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罐里的自然之道
李青松
青瓦色的门是向里开的,迎面的室内墙壁上悬挂着墨迹饱满,筋骨分明的四个字:“心定性闲”。这里是杨小辉北京工作室——永定河畔某单元楼高层一九O四号。某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是因之腰疾而登门求解问道的。
杨小辉是专门为别人解除痛苦的奇人。当然,奇人必有奇术。在坊间,杨小辉和她的小竹罐早就闻名遐迩了。可是,出于某种考虑,头一次见面时,我恭敬地称她——“杨小辉老师”。后来,见面多了,就减掉一个字,称其——“小辉老师”。
她说:“不可不可,叫我小辉就行。”
我说:“一定要加上老师二字!尊敬一个人,也体现在称谓上。”
小辉老师有一种稳健和宁静的美。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沉淀,不崇尚外表的浮华和奢侈,喜欢那种回归本真、简洁、质朴和节制的生活。在我看来,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东西,一个是消极的东西——私欲;一个是积极的东西——利他。作为具体的人,可能没有人能够完全消除自己内心消极的东西,但小辉老师能够把消极的东西降到最低,而让积极的东西保持兴奋和活跃的状态。
一九八一年,小辉老师出生于山东农村,从小就喜欢蹦蹦跳跳,于是就顺理成章地上了体育大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跳高选手。可是,二十五岁那一年,她却突遭厄运——意外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脸上生出脓包般的疙瘩,密密麻麻,洗脸时她连镜子都不敢看。四处求医,去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医生看了都摇头,最后定性为疑难病症。脸即面,脸若是出了问题,对于女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小辉老师当然清楚。深夜里,一个人躺在床上,没少偷偷流泪。那是她人生的至暗时刻——每天在焦虑、无奈、迷惘和痛苦中度过,她几乎绝望了。
然而,反者道之动也。就在她准备放弃治疗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一位老中医——用小竹罐疗法,竟然使她脸上的疙瘩奇迹般地消失了。
老中医手里的小竹罐能施展魔法吗?——小竹罐改变了她的人生。
从此,小辉老师立志钻研小竹罐医术,为更多人治病,解除更多人的痛苦。
其实,小竹罐疗法古已有之。典籍载,三国时期,华佗曾用小竹罐疗法为被蛇咬了的乡民拔出蛇毒,亦用此法为中了毒箭的兵卒治疗箭伤。在华佗看来,小竹罐拔毒,甚至清理人体内的“垃圾”(包括痰湿、淤血和浊气),功效胜过铁罐、铜罐、陶罐、瓷罐及玻璃罐等器具多倍。
中医学家张伯礼曾说:“中医从来就不是科学,它是超越了科学的哲学。如果说屋里有一堆垃圾,那么它必然会滋生许多蚊虫。对于西医来说,一定要用杀虫剂灭蚊虫。而中医呢,则是把垃圾清理出去。”
人体是一个系统。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和可调控状态,就是正常的,就是健康的。否则,系统运转不清晰了,混乱了,失衡或者不可调控了,就说明有病了。
中医的“中”,也有“中庸”及“允执厥中”之意,它平衡各方面关系,不偏不倚,而使系统保持中正与稳定状态。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小竹罐就是有效清理人体内“垃圾”的一种工具。
竹,非藤非木,柔可绕指,刚可作刃。苏东坡的那句话道尽了人与竹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作为禾本科植物,竹及其制品具有某种神秘意味。用小竹罐治病,至少有三点特性是可以肯定的——其一,竹本身含有消炎止痛的物质成分,细菌病毒在竹罐中存活不会超过两个时辰。其二,竹纤维不燥不犟,若清若浊,透气适中,呼吸温和,对人体表面皮肤不会造成损伤。其三,小竹罐端口小,定位准,不偏移,吸力强,可负重,操作简单。
小竹罐施用之前,要在药锅中用熬了三天三夜的药汤煮十五分钟,待小竹罐充分吸收了药汤后,取出拍打罐口三下(保持真空状态),趁热在刺破经络的痛点拔罐,十五分钟后起罐。
小竹罐治病遵循的是中医经络学说的原理。治疗的过程分刺络,放血,拔罐,起罐四个步骤。刺络即为循经取穴,放血即是通过中药熬煮的小竹罐将体内的“痰湿”“浊气”等毒物质,也就是所说的“垃圾”拔出体外,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作用。
用小竹罐拔罐之前,为何要先刺破经络放血呢?小辉老师说,经络是联系人体各器官及各部的通道,遍布全身。而通道运行的东西是气血,气血是人体的根本。气呢,分为气虚气滞气陷气逆;血呢,分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故而,人体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气血的运行关系反映出来。了解了气血关系,了解了气血状态,对人体中是否存在问题也就清楚了。“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指经络存在不通之处,造成了血气淤堵,产生了“垃圾”,导致一些疾病发生。所谓“气血不通百病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脉”实际是血液流通的血管,血流不畅的原因在于经络不畅。通经络可以改善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血液运行,从而改善相应部位的血液供给,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小竹罐能治病,毋宁说小竹罐能治未病之病更准确。
医者仁心,通过口口相传,全国各地患者慕名来京造访小辉老师,求得其为自己解除痛苦。其中的人,有社会名流,有外交官,有企业家,也有偏远山区的农人,他们亲身感受并见证了小竹罐的神奇。
十几年来,用小竹罐为多少患者治好了病,小辉老师自己也说不清了。在她的工作室里,小辉老师用手指着药锅里咕嘟咕嘟翻滚着的药包笑着说:“我的机密都在药包里。”我问:“里面都是什么药啊?”她说:“若干味中草药,药名都在《本草纲目》里。我要是说出来,那还叫机密吗?——哈哈哈!”
