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越战争,班长黄招强带着伤员们撤退,在中途清点人数时,他习惯性的喊了句“口令”,然而正是他的这一句话,拯救了整个队伍。
不熟悉军事的朋友们可能不知道,“口令”的具体工作原理。
一般来讲,军队口令往往是在战斗前让战士们熟记在心,这样一来,在战场上识别自己人时往往有着奇效。
黄招强一直谨记着这一点。
1979年,他自愿成为对越前线的尖刀兵。
好在他身手不错,连续进攻下,他不仅一点伤都没有留下,还因为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被连队提拔为班长。
可是,在进攻809高地成功之后,黄招强遇到了生死大关。
进攻809高地的任务异常艰苦,黄招强所在的部队经过惨烈的搏杀,才把那些奸诈的越南人赶了下去。
而当时还在阵地上活跃着的,都是一些伤兵。
他们迅速请求支援,并表示轻伤不轻易下前线,派现在还有行动能力的黄招强带领几位战士配合着山下的民兵部队护送重伤员去医院即可。
黄招强迅速领到了上级派给他的任务,并在和民兵部队集合后,一行百余人迅速的向后方医院转移。
行军前因为又有伤兵又有民兵,人员大都认识不全,于是黄招强便和大家约定好,这次行动的口令是“胜利”。
如果在遇到不明情况时,黄招强和战士们识别不出身边的人是友军还是敌人的话,就可以问他们口令。
而一旦回答不出来,就说明身边的是敌人。
而正是这一约定,让黄招强和其他战士们免于被伏击。
行军至半路,黄招强发现队伍里已经出现伤员休克的症状,如果速度再慢一点的话,可能这些伤员中的部分战士将再也睁不开双眼。
可是黄招强眼前却是一座简易的桥梁,而桥的另一边乱石林立、植被茂盛,显然非常适合打伏击。
黄招强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赶紧让大家停下,自己一个人走向桥去探清虚实。
果不其然,黄招强还没走两步,对面的大树上就倾斜出焦急的火舌,一连串的子弹逼得黄招强只能撤退。
这帮阴狠的越南人打仗多年,什么也没有学到,爬到树上打伏击的本事那可是一绝。
对付这种令人反感的敌人,黄招强并没有一时冲动带领大家进行强攻,而是反复思考越南人为何这么做。
这里已经是中国军队的大后方,他们顶多能做到在山林里潜伏下来,随意向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开枪那可是要命的做法。
黄招强意识到了这伙敌人可能想要选择一个冒险的做法——派易容的越南士兵潜入伤病队伍,等到双方打起来再来一个反戈一击。
当时的条件给了越南人足够的绕后机会,黄招强也不能确定是不是背后也有敌人。
而就在他挣扎的想要在这么紧张的时间内想出一个万全的法子时,习惯性的潜意识帮了他大忙。
他想起好久没有对口令了!
于是他便站到桥上,发现没有越南人开枪了,心里面对越南人的布置也明白了大半。
于是他不暇思索下要求战友们戒备,以最快的速度过河,而在每个士兵伤员和民兵经过他时,只要是他不认识的,他都要和来人对一对口令。
“胜利”、“胜利”、“胜利……”!
黄招强满意的点点头,并嘱咐来人赶紧小心渡河,时刻准备将要发生的战斗。
而对每一个人的对话黄招强都做到了不会让第三个人听见。
直到几个怯懦的身影来到黄招强身边,黄招强像原来一样小心追问对方口令,对方支支吾吾怎么也答不上来。
黄招强显然明白了什么,看到后面几个想要掏枪,他就知道,真正的战斗已经来了。
黄招强先发制人,首先击毙了未能回答出口令的越南人,而后身边的战友也跟着黄招强反击,因为黄招强开了第一枪后潜伏进队伍里的越南特务已经觉得事不可为想要溜之大吉了。
一分钟的战斗后,部队的后方全都是越南特务的尸体,而黄招强的队伍也迅速趁着战斗度过了大桥。
在大桥对面,黄招强又遇到了残余的越南小股部队,但由于缺少了后面的支援,在黄招强带队冲锋下,很快就被我们全歼。
之后黄招强又带着大家顺利来到医院,到了目的地后大家才发现黄招强受伤不轻,但为了大家他一声没吭。
后来战争结束,黄招强因为自己一系列的英勇行为被部队授予一等功奖章,复员后在家乡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参考信息:《“战斗英雄”黄招强旧居陈列馆在河源东源县开馆》——羊城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