

一年的知著网之旅到了结束的时候,心里还有许多的不舍。过去的一年里,对各类网络现象的分析从懵懂到熟悉,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在进入知著网之前,我时常存有这样的困惑。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文字、图片、视频掺杂在一起,怎样能在视听与文字之间,寻找到创作的平衡点。研一入学后,有幸加入知著网,这些问题似乎有了一些苗头,甚至一点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知著网的一年里,我感受到了文章存在的又一种状态:学会了如何将知识与案例结合,学习怎样用平和的语言与屏幕前的读者们沟通。文字的力量不仅仅停留在作者的笔尖,在落笔的一瞬间,作品已经超越作者,进入读者的世界。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尝试着超越自己的边界,

一年的时间里,也不断面对着各种挑战。有时时间紧迫,有时思路受限分析……在这里要感谢付老师和各位师哥师姐不辞辛苦地指导我修改文章;同时,也感谢各位23级知著网编辑,在一起交流共进的一年里,我感受到了大家灵感的天马行空、文字的激昂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自己笔下的文字,我想说声感谢,也想说声抱歉。感谢你们一直引领我的灵感和思路,在成文的过程里,我常常惊羡你们的存在,谢谢你们,在平淡的生活里,给我带来激情;同样的,也要说一说抱歉,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更用心地书写自己的每一句话,乃至斟酌每一个字,让你们更加完美。

我想,这一年的知著网时光,会让我一生难忘。难忘一起吃饭玩耍的快乐圣诞,难忘深夜写稿的痛快酣畅,难忘共创文字的虔诚神圣。

同时,也感谢屏幕前的读者们,与我们相伴,感受我的视角,指正我的局限。希望未来能在某处再次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考让人把控真实‍‍

刚加入知著网的时候,我说我的愿望是借助这里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对身边发生的事不无知、不麻木。发稿的要求,确实让我对曾经一笑而过的热梗、一闪而过的热点有了新的思考,然而在深挖不同话题内涵的过程中,我心中又浮现出了一些新的疑惑:在网络世界越发光怪陆离的当下,追求真实是否永远只能是一场镜花水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媒体上火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打破平凡羞耻症的于文亮,每天干活但永远干不完活的小英,一身牛劲的东北雨姐——网友们的注视为平凡与普通的意义添砖加瓦,用#真实#标签为这类人的流量价值加码。我们看似追捧真实生活的粗糙质感,却又难以自抑地沉迷于美貌、有钱等条件堆砌出来的繁华,乃至于道明了“毛坯人生v.s.精装朋友圈”的真相,也还要大张旗鼓地“预制朋友圈”,打造好自己的互联网形象。这样的悖论几乎无处不在,一地鸡毛的生活要精心修饰,而靠“普通”成名的人却要掩藏流量给生活带来的好的改变,于是彼此明明都心知肚明,却仍会在表面的遮羞布被撕开后大呼上当受骗。打卡学英语的自律博主拼搏百天却考不过四六级,自嘲躺平废物的博主却可能是个自媒体与学业两手抓的名校学生。当网络虚拟空间处处都是有所选择和有所修饰的伪装片段,追求真实是一件可能完成或可以坚守的事情吗?

作为选题困难户和高纯度P人,在知著网的写作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过往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些令人遗憾的地方,但聊以自慰的是,我确实在尝试表达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写过一些真正想说的话。知著网给我了一个将内心的小小世界投影到大幕上的机会,去遇见一些人,和一些人产生共鸣,乃至影响一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我有过思考。那些思考让我短暂地从互联网洪流中脱身,远离单纯的发泄、追捧和逗乐,用更冷静的目光审视自身和看待世界。那些瞬间给予我掌控感,或许在这个意义上,那些瞬间我最接近真实。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有过思考,就已经很好。

感谢知著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礼物

任何文字工作的过程都是看似单调乏味的,但在知著网通过微信公号的图文呈现出对某个网络视听热点的观点,这却是一件让我着迷的事情。

看惯了书籍或论文的文字,最开始我的文字表达往往显得过于严肃,特别在后现代哲学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下,视角的批判性似乎压过了建设性。当涉及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我一些忽视舆情的评论也幸运地受到了读者们直言不讳的批评指正。

就个人习惯而言,读微信公号文章,大部分情况下是看到感兴趣的,点开,然后快速滑动屏幕跳读,可能对大多数读者而言也是如此。因此,从标题、配图和加粗文字的颜色等形式,到具体的内容安排,都必须要去除掉一板一眼的书斋气,多增添一些网感和趣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用付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给读者们带来一个“小礼物”,让他们读着轻松有趣有收获。

为了给知著网的读者们带来更多更好的小礼物,除了运用好既有的知识框架筛选加工好网络视听空间里源源不断的新内容,更需要外界的指点和帮助。包括已经提到的读者们宝贵的批评指正在内,还有田老师春风化雨的教诲,付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师哥师姐们真心细心贴心的斧正,和同学们的支持鼓励,都为从我手中送出去的这些小礼物带来了特殊的活力和温度。

