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太湖,欣欣向荣。轻闻着丰收的气息,《中华文化》杂志社、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采风团走进太湖这片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的土地,开展“书乡村发展 看太美太湖”采风活动,从绿色山水到红色文化,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变迁,一路上,他们且行且吟,一尘不染,用生花妙笔讲述着独属于太湖的风景风物与风情。
本次采风活动由县融媒体中心策划、组织、联络,旨在通过作家的笔触,深入展现太湖的山水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在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太商返乡”创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讲好太湖故事,传播太湖声音,展示太湖形象,助力太湖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大黄山”建设添上精彩一笔。中国作协浙江书画院执行院长、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中华文化》杂志顾问桑士达,《中华文化》杂志副主编、上海人民警察杂志社原编审、浦东新区作协原副主席宗延沼,《中华文化》杂志执行主编、上海浦东新区作协原副主席、秘书长罗勇敢,安徽省文联原主席、省作协原主席、《清明》前主编、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名誉主席季宇,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主席、《东方纪事》主编岑杰、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施维奇,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副主席、《东方纪事》主编罗光成,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化》杂志编委、原安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姚岚等参与采风活动。
闻翰墨飘香 看红心闪耀
从悠悠长河到巍巍青山,从佛教圣地到红色沃土,博爱慈悲的禅宗文化,英勇无畏的革命历史,给采风团留下深刻的印象。走进赵朴初文化公园,和善而庄严的朴老雕像令作家们心生敬仰。“赵朴老的书法作品真是俊逸洒脱”“赵朴初先生对佛教文化做了很大贡献”还没等导游介绍,作家们已经热烈地讨论起来。拾阶而上,曲径通幽,两旁碧树青青,沿途尽是朴老的诗词碑文,清新的文风和隽永的笔法让作家们“深深沦陷,寸步难行”。走进赵朴初纪念馆,一件件朴素的物品诉说着朴老的卓越功绩,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传达着先生的佛语禅心,大家用心观摩,仿佛是在与赵朴初先生交流对话,维护和平的事迹历历在目,亲近中共的故事深入人心,大家被朴老才情背后那颗心系家国的心深深打动,“所谓字如其人,原来上乘佳作的深处,是为国为民的崇高人格啊!”此时,大家心目中一个更加生动丰盈的赵朴初先生,呼之欲出。
赵朴初文化公园传递了“翰林之家”的仁爱清气,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则让采风团感受到了太湖先辈的阳刚正气。作家们一字一句地认真品读着碑文,看着这些“定格”历史的年份,他们将话题延伸到那些峥嵘岁月中的烽火往事,在重温太湖人争取解放、反抗压迫的艰辛历程中感受着一场“红色洗礼”。当他们看到牺牲人员的名字时,那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的称呼,是农民本色,也是烈士风骨。这群健谈的作家们停止了讨论,他们安静地默读着一个个鲜红的姓名,久久伫立在纪念碑前,似乎在聆听着历史的诉说。在聆听之后,他们将执时代之笔为历史发声。
抒诗情画意 论山高水长
