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又名“火肉”“兰熏”,是民间喜爱的传统腊味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少地方都有制作腊火腿的习俗。说到高端火腿,你是不是先想到西班牙火腿?

那么宣威火腿呢,它算老几?

近几年,西班牙的伊比利火腿喧宾夺主,这道可以生吃的美食很快风靡了国内美食圈,很多高级餐厅甚至以拥有伊比利火腿这道菜而大肆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错,西班牙伊比利火腿确实不错,它昂贵、味美、无法仿制。用于制作火腿的伊比利猪也很稀有,小时候吃的是香草和树根,成年后还会大量食用橡子,让成品火腿拥有榛子芳香……并且上等伊比利火腿一般用来生吃配酒,切得极薄,每片都近乎透明,将整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有一种绵长绕口不绝的醇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且不说中华大地上,成名已久的火腿不下十数种,历史、风味、外形……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好处,单单拿出“宣威升达火腿”来,就丝毫不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威火腿又名“云腿”,以其皮薄肉厚、肉色红艳、香气浓郁、味鲜回甜而名扬海内外。

明洪武十六年(1383)以后,朝廷从中原地区向云南大量移民,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汉人们在年关前宰杀时鲜肉吃不完,就将猪的前后腿用盐腌渍,以备来年食用,这就是宣威火腿的前身。

这种火腿得以传名,是清代滇东地区的“改土归流”时期。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再度实行改土归流,设置宣威州。这样宣威就成了当地的经济、政治中心。南来北往的客商日渐增多,当地百姓为了购买生活必需的盐巴或换取一些零用钱,就带着自家的火腿到宣威城里去交易。外地商人发现这里的火腿质量上乘,就大量收购,运到外地销售,标名“宣威火腿”,由此,宣威火腿才名扬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时期的《宣威县志》中有关宣威火腿的记载,“身穿绿袍,肉质厚,精肉多,鲜嫩可口”。光绪年间《宣威州志》补《食货》中记载,“火腿,宣威腌腿,亦负盛名,可与浙江之金华并驱。”到了民国十八年,《宣威县志》中已专门附有制火腿及腌肉的方法。

清末的宣统年间,当地一个名叫浦在廷的青年筹划组建了“宣威火腿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宣威火腿也由一家一户的分散腌制,发展有规模的企业加工方式。1923年在孙中山倡导的广州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孙中山先生对宣威火腿大加赞赏,挥笔为蒲在廷的宣威火腿公司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宣威火腿声名鹊起,畅销东南亚。

相比金华火腿,宣威火腿的制作工艺大同小异,但时间上却有不同。宣威火腿只在农历霜降后至立春前的一段时间制作,直到次年端午方能熟成。这得益于云南温润适宜的气候条件,能保障火腿能长时间发酵而不变质。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宣威火腿在口味的香浓上可谓是独具一格。在选材上,以肉肥油多、肌肉紧实的云南“乌金猪”为原材料,则有着金华火腿无法企及的口感,细品之下,还有些许甘香。由于肉质肥厚,咸味略淡,宣威火腿除了蒸煮之外,通常还会是家常炒菜的完美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