我也笑了,说:“恐怕科学还一时无法把小竹罐治病的道理一下解释清楚,或许不是科学解释不了,而是科学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吧。”
若干年前的某一天,小辉老师读了《金刚经》之后,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每晚坚持在网上听佛法课,至今已经达九千多小时。学佛悟道,悟道得道。——小辉老师得道了吗?我话到嘴边,却没有问。佛学有佛学的道,道家有道家的道,儒家有儒家的道。实际上,路径不同,目标一致,天下的道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道是什么?道者,通也。道,就是存在本身,而不是存在的东西。一切由道而来,最后回归到道中去。人,惟有不带目的的给予,不求回报的付出,才会快乐。小辉老师说,她之所以学习佛学,是为了安顿自己的心。出离,精进,远离烦恼。她说,佛不是神,是大彻大悟的人。
她学会了打坐,动作娴熟而又标准。对于一般人而言,盘腿而坐,一只脚脚心朝天都是很难的。她却可以两只脚脚心朝天,打出莲花坐,而且腰杆挺直,虔诚无比,一坐就坐一个小时。她说,一个人一出生,烦恼就随之而来。我们总有无限的痛苦和迷茫。如果我们观察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我们的一生都在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忙碌着,花一点时间思考生命中的大事,却从来抽不出时间。或许,这就是现代生活的悖谬吧。
什么是生命中的大事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过,在小辉老师心中,寂静和无常都应该是大事。寂静就是远离烦恼。烦恼属于颠倒了的想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烦恼自然就会渐行渐远。小辉老师说,无常——是我们唯一确信不移的东西,也是我们唯一永恒的财产。无常,就是变化。无常,意味着不确定性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于是,无常就令人焦虑、不安、遗憾、失落、无奈、愤怒和痛苦。然而,无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存在。理解了无常,那些功名,那些悲喜,那些聚散,那些成败,那些是是非非,就像高铁疾驰时路边的花草,一闪而过了。
人,应该以慈悲为标尺。对待生命,对待地球,都不能丢掉这个标尺。可是,正因为大多数人相信人生就只有这一世,便就丧失了长远的眼光,为了眼前的利益,就肆无忌惮地掠夺地球上的资源,“自私”二字足以毁灭地球。现代工业社会充满疯狂、贪婪和毒害,除草剂、化肥、农药、以及核污染正在摧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
真是糟糕透了,生命的本质是创造,不是毁灭。——这就是文明应该付出的代价吗?
然而,每个人的行为可以带来改变,重要的是,需要决定带来怎样的改变。
小辉老师悄悄改变着自己——开始吃素了。也许,吃素有许多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慈悲心使然吧。在她看来,天地并非厚待人类,而轻薄了万物。只是人类自认为天地是为了人类而生长万物。人自称是万物之灵,其实,人随时随地都在伤害或者杀戮万物。当吃素,不是坚持,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人的内心也便得到了净化。
夏季义诊期间,在高原公路上开车,她特别注意控制车速。她知道,车速太快那些飞虫就会躲闪不及,导致撞在挡风玻璃上毙命。——为什么要快呢?慢,是一种放生,也是欣赏和体味高原之美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不杀生是与素食联系在一起的。素食也是美食。素食无须过多料理,无须喧嚣腾浮,哪怕平铺直叙,也能体现出食物的至味和境界。何况,素食时时提醒我们,应该回到食物本身去,朴素的食物更能获得快乐。快乐不在于拥有很多,而在于需要很少。
在当今复杂的时代,我们这个社会是追求人的发展,还是追求物质的发展,似乎搞混乱了。每个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很少有人想成为更好的人。人,已经不知道何为人了。我们应该卸载繁重和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而我知道,过简单的生活,做一个简单的人,其实并不简单。
每年暑期,小辉老师都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去藏区义诊。在寺庙里租两张床,一个姐姐跟她作伴,帮她做饭。而她,就用小竹罐为那些患病的高僧治病。上午义诊,下午听高僧讲佛法课。我问她:“女性住在寺庙里,能习惯吗?”她眼睛看着我,非常认真地回答:“习惯。每次去,都不愿意回来。”
“在寺庙里,吃什么呀?”
