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村落保护必须确保外部的承载形式一脉相承、内部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二者并济,为此,必须确保形成各方合力,共促传统村落之“形”与传统文化之“神”兼而有之。

李海楠

保护传统村落,是一项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重要任务。如何打破固有思维,处理好保护与利用这对天然矛盾,从而最大程度挖掘传统村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着实考验决策智慧。

10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召开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强调,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村落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村落调查评估,完善法规政策标准,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的介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要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坚持村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助力,护住传统村落中各类文化遗产的“形”,守住传统村落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魂”。

一言以蔽之,这不仅表明了我国推动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要求,亦道出了贯彻保护要求的关键所在。传统村落保护必须确保外部的承载形式一脉相承、内部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二者并济,为此,必须确保形成各方合力,共促传统村落之“形”与传统文化之“神”兼而有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不仅保留了历史沿革,其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也都未曾经过巨大变动。显然,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有着非凡意义。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15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实施了挂牌保护,16个省份将5028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保护55.6万栋传统建筑,传承发展5965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如此规模的遗产保护,对于世界人类文明保护与传承而言亦当属功勋之举。毕竟,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想要实现永续传承,绝不简单是一成不变地保留原貌,而是要在尊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传承其文化内涵。

首先,要留住“形”。作为外在载体,传统村落的外在形态是推进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和抓手。

村落的历史建筑、街道布局、自然景观等外在表现,不仅是村民长期生活的见证,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为此,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这些元素进行修缮和维护,使其得以延续。

同时,适度开发也应予以鼓励,切不该“一刀切”杜绝合理的开发利用。但要明确的是,须在以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按照既有政策安排,今后要进一步推动活化利用,继续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补足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持续开展“设计下乡”,提升建筑质量安全和居住品质,让传统村落的“烟火气”更旺。

其次,要守住“神”。这不仅是保护传统村落的核心所在,也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的必然要求。

村落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传统、民俗风情、乡土特色等,是村落的灵魂所在。要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元素,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并加强传承和弘扬。同时,善用文化创新亦是守住“神”的重要一环。

根据有关安排,今后要进一步突出文化传承,加强常态化、多元化宣传推广,推动村史村志编写,研究梳理传统营建营造智慧,让传统村落的“文化味”更浓。毕竟,只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使其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此过程中,还须辅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多方各司其职,形成保护合力。总之,保护传统村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形神兼备,方能永续传承,共促更多中华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文图片来源:新华社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