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话蕴含着古人对于食物与时令的深刻理解。尽管现在还未踏入冬季,但正是种植冬季萝卜的最佳时节,预计到了12月份便可以享受到新鲜的收获。

在北方地区,白萝卜作为冬季不可或缺的蔬菜之一,其应用广泛且深受喜爱。无论是将其煲成温暖的汤品,还是制作成美味的腌菜,白萝卜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里,一碗热腾腾的白萝卜汤不仅能带来身体的温暖,还能促进肠道蠕动,起到通气的效果。

然而,正因为白萝卜具有通气的作用,有些人在享用后可能会感到肠胃气体增多,从而产生尴尬的情况。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特殊的白萝卜却能避免这一问题,那就是广受欢迎的“盘菜”。这种萝卜不仅口感鲜美,而且非常适合用来制作腌菜,深受大众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盘菜是什么菜?

可能许多朋友初次听到“盘菜”这一名称,会认为它是某种新奇的蔬菜品种。实际上,盘菜并非新品,而是一种拥有悠久种植和食用历史的传统蔬菜。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就已经在我国被广泛种植并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盘菜的学名是“芜菁”,这个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根部形态——扁平且宽阔,类似于一个盘子的形状,因此得名“盘菜”。

在日常生活中,盘菜常被误认为是白萝卜。无论是从植物的整体外观还是单独观察其根部,盘菜与白萝卜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区别在于形状:盘菜呈扁圆形,而白萝卜则是圆柱形。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因为它们都属于十字花科植物。然而,尽管外观相近,它们在口感上却有显著差异。白萝卜生食时会带有一定的辛辣味,而盘菜生食则呈现出脆甜的口感。

由于盘菜与白萝卜在外观上的高度相似性,民间也常将其称为“扁萝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盘菜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但它实际上并非原产于我国。根据历史记载,盘菜是由张骞在其出使西域期间引入的。张骞从地中海东岸的波斯地区将盘菜带回我国,自此盘菜在我国扎根并广泛种植,至今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尽管盘菜与白萝卜并非同一种蔬菜,但它们在某些特性上有相似之处。值得注意的是,盘菜的产量非常高。即使在古代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的时期,盘菜每亩产量也能达到2000至3000斤。而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盘菜的产量更是高达5000斤。

此外,盘菜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冬季生长并收获。正因为这些特点,盘菜在历史上曾作为荒年时的救饥粮,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料记载,公元154年,我国正处于频繁的灾害之中,饥荒遍及各地。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汉桓帝颁布诏书:“蝗灾危害,畦水变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其令所伤郡国皆种芜箐,以助人食。”这一历史事件在《后汉书·桓帝纪》中有详细记载:“永兴二年六月蝗灾为害,诏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

类似的历史事件也出现在《吕氏春秋·本味篇》、《齐民要术》、《救荒本草》等古代文献中。此外,盘菜还有一个别名——“诸葛菜”,据传这是因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带兵征战期间,曾使用盘菜作为军粮。

现代社会,盘菜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种植的蔬菜,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近十几年来,盘菜更是成为我国出口的名蔬之一,远销至数十个国家,为农民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盘菜,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蔬菜,不仅种植广泛,而且烹饪方法多样。其中,将其制作成腌菜尤为出色。盘菜本身具有脆甜的口感,通过加入盐、辣椒等调料进行腌制,能够完美融合鲜、甜、脆、辣等多种风味,使其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尤其在温州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

在温州,当地人采收盘菜后会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将生盘菜切成薄片,要求切工精细,既要似断非断,又要如连不连,确保形状不变。这种独特的切割技巧使得盘菜片在拉开时如同盏灯笼,能张能合。

随后,这些盘菜片会用盐水腌制三至四天,取出后拌以上等酱油,并滴入几滴麻油,制成所谓的“盘菜生”。这种腌菜以其鲜嫩松脆的口感和独特风味而著称。

亲爱的读者们,您所在的地方是否也有人种植盘菜?您是否尝试过用盘菜制作的腌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