阅秋色,闻秋声,吟秋水,太湖乡村是自然酝酿的唯美风景,也是人民携手打造的别样风情,引得作家们轮番吟诗、乐此不疲。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阿青牧场,牧场主人蔡长青却卖了一个关子,他先带领大家感受了卓铺村的乡村面貌。24节气的巧妙布局,“道生万物”的创作理念引得作家们啧啧称奇,当看到一间小小公厕都被赋予“男耕女织”独特内涵的时候,采风团又惊又喜,有的把玩着被岁月侵蚀的破旧织布机,有的则研究墙面上“喜相逢”的诙谐题字,乡间公厕飘荡着一股文艺的味道。当大家如愿亲临“牧场”,望着广阔的湖面和辽阔的草坪,恍惚间宛如置身塞北,顿生豪情。作家中不乏诗人,他们举目远眺,随即兴从中来,即兴而歌,诗风豪放大气,与眼前苍茫景象遥相呼应,形成一篇篇绝妙的“人间词画”。
沿S246前行,采风团一行走进大塘村,村居错落、绿植点缀,村民脸上洋溢笑颜,牡丹、紫藤、黄连木三株古树见证着秀美大塘的悠久历史,也装点了和美乡村的时代风貌。“山环抱着水,水呵护着田,还有鲜花古树修饰其间,这大塘美得像一篇散文啊!”作家们用如诗的语言形容着如画的大塘。欣赏过和美乡村的丰硕成果,大家来到乡村旅游打卡地田园大塘。与在阿青牧场率真随性、慷慨而歌的至情至性不同,田园大塘内各位作家们则开启了相逢对坐,共谋发展的茶话研讨。目睹了木屋建造的农家乐民宿,也观赏了浑水摸鱼等户外项目,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乡土人文让作家们充分体验到乡村之美、田野之趣,也激发了内在的求索欲和好奇心,在采访中得知经营者宋柳林作为返乡太商一心创业报效家乡时,大家被他这份家乡情怀深深感动。
“情到浓时”双方达成一致,实现美文美景的双向奔赴。现场《中华文化》杂志社、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向田园大塘授牌,建立采风创作基地。大家相信这片充满自然之美和人文底蕴的土地,能够为作家们提供无尽的灵感,激发他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中国文学在田园大塘焕发出新的活力。随后,作家们共聚一堂,为田园大塘的前进之路建言献策。“如果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会更有吸引力”“一定要加强宣传”“康教合一或许是大势所趋”。大家各抒己见,不知不觉间日渐西沉,仍意犹未尽,而这份情缘还将在未来的合作中再相续。
赏秀美湖山 梦盛世汉唐
花亭湖的明媚秀丽,文博园的古朴典雅,展示了太湖文旅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作家们泛舟湖上、穿越古今,一度流连忘返。驱车直上,西风禅寺内传来历史的声音,它孕育过佛家的慈悲之心,也见证了诗仙的寻访足迹。如今,它再次吸引了一批批为它慕名而来的人。诗人们一边欣赏着佛寺的空间建筑,一边分享着禅宗知识,走入西风洞内,深邃、悠远的意境引得作家们文思泉涌。“古人有小石潭记,我们可以写西风洞记”,一个清脆又深沉的声音在洞内回响。而后,大家步行在茂林修竹之间,踏上下山归程,又开启了泛舟花亭湖的浪漫之旅,望着眼前山水相依的景象,大家深深沉醉,分明舍不得挪眼,有的引经据典将美好的诗句赋予花亭湖,有的即兴赋诗,为她送上最深情的赞美。一路上,大家见识了有机鳙鱼的“活泼灵动”,又邂逅了月亮湾的闲适宁静,作家们行走其间,相谈甚欢,纷纷用手机和相机记录此行。“相机拍下的是景,文字写下的才是情,回去以后我们还有‘大有文章’哩!”作家们说道。
采风团一行还先后来到中悦广场和中腾集团公司,花亭湖“转场”直入城区,大家参观了中腾集团中悦广场城市综合体建设现场,全面了解了项目的建筑规模、功能定位及发展前景,对太湖县城建设的卓越远见深表认可,并承诺待“功成之日”必以文章相贺。大家聆听董事长李玉中、总经理李斌说创业故事,感受他们的创业热情,为他们的创业精神点赞。
久闻五千年文博园的盛名,从中悦广场出发,大家马不停蹄赶赴文博园景区。当脚步踏入园内,世界仿佛“换了人间”,“这不就是我们的秦汉唐宋吗,我们现在就差一件唐装汉服了,”作家们感叹道。在寻根问祖文化墙前,大家竟童心未泯争先寻找起自己的姓氏。漫步其间,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作家们再也难以掩饰自己的才情,每到一处都将历史故事与眼前景象一一对应,畅谈古今,一座文博园俨然成为了他们的研学基地。在根雕烙画馆,眼见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惟妙惟肖“重现”在古木枯树之上,见多识广的作家们也被眼前匠心独运的技术所震撼,“民间艺术的传承者们赋予了文博园新的生命力!”“我们的文章应该为民间艺术留一一块空间。”在欣赏艺术之后,作家们也在思考着如何创造艺术、传播艺术。