它们有的是以“生日羞耻症”为切入点讨论人们对生命的期待与庆祝的,有的是通过“网络魔性腔调”感受模仿视频在机械复制之外对疲惫心灵的温润的,还有的是回顾国产武侠动画片以呼唤快节奏生活下更加从容不迫的勇气的,等等。

无论外在的主题如何变化,这些小礼物都围绕着最核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沟通——既是与他者相遇,也是与自己和解。

当看到这些小礼物被读者们喜爱且被广泛评论和分享时,我坚信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功力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作者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陪我写过知著网的小狗——贝勒)

在今后,我虽然离开了知著网的前线,但在这里学到的“小礼物”精神不会被丢掉。后面的路还很长,我希望能给更多的读者带来更多让他们感到更有趣更有收获的文章。

这里要特别感谢中国戏曲学院的伏同学,她在我知著网的道路上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关心和鼓舞。

副主编寄语

一篇篇稿子落地生花背后,‍‍‍‍‍‍‍

除了我们与文字“周旋久”,

更有副主编们的守护与陪伴。 ‍‍

用思想指引方向,用语言驱散迷茫。

静姐、格格姐、邹哥、子涵姐

姜老师、雨涵姐

(以及家属)

感恩相遇,感恩相聚时光,

感恩一路上有你们保驾护航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迷失的时代里,密集的信息如同天罗地网,穿透身躯,微小的疼痛使人麻木。

恭敬在心,也在虚文。写知著网的文章就像某一刻的觉醒,“去写”这个动作本身就很有意义,它需要伏案,需要低头思索,需要看到曾经、现在和未来。

陪伴大家写作的第二年,像是在吃长生不老药一样延长青春,虽然过程中总是担心自己太过龟毛,判断中又担心自己太为谨慎。

但热爱使我们相遇,这一年从大家身上学到的和收获的太多太多了。每一次碰面都非常非常非常的开心,像是给自己来了个充电的拥抱。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希望未来大家一路平坦,勇往无前!永远都是那个会做梦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风又起,又到了知著网换届的时候。

我常常在想,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文字似乎越来越短,风格越来越千篇一律,像是“预制菜”,食而无味。

这两年,我们和大家一起谈天说地,从网络热梗到公共议题,作者名字在变,有些东西却没变。

比如,我们依旧坚持着写两千多字的深度文章,依旧坚持着“让年轻的声音永远在路上”。

再比如,我们依然和世界上最好的读者连接着,并为大家的留言所感动。

从作者到副主编,在知著网结识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群朋友。如果说生活是一场巨大的意义构建的过程,那么能够与这么多思想锐利、冲浪速度超快的朋友们共同观察世界、思考世界,是我们共同在日常生活中构建起的“栖息地”。每每回到这片栖息地,就会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思考。

一转眼,2024年只剩下两个多月了,这一年大家在知著网的陪伴下过得还好吗?虽然这是篇告别特辑,但随着接力棒传递给新一届的作者朋友们,知著网的陪伴依旧不会缺席。

写到这里理应说再见,但我是一个不擅长告别的人,索性给大家送点祝福,祝福大家都能拥有一个灿烂的秋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著网在今年就满十岁了,这个绚烂多彩而又野蛮生长的小生命迎来了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它的根脉里流淌着五颜六色的灵感,有鲜红色的不平与躁动,也有橄榄色的沉静与智慧,但它们最终都结成了同样的花。一届届的小编们带着故事来到它身边,或长或短地停留,然后离开去创造新的故事。

这是一部属于知著君和所有读者们的成长小说,它的扉页上写着:“我们应该拥有表达自己的勇气,也不应该忘记理解他人的耐心。”不管再过去几个十年,希望我们再回到这里时,都依然为曾写下这些文字而感到庆幸。

才华横溢的伙伴们,祝你们知著网毕业快乐,该动笔书写全新的故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能有一种方式留下我们对周边世界的感知,那文字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在过去的旅程中,我们和大家一起做勇闯世界的勇士,也会在闲暇时一起唠唠网络现象、影视新秀、社会热点,当这种思维上的对话汇聚到一起,织结成网,就成为知著网。

我们陪同文字一起看过满天繁星、午后斜阳;文字也陪伴我们一起成为更温柔、更坚韧的人。很开心能陪那么多热爱文字和思考的人一起走过这段旅程。感谢小伙伴们一直以来的理解和付出,感谢每一次相遇。

但是再多的感谢都不及我们再次携手出发的勇气,下一站,我们继续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匆匆如流水,恍惚间已经在知著网度过了两年的时光。这两年的时光不仅铸就了我绝大部分的研究生生活,更为我的记忆年轮添砖加瓦。

