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援引德国《图片报》报道称,尽管乌克兰在前线仍然面临俄罗斯的重大压力,但是除了已有的承诺外,德国将不再向乌克兰提供新的大型军事装备。这是因为德国国防部不相信乌克兰有能力近期发动“攻势,从而夺回自己的领土”。报道还援引一份内部文件说,德国将不再向乌克兰运送“重型武器”,而之前德国承诺的援助——“豹2”坦克、PZH2000火炮和“黄鼠狼”步兵战车等武器已经“交付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秋天,泽连斯基公开承认了反攻的困难,俄罗斯国防部官员则宣布乌克兰反攻的失败。今年夏天虽然乌克兰发动了对俄境内库尔斯克的反攻,但反而陷入俄军的口袋阵,损失不断加剧之余,夺来的阵地也所剩无几,距离被逐出俄境内已经是时日无多。也正是因为看不到更大的胜利希望,德国才做出决定不提供额外的重型装备,包括乌军急需的豹2坦克,这表明德国的国防政策已经转向不再支持俄乌冲突中的乌克兰。

德国深知,俄乌冲突的背后,是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作为北约成员,德国无法置身事外,必须与盟友保持一致,德国也不希望冲突升级,将欧洲拖入冲突的深渊。“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性!”朔尔茨政府在对乌援助问题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德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装备;德国拒绝提供远程进攻性武器,并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

这一变化背后隐藏着更多的复杂因素,德国国内民众对持续援助的态度产生了分歧,随着冲突的拖延,民众对政府持续输出武器的支持率逐渐下降,许多民众开始担心,过度的军事支援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根据德国民意调查机构的数据,2023年初,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政府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转而寻求和平解决方式。德国经济的困境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犹豫,随着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加剧,德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显然,政府在军事支援与经济利益之间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方面则是振振有词,表示之前的援助承诺都已经兑现了,现在再提供新的大型军事装备不太合适。而且,德国国防部还认为乌克兰近期发动攻势的能力有限,所以嘛,援助也就得“量力而行”了。

对于乌军而言,乌东前线局势依然紧张,库尔斯克的俄军也发起了反攻,俄军方9月15日表示,乌军一天内在该方向损失300多名军人和22辆装甲车辆,其中包括3辆坦克,7名乌克兰军人投降。同日,哈尔科夫市市长捷列霍夫表示,当天哈尔科夫市遭俄军袭击,一栋高层建筑被击中,民用基础设施受损,已造成41人受伤。而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则表示,乌克兰仍不打算同意“冻结”冲突。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近期举行的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上,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主席维塔利·曼克维奇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由于关税和其他费用的上涨,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将汽车进口到俄罗斯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南华早报》报道称,俄罗斯目前是中国汽车的最大进口国,代表这家俄罗斯行业组织的曼克维奇呼吁,中国汽车制造商应考虑在俄罗斯实现本地化生产,这将有助于节约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俄罗斯而言,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填补了市场空白,同时也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对于中国车企而言,俄罗斯市场不仅是一个替代性市场,更是应对欧美市场压力的缓冲地带。在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俄罗斯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未来有望成为中国车企的重要出口基地。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显然是板上钉钉的现实。

而前不久,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提案获得通过,这一决定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发了巨大波澜。中国方面迅速做出回应,不仅发出了最后通牒,还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给欧盟上了三堂深刻的课程,与此同时,中国还将大规模订单转移给俄罗斯,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复杂性。近年来,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是异军突起,不仅价格具有竞争力,技术水平也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