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有关“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发言,尤其是“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为近年力度最大”的提法,引发热议。
那么,财政部长所说的“一次性化债”,应当如何理解呢?
攻坚冲锋号
实际上,本次发言,关于化债,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部分:“一次性化债”、支持银行和房地产市场维稳。
先说“一次性化债”。
隐性债务,这一概念,是2017年中央首次提出的。
之后,就有了2018年至2028年的“十年化债计划”。
如今,从时间上说,化债计划过半。而按照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文件(134号文、150号文),2027年6月末,所有城投企业都将退出地方融资平台名单。
“退平台”的绝对条件是:隐性债务清零。
也就是说,在“十年化债”周期下,未来3年,将进入化解隐性债务的收尾阶段。
这个时候,当财政部长说出“拟一次性”的话,等于吹响了最后攻坚的冲锋号。其潜台词是:隐性债务的底数清清楚楚,化债节奏尽在掌握,对于最艰难的部分,财政一次性大规模债务置换,即可基本解决问题。“十年化债计划”将顺利收官。
国债的力量
地方债问题就这么解决了?这么简单?
并不是。
由于化解地方债的基本方式,是可控、限额的债务置换。置换之后,债务只是延期,并没有消灭。最终债务的偿还,仍要落到地方政府的财政,以及银行等投资方身上。
所以,化解地方债问题的关键,除了首先完成地方债务的控制、清除暴雷隐患、时间换空间外,最终的决定性解决,还取决于充足的资金支持。
这一问题,在2022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债问题集中爆发之后,曾引发了社会热议。
之后,一个思路被提出来,并得到了事实上的认可。那就是:以国债化解地方债。
因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债债务规模处于较低水平,发行国债空间较大。这就是财政部一直在说、至今仍在强调的,“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与这种空间相比,在发行国债态度上,我国一直非常谨慎。
面对普遍的地方债问题,国债发行支持具有可行性。与此同时,国债的另一个市场功能也被提了出来:国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协调器。做好国债发行,不仅可以有力支持地方化债,同时还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有效调剂相关经济要素。
所以,在国债支持地方化债的大讨论之后,我们看到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
第一件事,是超长期国债的发行,构建调节中国货币供应的蓄水池,此事一出现,即引发极大的社会反响;
第二件事,就是最近,国家出台股票换国债政策,将国债的力量注入股市,由此引爆股市行情。
按照“十年化债”的时间表,2027年将清空隐形债务,但是,在清空隐性债务、城投退平台之后,还剩余大量的商业金融债务并未解决。接下来,需要采用市场方式化债,包括债务重组、企业重组改制、推动企业发展盈利等。这个时候,地方债的压力就会落到银行身上。
所以,我们看财政部的发言逻辑,第一部分讲化债,第二部分就在讲银行。内容就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来筹集资金,增加大型银行的一级资本,夯实化债的基石——财政部所说的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来化债,同时,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所指就是这件事。
对谁有利
那么,财政部以国债作为后盾与调节手段,有步骤、有节奏地化解地方债,会产生哪些市场机会,对谁更有利呢?
首先,财政部的表态,直接反馈到了股市的化债板块上。相关化债题材被市场关注,由此发动行情。
但实际上,国债对股市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并不限于化债题材。
由于此前政策已经打通了国债与股市之间的资金衔接。财政也明确表示,如果效果良好,还会继续加大对股市的支持力度。因此,国债规模的扩张,与股市密切相关。换言之,化解地方债,直接的受益对象,就是股市。
很多人谈及股市,常常会谈实体经济的基本面是否支持股市。实际上,这个说法把问题顺序谈反了。未来经济的发动是从股市开始的——由资本市场发动,来启动实体经济。股市先行,而不是相反。地方债化解,正是在给股市加油。
本次财政部发言中,涉及化债的第三部分,谈及的是维稳房地产。
因为地方债问题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房地产。解决地方债问题,与化解房地产问题密不可分,是化债与房地产结合,化债与民生福祉结合,由此,化债直接利好房地产,且孕育着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行情。
由于城投退平台有硬性时间表,城投从政府剥离节奏清晰可见。这给城投的下一轮发展创造了机会。围绕城投,会发生各种新的重组、整合。城投具有地方建设优势。政府主导之下的城市未来发展,新的地产机会也会随之发生。这就是有些观察所说的“城投信仰重来”,因为城投的新机会来了。
所以,化债本身不只是很多人看到的负面数字。很多人会被一些很大的数字吓到,只看到地方政府压力巨大。化债所产生的市场机会,实际上也是中国经济的转机。历史上很多的逆袭,就是在这种看似艰难之中发生的。
值班编委:马琳
编辑:韩涧明
审读:戴士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