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并不是对其一放了之,给予无限的行动自由,本意是通过缓刑考验,促使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更好地融入社会。然而有些犯罪分子却在缓刑考验期内“放飞自我、为所欲为”,不把法律规定当回事,再次违法,最终成功地将自己“送进监狱”,悔之晚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10月,安徽五河县村民程某某因涉嫌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保康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判决生效后交付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缓刑考验。2024年8月,在社区矫正期间,程某某因参与赌博被五河县公安局行政拘留十一日并处罚款五百元。随后,社区矫正机关认为程某某有违反法律、情节严重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建议保康县人民法院撤销对程某某判处的缓刑。

2024年10月,保康县人民法院受案,经审理查明后,认为程某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不思悔改,参与赌博违法活动,情节严重,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已丧失适用缓刑的条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解释》第五百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依法作出刑事裁定,撤销对程某某的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立即收监执行原判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缓刑?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什么情况下应当宣告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在缓刑考验期内应遵守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如果没有遵守上述规定会如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来源:保康法院

审核: 王洪

终审:周俊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