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了钱可以做到哪一步?

很难想象,有一部分人靠“捞尸”谋取暴利

长江老一辈捞尸人曾说过,捞尸的“行价”一具一万八,最多一个星期能捞出来70具尸体。

然而这还不够,让人想起湖北“挟尸要价”,那是第一次将这个充满“恶臭”的行业,暴露在阳光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捞尸人”·】——»

2009年11月的一个寒冷午后,两个孩子在荆州长江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孩子的母亲惊慌失措,大声呼救。

恰巧路过的9名长江大学学生听到呼救声后,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江水中展开救援。

他们奋力游向孩子们,与湍急的江水搏斗。水流湍急,温度极低,救援过程异常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群年轻人没有放弃,他们互相鼓励,轮流接力,终于将两个孩子成功救起。

然而,他们当中最先下水救人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名同学,突然在水中失去了踪影。

岸上的同学们都还没毕业,刚救了人的喜悦一下荡然无存,恐惧充斥着他们的眼睛,开始四处呼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看到远处有几艘渔船,立即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招手求助。

然而,渔民们却显得犹豫不决,支支吾吾地找各种借口推脱。有人说天气太冷,有人说自己身体不适,还有人暗示让他们等等,"有人能捞"。

渔民们的眼神飘忽,似乎在顾忌着什么。学生们焦急万分,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见死不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生命垂危的同学们却迟迟得不到救援。又过了将近半个小时,一艘捞尸船才姗姗来迟。

随着捞尸船的到来,捞尸队的老板陈波晃晃悠悠地来到岸上,甚至有闲心对着老师招手,避开人群到沙洲旁边的遮阳区详谈。

陈波带着一个叫王守海的手下,面无表情地走到赶到现场的长江大学老师面前,开始"谈"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根本不是在谈,而是在宣布他的要价。"一万二一个人,"陈波冷冷地说,"这是最低价,没有议价空间。"

«——【·漫天要价·】——»

学生们听到这个数字,顿时惊呆了。

他们哀求陈波发发善心,降低一些价格,毕竟他们都是学生,拿不出这么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陈波置若罔闻,反而催促他们快点决定。"天黑之后价格就要涨到一万八了,"他威胁道,"必须先给钱,我们才开始干活。"

老师们急得满头大汗。他们出门时根本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身上带的现金有限。

他们翻遍全身的口袋,又向在场的学生借钱,最后只凑出了4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时间就是生命。老师们心里很清楚,如果陈及时他们还活着,每耽误一秒都可能是在杀人。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他们只能答应陈波的条件,希望能尽快开始搜救。

在老师们的威逼利诱下,捞尸人王守海终于开始了工作。他穿上潜水服,带着特殊的设备下水搜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个小时后,陈及时的遗体被找到,随后是方招。

就在王守海准备继续搜寻最后一名学生时,他突然接到了岸上陈波的电话,命令他立即停止工作。

原来,老师们没能及时凑齐剩下的三万两千元。陈波毫不留情地叫停了搜救工作,完全不顾及还有一个生命可能正在水中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打电话给学校,联系其他老师和学生,甚至向路人求助。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生命流逝的痛苦。

终于,在各方努力下,剩余的钱被凑齐了。陈波这才允许王守海重新下水,继续搜寻。又过了一段时间,何东旭的遗体才被打捞上岸。

整个过程中,陈波的冷漠和贪婪令人发指。即使面对悲痛欲绝的老师和学生,他也没有丝毫动容,只是一味地催促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更是对生命的亵渎。捞尸人本应是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而不是趁火打劫的投机者。

陈波的所作所为,让人不禁质疑:在金钱面前,人性究竟能堕落到什么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起骇人听闻的事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人们对于捞尸人的贪婪和冷血感到愤怒和不可思议。

起初,公众的怒火主要集中在渔民身上,认为是他们见死不救,导致悲剧发生。一些愤怒的群众甚至烧毁了当地渔民的渔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事情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渔民们很快站出来为自己辩护。

他们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他们之所以不敢救人,是因为曾经受到捞尸队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捞尸队警告过他们和附近的冬泳队,不要"断了他们的财路"。

这个解释让人们意识到,问题的根源远比想象的要深。

这个事件揭开了捞尸行业的黑暗面,但同时也让人们看到,并非所有的捞尸人都是如此冷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人不常有·】——»

事实上,像陈阳喜这样的好人在这个行业中并不少见。

2013年,陈阳喜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

32年来,陈阳喜一直在从事捞尸工作,共计打捞了400多具遗体。他的工作不是为了牟利,而是出于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阳喜回忆说,2000年左右,长江发生特大洪灾时,他一周之内就打捞了70多具遗体。

面对如此惨烈的场景,普通人可能会崩溃,但陈阳喜却坚持了下来。

他说:"看多了这些事,心里也就看淡了。但每次能帮助逝者回家,我都感到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陈阳喜会接到一些官方机构的请求,帮忙打捞遗体。

这些工作通常会给予一些补贴,但金额并不多。

对此,陈阳喜表示很知足:"这个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做,能得到一些补贴已经很好了。我做这行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觉得能帮到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阳喜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捞尸人这个职业的另一面。在那些贪婪无度的人背后,还有许多像陈阳喜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他们在寒冷的水中搜寻,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了给逝者一个安息,给家属一个交代。

这种反差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深入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同样是捞尸人,有人会如此贪婪,有人却能保持善良?这或许与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关,但更多的是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问题。

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人可能会失去道德底线,把一切都当作赚钱的机会。

而另一些人,即使面对诱惑,依然能坚守本心。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捞尸行业,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规范这个特殊的行业,如何在保护捞尸人合法权益的同时,防止他们滥用职权,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这个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教育的反思。

我们要向那些勇敢跳水救人的同学致敬,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我们也要向像陈阳喜这样默默奉献的人表示敬意,是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守护着社会的良知。

陈阳喜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正义并非遥不可及。

当我们选择帮助他人而不是冷眼旁观,当我们选择诚实守信而不是投机取巧,当我们选择坚持原则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就是在守护心中的那缕光。

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