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的天气变得异常平静,在回暖的同时雾霾也成为天气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接下来,我国正频繁迎来冷空气的“排队”袭击,尤其是10月中旬的三次强势冷空气过程,彻底将初秋的温暖推向尾声。这一现象不仅带来了显著的降温,还将推动多地的气温偏低,尤其是北方偏冷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三次强势冷空气排队来袭

今早,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雪过天晴,但晴空辐射与雪后寒冷空气的配合,将气温推至谷底。漠河的气温一度降至-16.4度,根河达到-14.3度,甚至在根河境内的冷极村,自动气象站监测到了低于-25度的极寒数据,刷新了今年下半年以来北方的最低气温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东北平原,尽管最低气温仍维持在零度以上,但与昨天相比,温度骤降了10度以上。这次强势冷空气的到来,仿佛一场风雨过后,将整个地区从秋天直接推入了冬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指出,10月15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东北地区部分区域的气温将下降6至10度,部分局地甚至可能出现12度以上的降幅。好消息是,随着目前冷空气的南下,我国华北地区的霾正在消散,午后13时华北中北部多地的空气质量已经转为一级优,但对比起来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多地还有中度-重度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今年冬天会特别冷?

中央气象台预计,接下来,10月18日至19日,另一波强冷空气将侵袭我国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预计气温再次下降6至10度,东北部分地区的降温可能超过12度。而到10月20日至22日,第三波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这三次冷空气过程接连影响我国,尤其是10月18日的那次冷空气来势凶猛,甚至可能使东北南部和京津冀地区逼近同期最冷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冷空气的接连南下,北方的偏冷区域将持续扩大。中央气象台指出,未来十天,华北、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平均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2度。而在陕甘宁、内蒙古西部、江南大部和华南等地,气温则可能偏高1至2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则接近常年水平。由此可见,北方偏冷的局面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期冷空气开始变得频繁且强势?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到北极涡旋的异常活动。近年来,北极的极地涡旋呈现出明显的南移趋势,这意味着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影响我国。此外,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势控制,使得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堆积,并沿着西风带的引导南下,导致北方气温持续偏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冷空气频繁的另一大推动力来自于北极海冰的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的减少使得极地涡旋失去了稳定的屏障,冷空气因此更容易“逃逸”出极地,向南侵袭。而这一现象在2024年尤其明显,今年的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大幅偏低,这为冷空气频繁南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冷空气频繁来袭,并不意味着整个冬季都会异常寒冷。从气候标准上说,9-11月是秋季,这一时期的冷空气情况并不能代表12-2月的冬季冷空气活动情况。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时间推移,冬季冷暖交替、大冷大暖的现象已经频繁出现,这种现象也不排除在今年冬季频繁出现。因此,冬季的寒冷程度是否会超出预期,还需要根据后续的气象数据进行进一步观察,现在还无法下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看,在10月上旬的冷空气过后,短暂的平静后10月中旬冷空气过程显示出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频繁性,冷空气一次接一次,几乎没有给温暖天气留下喘息的机会;二是强度大,降温幅度显著,尤其是北方的温差变化极大;三是覆盖范围广,冷空气不仅影响了北方大部分地区,甚至对南方部分地区也产生了影响。未来几天,我们还将迎来更为强劲的冷空气过程,尤其是在10月18日的强冷空气将会成为本月的一个“寒冷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到来,北方的偏冷区域正在不断扩大,气象入冬的扩大基本上确定了。而未来的气候形势如何,还需密切关注后续的天气变化与冷空气的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