“糌粑、面条、米粥、馒头、牛奶、榨菜、鸡蛋、酥油茶。”她说,“蔬菜有胡萝卜、青椒、芹菜、白菜、卷心菜,也有苹果、鸭梨、香蕉、橘子等水果呢。”
“很难想象,在藏区不吃牛羊肉,可怎么生活呀?”
“由于长期吃素,我已经排斥吃肉了。闻到肉的那股腥膻气味,身上就不舒服。”
某天,同小辉老师作伴的那位姐姐,闻到风中飘过来的炖牦牛肉的味道,馋得直流口水,就央求着对她说:“要不,咱们也开戒?”
“不——!绝不——!”小辉老师断然拒绝,转身离去。
她把北京工作室赚到的一点钱,每年都捐给了藏区需要帮助的病弱残之人,已经连续很多年了。没有人要求她这样做。但是,她说:“如果有条件,就去帮助众生,如果没有条件,至少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众生万物相互依存,息息相通。她认为,真正的慈悲就是平等看待众生,即便是在困顿、窘迫、危险之境,也要保持内心的开放和澄明,对一切众生怀有善意。
持戒持俭,是小辉老师的美德。她从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而需要的东西总是用到不能再用为止。她几乎不买名牌服装。一件衣服三五十元,穿在身上感觉挺好,而且一穿就穿很多年。她目前的生活状态,无得意无失意了无挂碍。用一句佛学上的话说,可谓——“如如不动,了了分明”。
贝玛是她的另外一个名字,在藏语中,贝玛就是莲花的意思。她说,她喜欢莲花。她的居室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沙发和摇椅之类,只有一张茶桌,四把椅子,一个小板凳。角落里是五盆绿植,生机盎然。一盆龟背竹,一盆散尾葵,一盆仙人掌,一盆绿萝,一盆罗汉松。应该倒掉的残茶也舍不得倒掉,而是在簸箕里摊开,于阳光下晾晒,晒干后呢,就作为肥料埋在绿植的根部。绿植呢,当然欢喜无比。
居室四周到处是书,一架一架,一排一排,一摞一摞,有佛学方面的,有历史方面的,有医学方面的,有文学方面的,也有生态方面的。每天除了用小竹罐为患者治病之外,花时间最多的就是读书了。《金刚经》中的三句话对她影响深刻——其一,凡所有相,皆属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其二,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其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应作如是观。小辉老师说:“读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内心,消解狭隘、偏执、刁蛮、急躁、懦弱、愚蠢、抑郁、孤僻、悲观和惶恐。”她说,“消解了一些消极的东西,就等于腾出了空间,你内心的空间就广大了,就可以装下更多积极的东西了。积极的东西具有正能量。世界非世界,世界取决于你内心装得下的世界。”
是呀,古今通达曰为世,四方上下曰之界。世界是空间概念,也是时间概念。任何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特定时空中各种体验的叠加。而我分明感到,小辉老师是把读书与为道及修为叠加在一起了。唉,这是一种别样的人生啊!
某日,我问她:“世上有因果吗?”
她反问我:“宇宙有多大?”
我回答:“无限大。”
她又问:“它被证实了吗?”
“没有。我只是相信。”
她说:“同样,我也是相信。”接着,她说:“因果不是单线的简单对应的逻辑关系,而是无数个前后相续、相互交织、彼此依存,互为缘起的无处不在的网。”
“网?”
“网!”
闻之,我吃惊地看着她,瞪大自己的眼睛了。
时令入伏的那个下午,小辉老师送给我一个小竹罐作为纪念。小竹罐上刻着“康觉”二字,至隐至微至简。我手里握着本色的小竹罐,一遍一遍地端详,反反复复。
小竹罐,竹之传奇。它取之于山野,抚摸过日光月影,汲取过甘泉美露,与花香蜜意相伴,不惧风雨雷电,内在的纤维孔隙里充盈着虫语鸟鸣的故事。小竹罐,深藏着生命密码呀!——或许,那个密码就是道吧。除此,还会是别的什么呢?
道,可道。
道,非常道。
道,自然之道。
二O二四年七月十七日 写于北京
作者简介
李青松,生态文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长期从事生态文学研究与创作。主要代表作品《开国林垦部长》《北京的山》《相信自然》《万物笔记》《粒粒饱满》《一种精神》《茶油时代》《大地伦理》《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等。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呀诺达生态文学奖。
OCTOBER 2024
敬请关注官方二维码:生态文学时间
编辑:万芊 监制:王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