离别就像一场微弱的地震,将我们各自的生活捻揉成更加复杂的地质层。我的第二年是你们的第一年,于是乎我的记忆被你们的体验覆盖在上,书写出更加绚烂、璀璨的新篇章。

长久未落笔书写长文字的我,不禁在想,也许所有的文字都只能暂时在时代的洪流下被搁浅一段时间,我们的思想也会被新的群星之光所掩盖,但广袤的沙滩本就是一颗颗沙砾的集合,而在宇宙眼中,每一颗星星的辉耀都同样珍贵。

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在这片不断被冲刷的沙滩上书写自己的故事,也希望大家的光芒在经过数万光年后,能成为支撑自己走下去的那拄拐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来,我时常能感觉到“文化体力”的耗散与衰竭,进出剧院的次数越来越少,阅读深刻文本的困难程度越来越高,当世界以“草台班子”的形式与我们的理性渐行渐远,我常常想起曾经读到的一句话:我就这么看着,看你们在劳动中荒废了说话的能力,等你们从劳作中走出来,会忘掉所有词语的。于是感到一阵惊慌。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同于一年前搁笔时的轻松,此刻再次和知著网告别让我感到格外沉重。过去一年里,是23级知著君的目光与文字提供了一条纽带,维系着我和广袤世界的联结,你们年轻的思考与蓬勃的生命力,总是带着力量与希望。

希望这段纯粹的写作时光在未来也能成为你们航行的锚点,在话语里思考,在沉默里思考,永不荒废表达的能力,不丧失表达的热情。

主编寄语

最后中的最后!

压轴中的压轴!‍‍‍‍

让我们以最最热烈的掌声请出:‍‍‍‍

知著网掌管启发的神、定福庄著名喜剧大师、表情包王者;

大家的主心骨、大家长、好朋友、yyds——‍‍

主编 付晓光

欢声笑语之外,

感谢您的引航,

托起我们的文字与理想。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著网以成长为纪年,即将开启第十一个收获的季节。一路走来,离不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的领导、同事以及各兄弟单位的关怀与鼓励,也离不开读者朋友们的支持与陪伴。在此,郑重地向大家致以深深的谢意。

四季风物更替,每一年的秋季都承载一种特别的牵挂,相逢和离别总在这里交叉。至此,有幸陪伴第十届知著君走过他们的知著时节。过去一年里,在每一个知著网与大家相见的晚间九点半背后,是知著君们用审慎思考与温度责任组装起的年轻表达。与其说知著网为他们架起了和世界对话的桥梁,不如说是他们用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断丰富知著网的底色。

知著有锐利的坚守,是因为有他们执着于意义的勇气;知著有包容的视角,是因为有他们努力去共情的温柔;知著能够站在网络的前沿,是因为他们扬帆在时代的潮头瞭望;知著尝试用学理解读万象,是因为他们拥抱着书卷气与灵动鲜活碰撞。 ‍‍‍‍‍‍‍‍‍‍‍‍‍‍‍‍‍‍‍‍‍‍‍‍‍‍‍‍‍‍‍‍‍‍‍‍‍‍

他们同样年轻,就像知著同样稚嫩。成长途中,感谢屏幕那端的大家,用包容与开放接纳每一种表达,让年轻的他们走到了这里。

云出岫、叨叨、阿舟、方晓、阿莫西林、酸梅糖、某熊、禅钺、豌豆射手、识趣小塞班,你们以此为代号真诚地思考,在文字的历练与思想的交锋中从稚嫩摸索走向自如表达,感谢我的创作者们,恭喜顺利通关!还有老编辑小静、格格、济予、 子涵、姜老师、雨涵,给稿子把脉,传递文字的品格,谢谢你们!能够见证大家的沸腾生长,很幸运,选题与发布之外,那些鲜亮有趣的相聚时刻同样珍贵。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未来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你们抵达,希望知著网可以成为你们漫长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支点,撑起泰然处之的坦荡,撑起步履不停的底气。希望你们收藏好一年以来的热爱与坚守、敏锐与善良,始终爱思考、爱文字,继续与世界、与人们真实地连结。

临别时刻,再道一声感谢与珍重。请带着我们的注视与祝福勇敢出发,无论你们走得多远,知著网永远都是为你们留一盏灯的家。

当线连成完整的圆,圆又成为新的起点。

在不说再见的夜晚,23级知著君挥一挥衣袖,留下星星点点片语只言,就像一寸海的湛蓝。

在不说再见的夜晚,24级知著君在新的航程里瞭望,做好准备,书写没有结局的续篇。

“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北冰洋与尼罗河会在湿云中交融。这古老美丽的比喻让此刻变得神圣。即使漫游,每条路也都会带我们归家。”

知著网就是我们共同的家。

让我们为不说再见的夜晚举杯。敬你们,敬我们,敬未来。敬理想长存,敬重返此刻的永恒瞬间,也敬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