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龙

有时候刷视频,时常会刷到猎德村的一些段子,主角是位村民大爷,身着大裤衩大拖鞋,手里拎着一串钥匙,一副不修边幅却又老神在在的模样。不同版本还会出现不同角色,比如开着法拉利超跑的女儿来给大爷送路易十三,大爷开心地赏给女儿一颗宝石;有的画面是游手好闲的儿子来向大爷要钱,大爷不但不给还一顿训斥,儿子无奈转身,下一个镜头则出现一辆劳斯莱斯豪车,司机赶忙跑上前给儿子开门,儿子坐上豪车悻悻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猎德村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这么豪横的段子却要在这里上演,身为一个新猎德人,我想根据我的获知对这里做一个详细地介绍。

猎德村地处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地标建筑“小蛮腰”的正对面,广州网红打卡地海心沙、猎人坊、珠江道,以及广东第一豪宅“汇悦台”、驻广州各国大使馆聚居地“广粤天地”都是在猎德这个地盘。2007年城中村改造,村里的土地一部分被征用开发成商品房和写字楼,同时也给村民建造了大量回迁房,以家庭为单位每户都分到很多套。如果在偏远街区这些房子也值不了太多,可这里是珠江新城,寸土寸金,即便办不下房产证,一套房子也能卖上一两千万,而每家每户至少拥有三五套,所以全村最穷也得有数千万身家,这就是猎德村为什么被称为“土豪村”和“中国第一村”的原因。

别看猎德村现在这么豪,三十年前还是一个普通的江边渔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全村人祖祖辈辈以捕鱼为业。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涌进广州,看到商机的猎德村民便把一些水田改成鱼塘,同时也搭建了很多厂房和出租屋,房子租给别人,鱼塘渔船也租给别人,猎德人从此成了包租公。但这些只是让村民变成暴发户,真正豪横还是得益于前文说到的城中村改造,每家每户不仅拥有多套回迁房,村里的卖地分红、集体租赁分红,每一样都让村民们赚得盆满钵满。很多人应该听说过猎德村“千人宴”,每逢过年过节,村民们便从四面八方回到村子,在祠堂周围摆上几十桌上百桌,龙虾鲍鱼堆得满满,吃饱喝足后每人还能领到一个大大的红包,这一幕不知让多少人瞠目赞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办法,人家就是命好,这个也羡慕不来,所以一些广东人经常拿猎德村开玩笑,说想快速暴富,就要想办法成为猎德村的女婿,或者嫁到猎德村,这样别说自己这一辈,就连孙子都衣食无忧。

网上段子横飞,剧情也各有精彩,其实猎德村的村民并不住在猎德村旧址,多数都已分居在周边小区或其他地方,即便是留下的一些老年人,也都集中住在回迁房东边的几栋低楼层里,老年人留在这里一是念旧,二来也能方便收租。建在旧村上的回迁房楼层较高,楼距也比较密集,如今居住这里都是后来的买房者,或者是一些租房的外地人。

生活是一种体验,经历之后,一切都会变得平淡。三十年两代人,现在的猎德村和所有广州人一样恬静而淡然。都知道广州人做事务实,也知道广州人生活简单,越有实力就越没什么讲究,尤其在穿着这方面更为随意,高端品牌还是便宜货都没所谓,只要颜色喜欢穿着舒服就行。所以在很多人眼中,穿着大裤衩拖着大拖鞋,就成了广州有钱人的标配,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会把猎德村和大拖鞋扯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能仅用“大拖鞋”来定位猎德人的形象,其实猎德村不但有着悠久的建村历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九百年前便有了猎德,是由北宋时期李姓先祖经韶关珠玑巷南下定居于此。村里共出过两名进士,两名解元,八十六名举人,绝对称得上人杰地灵才俊辈出,直至今日,眼前这些重建的镬耳屋、祠堂群和石板街,都完好地保留着岭南特色。

猎德村的龙舟队也是岭南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一脉正传,在2004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上,猎德村男子龙舟队和女子龙舟队分别摘冠,成为全国此类赛事中第一个“双冠王”。还有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中,由520位青年敲响的“猎德鼓”,就是由猎德村的龙舟鼓演化而成,更给亚运会开幕式留下一个永恒的瞬间。

我居住的小区也属猎德街,这里虽不是我的来处,但我却会选择这里终老。我喜欢这里厚重却又时尚,喜欢这里热闹而不喧嚣,有时我也会穿着大短裤拖着大拖鞋漫步在石板街上,内心也与猎德的土著一样富足和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