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艺Artplus
ART
PLUS
爱德华·霍普(1882年-1967年)
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奈亚镇
美国写实画家
20世纪最受欢迎的通俗画家
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
艺术家的敏锐天赋真的很吓人。一百多年前,人类正大踏步进入现代社会,所有人都满怀希望地前行。
但唯有霍普,“看见”了这堆热闹泡沫中的孤独内核。城市化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感,奇妙地与百年后的全球疫情产生了共鸣。
所以,每当看到他的画,我们总会灵魂发问:这画的不就是我吗?
霍普《夜鹰(夜游者)》
1942年
144×76.2cm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如那张著名的《夜鹰》:深夜,商店都已关门,街上极其空旷,只有拐角处还有一家尚未打烊的餐厅,里面有四个人:独自饮酒的男人,一对中年男女和服务员。
虽共处一室,却被一种隐形的力量隔开,没有任何眼神交流。这些生活在繁华都市里的中产阶级沉默、孤独,仿佛正在被隔离。
这是霍普对即将到来的时代危机的超前回应。
面对城市人口数量激增,陌生人擦肩而过,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的现实,霍普的创作直击人心,一座座被忽视和遗忘的孤岛就这样在他的笔下浮现出来。
因此,他的画总是让人不安。
霍普《铁路边的房子》
1925年
73.7×61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铁道边的房子》描绘了一座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孤零零地伫立在铁路边,看起来已经没落,与周围环境十分不协调。
独立坐落的它如同被历史遗忘的鬼城,而铁道的存在更是平添了一种凄凉。
霍普《自动贩卖店》
1927年
91.4×71.4cm
艾奥瓦得梅因艺术中心
《自动贩卖店》里,一个年轻的女人孤独地坐在桌子旁,安静却绝望地凝视着咖啡。
灯火通明的房间偌大而空荡,一排排相同的灯具倒影从夜色漆黑的窗户向外延伸。
天色已暗,心烦意乱的她摘下一只手套,将杯子端至唇边,却要尽力控制颤抖的手。
整幅作品充满故事性和戏剧氛围,却因为特殊的构图和冷暖色的处理,使画中人的脆弱和孤独一览无遗。
霍普《包厢C》
1938年
47.5×50.8cm
私人收藏
《包厢C》中,孤独的旅行者正在车厢里看书。
但奇特的是,车厢的面积很大,她仿佛正坐在家中的豪华扶手椅上。紧闭的车厢像是定格了整个画面,冰封于一种绝对的存在。女人全神贯注却又毫不费力,矛盾的气氛神秘又暧昧,充满强烈的吸引力。
他的画里,满眼都是孤独,深究全是寂寞。
1882年7月22日,霍普出生于纽约,父母是纺织品商人,家境殷实,艺术品位也很高,优质的家庭环境让霍普很早就决定走艺术道路。他的素描基础相当扎实,经常创作漫画,也喜欢水彩和版画,但最执著的还是油画。
然而他天性敏感,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反而喜欢独处。性格决定命运。
或许,这便是他对喧嚣繁华背后人们的冷淡和孤独如此感兴趣的原因吧。
霍普《酒店大堂》
1943年
103.5×81.9cm
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如《酒店大堂》中。艺术家用娴熟的技法和对色彩精准的运用,向观看者展现了三位客人之间似有似无的牵扯关系:一位独自坐着看杂志的年轻女性、一对在房间角落等候的老年夫妇。
一切都不安又僵硬,欲言似又止,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发生过什么?全部不得而知。
霍普《夜间会议》
1949年
101.6×70.5cm
威奇托艺术博物馆
而《夜间会议》是霍普为数不多展现人们真正交流的画作之一,但画中人物依然毫无表情,似乎只是用手势和动作交流。
这场夜谈在一件没有照明的房间里进行,灯光从外面诡异地照进来,独特的布光方法确立了他们之间的分歧。
霍普《早晨的太阳》
1952年
101.9×71.4cm
哥伦布艺术博物馆
《早晨的太阳》中,一个女人独自坐在一张未整理的床上。窗外的光线照射在她的身上。
阳光的“暖”和人物的“冷”并存,而窗外下方街道的细节则进一步增强了房间墙内的寂静感。意念性的城市里,一种空寂魔魅般地绵延开去…
当然,霍普不只画城市,他的笔下也出现过生动的乡村景色。和城市的孤寂不同,他描绘的海岸和乡村充满着宁静和乐观。
霍普《蒙希根岛的布莱克海德》
1916-1919年
33×24.1cm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蒙希根岛的布莱克海德》中,光与影、水与陆地的特点被描绘的非常清晰,色彩鲜明且对比强烈,颜料被厚重地堆叠于画板上。
观者目光聚焦在海岸线上,海湾中撞击的海浪时隐时现,十分抓人眼球。
霍普《两个喜剧演员》
1965年
101.6×73.7cm
私人收藏
他在最后一幅画《两个喜剧演员》中,将这份孤寂表达的淋漓尽致。
画中,一男一女两位演员代表的便是80多岁且疾病缠身的他和妻子,两人牵着手,从巨大的舞台黑影走到台前,真诚谢幕。刹那间的缺席感相伴着失落,氤氲暗涌…
当时,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一个黑暗的舞台……和从一出哑剧里出场的两个人物。辛酸。”仿佛,他是在用忧郁和讽刺的眼光回顾着自己的一生。
似乎,霍普一直都不属于他的那个时代。
霍普的绘画总是股弥漫着一股缄默、疏远的氛围。虽然后人将其归入现实主义,但绝不是对“所见”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超越表象的解释性渲染和提高性表述。
而他的人生也宛若其画:高处不胜寒。
因为直到40岁,他依然是很难卖出画的失败画家。
但,有什么关系呢?生命中曾经有过的喧嚣,都将用寂寞来偿还。
1967年5月15日,霍普在纽约的工作室逝世,终于远离了这颗孤独星球。
他为自己写下了悼词:人走室空,但阳光仍然洒下,我的离开并没有改变世界的什么。
这很霍普。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小编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