访特色产业 品人间风味
长睫毛、双眼皮的六白猪,瘦身减肥的有机鳙鱼,一身都是宝的瓜蒌……仅仅是听着介绍,作家们已经是心动不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采风团开始了太湖特色产业寻访之旅。刚来安庆六白猪基地,大家瞬间被小猪的颜值“圈粉”了,立刻拿起设备与“六块白肌”长相奇特的小猪竞相合影。当听闻这是西汉时期的民族猪种时,又对它的“身世”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保种保育的途径”到“对外销售的成绩”刨根问底一探究竟。“下一首诗的主角就是它了!”爽朗的笑声围绕着六白猪,飘散开来。
秋日的大石岭,瓜蒌飘香,绿意盎然,采风团在微风习习中感受着瓜蒌的丰收。“今天我们都是‘吃瓜群众’”,不知道是谁传来的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于是开始了对瓜蒌的文人想象和文采修饰“真是遍地瓜蒌,一场秋梦啊!”当诗歌刚刚“起兴”,村干们向作家们介绍道大石乡九个村,村村种瓜蒌,为此还成立了“兴九振兴”公司。听闻公司“振兴九村”的担当与追求,作家们发自内心的欣赏钦佩。在了解大石乡党建引导特色产业的制度后,更体会到产业振兴背后的党群同心,纷纷赞赏不已。
花亭湖畔是游人的仙境,也是鱼虾的天堂。“丰硕肥大”的有机鳙鱼立刻吸引了作家们的目光,大家小心走下游船近距离接触这些活蹦乱跳、野性十足的鱼儿,见识了鱼儿的独特之处,作家们又开始了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他们深度了解了“人放天养”的养殖模式,在赞叹花亭湖优良水质的同时,更对养鱼人以湖为家的辛勤付出感佩至深。“我的作品中还从来没有写过‘养鱼人’,谢谢你丰富了我创作的素材”。临行前,作家与养鱼人们握手告别。
文字是岁月最高的礼赞,采风是大地最美的诗行。3天时间里,17位洋溢着乡土热情、创作激情、文学才情的作家,行走花亭湖畔,领略自然倾情书写的篇章,深入和美乡村,造访人民亲手创建的家园,聆听历史故事,感受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传播时代之音,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这次采风之行更是一场文化之旅,作家们用脚步丈量太湖锦绣大地,用诗词吟诵太湖新风古韵,用如椽巨笔抒发、传播太湖发展的无限美丽与豪情。
临别之际,其情殷殷。回程的途中,大家分享着一路的收获,约定着下一次的重逢。他们说“我不仅领略了这片土地上的秀丽风光,更深刻体会到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情好客的人文情怀。每一场交流、每一次参观,都让我们收获颇丰,满载而归。您们的热情与专业,不仅为我们的行程增添了无限色彩,更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与动力。”
“在太湖的每一寸土地上,我都感受到了文化的厚重与历史的深邃。美丽的风景与动人的故事,都因你的引领而更加鲜活、更加动人。愿我们的友谊如同安庆的山水一般,长久而美好,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能再次相聚,共赏世间美好。”
“‘五千年文博园’带给我们多方位的体会感受,园区将古典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碑廊石刻,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建筑的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徽派建筑艺术的魅力。”
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采风活动近距离感受了太湖风采和太湖气象,也让文艺工作者能面对面学习和交流,汲取文学创作养分。回去以后,要将此行所见所闻书写、传播,创作更多展示太湖的山水和人文之美的精品力作。